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茶文化主题教学设计
——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通识课《中国文化英语说》为例

2019-01-06邓小文

福建茶叶 2019年1期
关键词:通识茶文化英语

雍 洪,邓小文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126;2.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北京 100089)

1 课程介绍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提法最早见于19世纪初美国教授帕卡德(A.S.Parkard)教授,是关于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李莹,2014)。大多数高校都自主开设了涵盖通识选修课,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与知识。通识教育已经成为目前大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通识课《中国文化英语说》是基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开展的以英语为媒介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通识课,面向全校本科生,旨在介绍中国文化及训练相关英语表达。

数千年的传承造就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洋洋大观。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历久弥新。在我国,传说茶是“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神农本草经》载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并记述了茶的药效和作用,“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茶圣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茶为之饮,发乎神农氏”。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留下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现代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且茶一直是馈赠亲友的上选礼品。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其物质形态的内涵体现在各种关于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书、茶画、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茶歌舞和茶艺表演等等;其精神形态的内涵表现为茶礼、茶德、茶道精神、品茗艺术、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等等(雍洪,2018)。茶文化引入大学课堂,积极引导大学生品茶、懂茶、爱茶,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对茶文化的热爱和推广,真正做到“茶为国饮”,弘扬中华茶文化。

2 课程设计

本文将以茶文化主题为课例,基于任务型学习特征,本着学生语言学习和文化启迪的精神,借助多媒体设备PPT及音频视频等教辅手段,采用分组讨论、互助学习机制,让学生在理解茶文化的基础上,展示教学设计,英语表达茶文化,在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同时使学生具备利用英语这一国际化语言传承中华文化的能力。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提前预想学生的水平及需求并甄选适合课堂开展的教学内容、预想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课堂组织方案、教学材料的展示方式及多媒体设备的利用、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配合和课堂节奏的安排。

该课程课时为一节课,90分钟。开课时,先以3-5分钟的开场白总结上节课的内容并引导出茶文化主题。以茶文化知识小竞赛开场活跃气氛,之后展示图片,包括茶园采茶、茶厂炒茶、茶馆泡茶、关于茶的诗词歌赋、茶叶生长地图板块等等,并辅以一段3分钟的视频,介绍茶文化起源、茶叶分类、中国名茶、茶具茶水的选择及世界各国的茶道,让学生结合自身文化常识和视频内容提炼出文字内容。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现场冲泡茶叶,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各类茶的干茶、叶底和茶汤的外形、香气、汤色等品质特征(张磊、柳红东,2016)。

接下来教师将学生讨论出的内容打在屏幕上,由学生翻译成英语。学生前后桌自由组合,自主交流,提炼汉语文本,先粗略翻译,再在小组内部分享译文。班里同学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学生不固定座位,讨论小组随机组合,以避免讨论对象固定,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集体的互助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为幕后导演,以学生为中心(余胜泉等,2000),积极调动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理解汉语涵义。教师走到每个小组中,实时追踪学生讨论的进度,适时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材料中的表达重点及该语言点的内涵外延,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发掘现有词汇,有方向、有深度地进行思考与探索,及时点拨学生翻译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帮助学生享受盘活现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直到找到令人满意的对应英文译文。比如茶叶名称的翻译,龙井茶longjing tea需要音译,直接借用拼音,绿茶green tea直译,花茶scented tea需要意译,有时采取音译意译结合。该过程耗时约为30分钟。

讨论结束后,小组成员推荐代表志愿面向全班展示译文,以句为单位,讲述翻译过程中的心理历程和斟酌字词句的个人体会。无论是中国文化背景知识,还是汉语言特色表达,抑或是对汉语语料的理解,以及英语输出的文法技巧和语言特点,都是值得每一个有着同样思维历程的学生关注的要点。每句话展示时间约为5分钟。其间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文化知识、语言对比理解和翻译技能等注意事项,其余的同学可以提问。整个过程旨在引导学生在一定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在具体的语境中调整并丰富自己的表达,实现高质量的语言转换。翻译强调的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知识的转化(邓小文,2010),权威性的成品译文不是展示的重点,重点是学生完成译文之前所采取的各种策略。另外,有的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表达自如流利,但面向全班展示时,在语音、语速及情感酝酿的技巧方面需要教师额外指点。

3 结论

汉语形散神聚,英语结构严谨,用英语表达传统中国文化需要结合中华文化渊源和汉英语言特点。分组合作、同伴反馈和个别展示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更有效地联系教师教与学生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任务。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清雅淡泊的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谦和礼让的美好情操,提高其文化及品德修养。在继续搞好英语语言教学的基础上积极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教学内容实施通识教育,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视野,增强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是一种有效而且有意义的教育模式。该课例完成一轮教学实践后,还需要总结反思和修改调整,以期形成更成熟、更科学的课例。另外,其他文化主题的课例设计目前仍在探索中。

猜你喜欢

通识茶文化英语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