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视角下高校国际金融教学的新思路探究

2019-01-06高艳英

福建茶叶 2019年1期
关键词:客观规律国际金融茶文化

高艳英,吴 洁

(1.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系,河北廊坊 065001;2.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与就业办公室,河北廊坊 065001)

在人们的需求由过去的物质满足逐渐向精神满足过渡的当今时代,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随之越来越突出。在人类历史中,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物物交换开始产生,而物物交换是商品经济最初的雏形。这就说明了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随后货币开始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体现在反映商品价值和促进商品流通这两个方面。因为货币的存在,所以才有了“金融”这个概念。“金融”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资金的融通,涉及到的领域包括银行业、证券公司以及信贷机构等等。茶叶在历史上先因其物用价值而被人们认识,后因其精神品质而广受大众的喜爱。在这个过程中,茶文化为茶叶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是推动茶叶商品经济发展的隐形力量。而随着人们对于商品精神价值的追求逐渐加深,茶叶作为商品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由此涉及到的相关金融货币市场也会有新的市场走向。因此,作为研究国际金融货币市场关系的国际金融教学,在茶文化视角下,有着与以往不同的改革思路,这些新的思路将有利于促进高校国际金融教学体系的自我完善。

1 茶文化思想中的教学理念

1.1 尊重客观规律

茶叶从种植到成熟的过程都遵循着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规律,越是优质的茶叶其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能力就越强,因而人们在饮茶的时候仍能感受到来源于茶叶本质的清香和脱俗。由于茶文化思想中涵盖大量论证客观规律的理论,很多学派的得道高人和文人墨客都表现出对于茶文化的喜爱。我国道、儒、佛三大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流派都对茶文化思想有着不同程度的应用和借鉴,茶文化在宗教领域里也被称为茶禅文化。茶文化思想要求一切行为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体现的教学理念是:教学的内容要以客观存在的事实现象为基础,教程的设计与安排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要立足点。因此,为了强化理论而强行加入没有事实依据的事例是有违茶文化思想的。在课程安排上,为了体现教学内容的全面和丰富而增设大量的课程却没有考虑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这也是违背了客观规律的做法。

1.2 追求“中庸”的和谐美

“中庸之道”原属于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观,本义为看待事物和为人处世采用折中、不偏不倚的态度。在茶文化思想的深厚内涵里“中庸”之道与茶道精神相结合,因而茶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又更具和谐价值观的美感。茶文化的“中庸”理论认为,人的内心无论在什么时刻都要保持一种和平的心境,处乱世而不惊;在行为方面,凡事应坚持适度原则,太多则会欲壑难填,太少会造成遗憾,凡事以“恰当”为宜。由此茶文化思想传导出来的教学理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教学的目的应该纯粹,教学是为了传授知识、授业解惑,而非其他功利原因;二,教学内容不必刻意追求面面俱到,也不必对某种理论做过分深入的研究,因为时间是有限的,人的理解能力也是有限的,在教学内容中过分追求完美往往容易顾此失彼,最终落得两手空空。茶文化的这种“中庸”教学之道与现实生活中很多高校的教学理念是相悖的,它否定了“完美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从人的本心出发,同时尊重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倡导“量力而行”的教学。

2 目前高校国际金融教学现状

2.1 教学内容单一

任何学科都不可能单独存在,或多或少与其他学科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关联。国际金融学虽然研究对象是国际货币资金,但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基于一定的文化环境,因此金融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而文化又涉及到历史,也就是说,国际金融教学至少可以涉及到经济、文化、历史和政治这四个方面。但其实,国际金融教学其本质还是在研究一系列的经济现象,而人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人的经济行为其背后的原因除了基本的经济因素外,人的心理因素也非常关键,由此看来,心理学在国际金融教学中也具有应用价值。反观我国目前高校的国际金融教学课,很多教师仅仅把国际金融看做一门纯经济类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只讲解经济相关知识,缺乏拓展意识,难免容易让国际金融课程变得乏味和单调。单一的教学内容不仅容易降低学生对于国际金融这门学科的兴趣,而且对教学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高校国际金融教学内容单一,究其原因还在于教师对于国际金融这门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入,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于国际金融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自有知识,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胜任能力。

2.2 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学生+课本+教师”的组合。部分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特意聘请外教来教授国际金融课程,采用全英文的授课模式来展开教学。全英文课堂的确也是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但是,这种全英文模式自身也存在诸多弊端,比如,作为教授金融知识的英语课堂对于学生的英语能力就有着极高的要求。我国高校大部分学生都是在“中式英语”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英语听说能力是薄弱环节。即使是英语成绩长期保持高分的学生在真正的英语环境里也并非完全能够适应。再者,国际金融学本身就是有着一定难度的学科,学生在英文教学的环境里将同时面对“语言障碍”和“学科障碍”这两大难题。由此看来,全英文的国际金融教学,不但不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而且还容易引发新的问题。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大多是一些“纸上谈兵”的理论,如果没有及时实践的机会,这些学来的理论很容易被忘记,最终将使得国际金融教学缺失其应有的教学意义。

3 茶文化视角下高校国际金融教学的新思路

3.1 教学理念:理论结合实践

我国茶道有着丰富的理念和内涵,但这些内涵的检验还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因而很多茶人在茶事活动中十分重视“知行合一”。传统的书本教学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学科,也并不是适用于学科的每一个阶段。国际金融是一门与人们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对于教学而言同等重要。因此,在教学中,一成不变的书本教学,并不利于培养全能型的国际金融人才,实践课程在国际金融教学中的融入尤为重要。这就需要高校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

3.2 教学方式:遵循客观规律

从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到,茶树的种植和栽培都十分注重自然规律,而这给国际金融教学的启示就是“遵循客观规律”。以往高校国际金融教学都以“灌鸭式”教学方式为主,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且这种教学方式与“生本理念”等现代教学理念相背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国际金融知识的兴趣,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根据人类记忆规律,形象化的内容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因而教师可以结合这一客观规律展开教学,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国际金融相关的短视频、图片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3.3 教学内容:注重适度原则

我国民间流传着“倒茶七分满”的说法,这其中蕴含着适度原则这一哲理思想。从这点出发,高校国际金融教学在教学时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设计,使教学内容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国际金融中的理论内容不能过多,因为内容过多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学了前面忘了后面”。再者,教师也不能完全按照书本内容讲解,因为学生对书本内容已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课堂上再对这些知识进行讲述就显得啰嗦和重复。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课外权威论著中搜集相关资料,并将其中的核心观点提炼出来,使教学内容在顺应课本大致方向的基础上又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

猜你喜欢

客观规律国际金融茶文化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区绮雯:水城魅力·环湾之芯 洞见国际金融岛的湾区竞争力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如何学好语文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论人民调解工作实践中的唯物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