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茶文化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工作坊式”教学体系的规划与整合

2019-01-06刘慧琳

福建茶叶 2019年1期
关键词:工作坊茶文化艺术设计

刘慧琳

(郑州科技学院艺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64)

1 茶文化下的艺设专业课程

1.1 茶具工艺品设计课程

工艺美术品的艺术设计是高校艺设专业的主要课程。基于茶文化兴起下茶楼、茶社等茶场所的普及发展,茶文化背景下的艺设专业主要以茶具工艺品设计课程为研究重点。茶具工艺品设计课程的初级教学以“模仿”为主,在教授学生基本泥塑雕刻艺术的同时,让学生对已存在的茶具名品进行仿制,在仿制中逐渐形成学生自己的制作思维及创作习惯。在茶具工艺品设计的中高阶段,专业课程以“工作坊式”的体系运行,在班级内分组,小组成员在一起进行茶具设计思路模式探讨,对于某位成员的创新思路进行集体的针对性分析。在以这种灵活形式的交流探讨中,成员在轻松的氛围下提出自己的见解,激发自主创造的意识;从互相交流学习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发散力与设计构思。

1.2 茶文化多媒体设计课程

茶文化下的多媒体设计课程,以计算机应用为基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图像的创造。基于学生在接收多媒体信息时的主动性与交互性,多媒体设计课程必须在“工作坊式”的环境氛围与教学体系下开展。茶文化下的各类多媒体艺术设计不仅有静态的,还有动态的、甚至场景模拟的情境设置。在此情况下,学生必须能够通过视觉传达理论,让设计作品能够调动人的感官,激发人们对茶文化的兴趣。通过“工作坊”课程下学生互相对多媒体设计的交流探讨,能够提供文化创新的凝聚力。学生不同设计理念及形式的整合,艺术设计更加具有个性化和交互性。在思维的碰撞中,创造出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共存的艺术设计,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及用户的参与度。

1.3 茶道艺设美学概论课程

茶道思维下艺术设计中的美学课程是艺设专业的理论基础,只有在遵循美学规律下,才能在实践中创造出兼具美感和实用性的艺术作品。美学是艺术生活中的哲学体系,在“工作坊”教学体系中,不同于其他学科注重学生之间的探究互动,美学课程主要由专业讲师主讲,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分配较少。教师在主讲后对学生进行整体考核,检验其对美学概念的理解度及在不同立场下对美学思维共通性的解决方法。由于美学概论的深度性不便于学生理论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将会以茶道为主题,在茶案例中具体讲解美学精神。美学概论在“工作坊式”的教学体系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思维及创作深度,为茶文化下艺术设计实践型教学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 “工作坊式”教学体系规划分析

2.1“工作坊式”教学课程内容设置

首先,“工作坊式”的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不同于传统课堂,其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重视学生新提出的创意点。在课程内容的时间设置上,教师主讲与学生自主探讨的时间各占一半,但在实际操作中,前者的时间分配要比后者少。其次,“工作坊式”的教学内容不仅会对书本和课程体系内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还会与时事结合,对本课程必修内容外的事例进行涉及。在内容上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单一性,而开始进行多元文化渗透。最后,“工作坊式”的课程内容教学场所突破了以往的单一课堂教学,其教学场所可以开展在任何地方。其教学体系设置较为灵活,教学的时间和地点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变动。

2.2“工作坊式”教学课程考核标准

“工作坊式”的教学课程考核标准因其教学体系的灵活多变,大部分高校艺设专业下工作坊教学的考核还是以笔试和作品展示为主。笔试的内容主要是艺术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及美学课程的理论考核,作品展示则是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在作品展示环节,学生可以是对已有作品的模仿,也可以进行作品原创。在工作坊式教学的普及发展下,部分高校已经用新型考核标准取代了传统笔试及作品展示。一方面,在笔试中,弱化基本理论的知识点考核,增设不同模拟场景下的思维发散。即将客观题和可背诵的主观题换成案例分析、美学思维理解等需要自主思考的题目。另一方面,部分高校要求参与了工作坊课程的学生,作品展示必须用自身的原创作品,并且要对作品的背景、深度及故事性的创作理念进行详细介绍。

2.3“自主配课工作坊”教学模式分析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扩展茶文化下艺术设计的脉络,学校除已有课程的工作坊教学体系设置外,还开设了不同的自费型学习项目。通过校外各名师的整合,学校开始给学生提供自主额外学习机会的“自主配课工作坊”。在此平台下,学生可以学到更多除学校课程以外更多的艺术设计理念,提高自主设计的能力。“自主配课型工作坊”类似校内兴趣培训补习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性的参与。工作坊采取年卡收费制度,学生在此期限内有固定的课时,但有不同的课程选择。学生在固定课时下可以随意上任何工作坊讲师的课。然而在校内开设的“自主配课工作坊”因费用较高,上课模式较散,因此,还未完全发挥出它的效用。大多学生因一时兴起报了年卡,最终上课次数却连一半还没到。在固化教学思维下,自主配课型的工作坊要想得到发展,还需要不停更新,以契合我国的教育情况。

3 “工作坊式”教学体系整合发展策略

3.1 扩展教学内容适用范围

茶文化下“工作坊式”的课程教学,多用于茶具、茶场所等有关茶文化的设计实践之中。基于茶道发散性思维的影响,茶文化下的艺设专业应当以“茶”为借鉴主题,在此模式下进行各类文化的艺术设计理念普及。在扩展教学内容适用范围的同时,重视其余文化的课堂内容思维反馈,促进工作坊式教学体系的整体规划。同理,茶文化下的工作坊式教学制度还可以普及到其余各个学科建设之中,提高我国整体教学质量水平,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革新发展。

3.2 制定工作坊式考核标准

前文提到,各高校的工作坊式考核标准较为灵活,尚未统一。基于茶文化背景下,不同高校不同的考核标准,我国未来社会人才的断层及分布不均,必须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规范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试,提高考核内容质量检测及结果调研指标。一方面,以茶学为借鉴,制定全国性的考核大纲,将茶道思维的“创新点”放在考核首位,培养创新思维人才。对于各高校考核结果较高的学生,给予国家性的助学奖励。另一方面,为迎合茶文化的社会经济市场,必须设置除本校考核外的社会艺术设计考核标准及平台。各高校学生可以自主进行考核,对于拿到考核证书的学生,给予日后优先工作的机会。在此平台的发展下,逐步升高社会性质的艺术设计工作坊式考核平台的地位,让其成为日后艺术设计学生就业的必备凭证。以此鼓励不同个性的学生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准,给予所有学生一个公平公正的展示平台。

3.3 构建实习转正分级制度

工作坊式的教学体系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在任何场所进行艺术设计教学及实践。基于此,学校可以直接与社会场所合作,与某个场所进行长期的教学场地应用。茶场所出场地,学校出人才。在学习期间,学生的创作理念及优秀设计作品,相应茶场所可以直接购买应用。对于应用次数较多的学生作品,学生可以直接与茶场所进行合作,成为见习设计师。对于已经成为员工的学生,根据表现,其薪资和职称还能不断升级。构建实习分级转正制度,不仅可以促进学校工作坊式教学体系的良性发展,还能为学生直接提供实习机遇和就业机会。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双重作用下,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4 结论

茶文化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工作坊式”教学体系的设置,通过扩展教学内容、构建工作坊正规体系及工作坊内的分级制度等策略,对工作坊式这一新兴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发展,促进茶文化下艺术设计课程的革新,为我国未来茶产品设计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工作坊茶文化艺术设计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星.云.海》
《花月夜》
茶文化的“办案经”
艺术管理国际工作坊暨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