论高校思政教学对茶文化的运用
2019-01-06刘俊娥
马 静,刘俊娥
(中共沧州市委党校,河北沧州 061000)
只有先找到目前思教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使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进步。针对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缺乏课外实践活动、教学互动形式单一等问题,要积极利用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优势,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完善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茶文化的影响,我们的大学生可以更真实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进行精神的洗礼,以便更加完善他们的人格,促使德育功能落实到实处,同时,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入大学思政教育可以为课堂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密切,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虽然十分重要,其政治理论知识属于学生考试的必修课。然而,就教学课程而言,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与专业知识教学模式相似,随着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和陈旧的教学理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1 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学生理解吃力
思想政治使用的教材过于理论化,且教材内容过于庞杂,已经超过了当代大学生的实际能力,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材的内涵,师生互动不足,思政教学活动参与性不强,这样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即使教学目标已达成,但成效却差强人意。
1.2 教学活动多停留在课堂上,缺乏课外实践活动
目前,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依靠课堂教学活动来完成的,没有其他的课外活动,所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非常有限。我们之所以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学习一些处理他人的方式和方法。所以毋庸置疑,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之外,适当的课外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活动基本上没有或很少有进行组织实践,多以课内活动为主。
1.3 教学互动形式单一,忽略师生互动的有效开展
传统的课堂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都是围绕教师和课本进行的,鲜少有思政教学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而进行教学。要使思政课堂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们就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论,要以学生为中心,但是目前的教学状况基本上学生都没有自主性,缺少课堂上的互动,没有很强的教学氛围。
2 茶文化运用于思政教学的意义
2.1 对大学生的的精神洗礼作用
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育人内涵,但其内涵是抽象的,需要用一些具体的载体表现,如思想政治课堂。在这些茶文化载体的影响下,大学生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能够从中领悟到人的行为背后所蕴含着的精神、追求和信仰,能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虽然茶文化的内涵是广泛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静态的。因为茶文化是一种雅致文化,它能够在饮茶中促进人与人的相互联系,能够体现人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在塑造人的品格的同时也能改善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精神面貌。
2.2 提高大学生的茶文化道德修养
茶文化在各式各样的茶文化活动中不断丰富和创新,使得茶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特性。茶文化中博大精深的精神是不可否认的,它给饮茶的人带来一种身心上的享受。宁静以致远,在享受中带给人们一种宁静的身心氛围,是茶文化价值的体现。茶文化能够渗透到社会的各方面,它重视人的品德和诚信,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有着深邃的内涵和文化的包容性,是物质与精神结合形成的独立文化体系。在茶文化的传承中,拥有相应的精神文明指引,促使大学生的诚信被强化,思想道德素质有质的提升。在这种茶文化的洗礼下,大学生能够诚实做人、与人和睦相处,升华自己的个性,能够制定自己个人行为准则和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所以在当今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应大力弘扬茶文化,使大学生接受茶文化的精神熏陶,让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建立起来自身优秀的道德观念。
2.3 茶文化内涵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在茶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沉淀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其中奉献与和谐是茶文化所强调的两个最基本的道德内涵,因此茶文化支持和谐中庸与爱民厚生,反对分裂,支持奉献,反对自私,秉承茶文化中“和”的基本理念,茶文化精神注重道德修养,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在茶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遇到人生的困境和起伏的关键时期,也能帮助他们冷静的度过难关。因此,茶文化不仅对大学生的精神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3 茶文化运用于思政教育的切入点
3.1 理清茶文化的功能定位
传统茶文化在思想政治课导入中可以发挥上述三个方面的价值,但这些茶文化本身并不是教学要素,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准确定位茶文化。在思政教学中融入茶文化的价值就是要加强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它在思教课堂上是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的。其实,茶文化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种陌生的存在,一些茶文化的本质已经在学生的生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3.2 整合茶文化的显性要件
大学生并不会对一些显性的茶文化元素生疏,他们能非常快的接受茶文化元素。因此,在这里,我们需要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与茶文化的显性元素结合起来,然后迅速制定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内容。茶文化的显性要件包括品茶、赏茶和茶道。将品茶与茶道融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可以搭建良好的师生沟通平台,让学生在参与茶道的过程中培养和陶冶心灵。
3.3 渗透茶文化的隐性要件
茶文化显性元素整合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茶文化的显性元素向学生传递隐含的内涵,使学生能够理解,形成行为习惯。因此,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仅仅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是不够的,茶文化的一些隐性元素包括精神价值、价值内涵等都应该融入到教学中去,从而达到一个很好的整合作用,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4 茶文化运用于思政教育的策略
4.1 强化思政教师的茶文化知识储备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是茶文化导入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茶文化知识储备。显性和隐性是茶文化的两个重要元素。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茶文化教学时,教师必须借助显性元素,充分挖掘隐性元素的内涵。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应结合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目标,提炼茶文化主导要素的特征,根据自身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茶文化主导要素。同时,还应邀请一些茶文化专家来指导思想政治教师,丰富他们的茶文化知识。在思想政治课内,教师必须先对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加倍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能看到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不去否认他们的独立思维,保护好学生勤学好问的精神和探索能力,才能有效发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由于部分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应试性特征,当政治教师只注重考试结果而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时,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过程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整合我国传统茶文化知识,合理化的借鉴茶文化中的价值内涵,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价值观念,这样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像力,也能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最终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成绩的提高。由于“茶文化”知识在思政课程中的整合,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具体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和意蕴,帮助教师更加注重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思想政治课,不仅可以了解茶文化的知识,而且可以提高政治学习的效率,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爱国情怀。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定期学习茶文化知识,不断开阔视野,提高品格,为学生展示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必要的人文素质和与思想道德教育相关联的茶文化礼仪知识,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教学观念,使茶叶文化知识可以解释得更加生动。
4.2 开展各种线上线下茶文化活动
随着茶文化深入的导入,下一步是提高茶文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高校可以围绕茶文化的互动创建沙龙。高校可以聘请教师定期为大学生讲授“茶文化与生活”,在建设沙龙的过程中,要鼓励大学生阐述自己的人生观,最终把话题转向专业学习意识、职业发展思想、社会伦理道德情操等方面。多年来,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各种茶园旅游活动层出不穷。教师甚至可以进行生活化教学,把思想政治课堂转移到茶园,让大学生亲自参与茶园采茶,研究茶叶的加工过程,或与茶农进行互动交流。此外,我们还可以依托校园社团的茶文化传播,扩大社团的活动,或者建立民族文化遗产社团。传播茶文化的目的在于将茶文化的有益思想要素融入校园精神文化体系。教师应发挥协助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作用,如协助社团构思茶文化传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促进社团成员提高茶文化知识储备,帮助社团实施活动场所等。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下能够感悟到茶文化的精神,加强对茶文化的理解,增深对茶文化的认同,增强自身道德修养和爱国情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4.3 多部门联动下合理应用教学资源
思政教育需要茶文化的融入,但这种教学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才能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场所不适合茶文化的内容教学,因为无论是品茶还是茶道都需要良好的环境,而这些资源又不是思想政治部门所拥有的。因此,思想政治系应与学校其他相关部门联合起来,为茶文化教学内容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这就需要学校的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相互的配合以及相关领导的重视。学校在协调各部门工作的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改革方案和创新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将教学内容仔细梳理一遍,然后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结合PPT讲课的形式,把知识的关键部分在黑板上或通过讲义讲授;课外可以成立学习兴趣小组,通过组织辩论、看电影,深化对思想政治内容的研究。再者,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应用离不开教学经费的保障,所以在高校教育中要结合学校经费的投入来确保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因为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实践课程,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如果没有资金投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会出现许多不足之处。同时,思政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确保通过搭建实践平台,将茶文化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学,增强学生对茶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这一信息交流平台的出现,可以让被动式学习的学生开始主动的获取知识。当然,这些措施都需要资金作为保障,才能有效地促进高校师生互动,从而创造出高质量的教学方法。
4.4 注重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体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各种紧跟时代的价值观念一直是不应该被忽视而且应该融入进教学中。当前,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各种新现象的出现,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环境更加复杂。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效果,就必须重视创新教育的内涵,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茶文化的具体内涵,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大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普遍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大部分问题并没有被纳入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去。所以,教学机制应该得到创新,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要做到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不应该再在教师的督促下被动学习,而是应该主动的获取知识,这一点与茶文化观念中的“以人为本”是差不多契合的。因此,为了深化学生的道德教育体验,高校可以开设茶专业相关课程,在学生茶道知识的教学中加入“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目的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典范和人文理念,以茶文化的实践属性去满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具体要求。
4.5 丰富教学机制,完善教学体系
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整合、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以及整个思想教育活动的特点和内涵。只有丰富教学机制,完善教学体系,才能达到茶文化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整合与提升的最佳效果。而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二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四有新青年。因此,在不忽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下,可以重视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即我们可以运用中国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如在高校经常开设专题讲座,介绍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格局,或结合历代文人雅士创造的茶文化内容等等,使当代大学生对茶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深入茶文化,在茶文化中以茶修德,做一个有品德的高尚人。通过对茶文化的展示与表达,不仅可以弘扬中国茶文化精神与理念,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素养和自身品质理念。茶文化体系不仅是一个物质要素,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要实现整个茶文化体系的最佳应用效果,必须从茶文化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整合入手,探索合适的教学理念和机制来引导高校。学生自身形成全面系统的成长思维,进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理想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部分学校都认同要积极丰富教学活动的观点,并要求教学活动与实践相结合,以此来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确保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以我国南方高校的茶叶教育专业为例,在“伟大的思想政治”课中,通过表演采茶舞蹈,在丰富课堂活动的同时,以采茶舞蹈为素材,提出采茶舞蹈所传达的古典文化理念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了改进高校“大思想政治”课堂的培养模式,学生可以从第一个角度参与或观看采茶舞的表演,增强体验感,提高学生对“大思想政治”课堂的兴趣,提高课堂主动听课的上座率。
5 结语
中国的茶文化体系具体独特的文化特征,是多元文化的一种展现,其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也是当前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极具整合价值的内涵。无论是文化的价值要素,还是具体的定位,其复杂的内涵都是值得我们系统研究的。结合整个茶文化体系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如果将其与传统文化体系相结合,必然会取得理想的应用效果。当然,将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不仅是教学要素的丰富和完善,也是整个教学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