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茶园管理的智能发展模式

2019-01-06

福建茶叶 2019年1期
关键词:茶树管护茶园

王 宇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中国是茶叶与茶文化的故土,在我国种类丰富的茶品中,有久负盛名的“大红袍”,碧螺春,铁观音和云南的普洱茶等,这些名茶深受国内外爱茶人士的欢迎。虽然这些名茶受到很对爱茶人士的称赞,但是,茶企也要与时俱进,在大数据时代,很多茶企逐步实现智能化的生产与管理,逐渐将企业的人口红利向人口红利驱动产业升级的方向转型。

1 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契机

1.1 电子商务得到迅速发展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茶园管理+体验消费的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该模式通过互联网将茶企的茶园中高品质的茶叶面向消费者开放与体验。茶企在茶园中安装全程可视系统,消费者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观看茶园的真实情况,并领略茶园的风光,与此同时,消费者还可以在电子平台上私人定制茶产品。这种通过科学技术、电子商务建立的直销模式是大数据时代给予的发展契机。

1.2 软件工程的内涵不断丰富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软件工程的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软件工程中衍生出空间大数据。在空间大数据中GIS技术的内涵也在量化,它不仅仅是应用在地理勘察或者数据分析上,它也在农业物联网技术中有应用。大数据GIS软件工程并不仅仅有着存留海量数据的作用,它利用IT大数据技术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归类存储,然后在依据存储的文件进行分布式计算。如此一来,空间大数据的储备空间增大了,由于设置了分类的存储框架,软件在处理数据时速率会更高。

2 传统茶园管理的特点

2.1 人工病虫防治效果欠佳

在我国的茶园管理中都会遇到虫害问题,为了有效的抑制虫害对茶叶的侵蚀,都会采取喷洒农药的方法杀死害虫,虽然这样的去虫方法可以很快见效,但是,有毒的农药的残留物也会让茶叶吸收,严重影响着茶叶的品质。在我国很多茶企的茶园管理中,病虫防治一直是十分棘手的问题,病毒式的害虫感染大大削减茶叶的产量,如果除虫方式不当还会大大降低茶叶的质量,质量差的茶叶也会影响茶企品牌的形象与名誉,因此,传统的茶园管理人员也在不断探索解决该问题的方案。相较于传统喷洒农药杀虫的方法,信息化时代,科学防控病虫害的方法更加的绿色与环保。很多茶园会安装智能化的虫害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红外线感应害虫的具体位置,在确认害虫的具体位置后,利用电子感应进行GPS定位捕捉。红外线感应的害虫数量会在系统的显示屏中显示出来,管护人员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或者电脑查询虫害的防治情况,也可以在害虫数量密集区“对症下药”,做好充分的防治工作,此外,虫有的是益虫,有的是害虫,智能化的诱捕害虫的系统可以根据混充性息的专一性原理识别害虫与益虫,在红外线感应到害虫区域,安装引诱剂,将害虫“一网打尽”。这样的防止虫害系统不仅可以提升茶叶的质量,还可以保持生态的稳定。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传统茶园管理中人工病虫防治效果欠佳性。

2.2 施肥时间与浓度不稳定

茶树的生长既离不开水,此也离不开肥料的滋养,然而,对茶树施肥的时间也是十分讲究的,施肥的用量也是需要把控好的。因此,在传统的茶园管理中,施肥工作一般都交给经验丰富的农艺师来完成,没有多年施肥经验的管理人员很难把握好施肥的时间与施肥的浓度。传统的茶园管理中,茶树施肥的时间与浓度都是农艺师依据自身多年的施肥经验来控制的。一般而言,农艺师在春天会给几百亩的茶树进行基础性的施肥,主要施加的肥料是氮肥,实施氮肥一方面有利于土壤养料的稳定,另一方面有利于茶树在春天长芽。但是,如果氮肥的用量过多,容易让茶树的根茎腐烂,因此,如果氮肥的用量把控不好,会损失很多茶树,相应地就会减少茶叶的产量。此外,过量的施肥还会导致肥料的浪费,因为茶树新手氮元素实际上不到施加氮肥用量的12%,由此可见,几百亩的茶林如若掌握不好用量,将会浪费很多肥料,不利于茶企节省成本。

2.3 茶叶的修剪和采摘的时间不精确

在传统茶园管理中,茶园的工作人员会在春天与秋天对茶树进行修剪,修剪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茶芽儿的多发与早发。然而,工作人员对于茶叶的修剪和采摘的时间并不是很精确。有的人建议在春季修剪,而有的人认为在秋季修剪好,一方面,春季如若修剪不好,很容易损伤茶树,进而影响茶树的生长,影响茶树的茶叶产量;另一方面,秋季修剪虽然不能够催生茶树多发叶芽,但是秋季修剪能够延长茶树修剪后的愈合期,为茶树预留更多的恢复生机的时间。传统茶园的管理中对于茶叶的修剪时间并没有确切的把握。

3 大数据时代茶园管理的智能发展

在传统的茶园管理中,几百亩的茶园基地遍山分布,技术人员如果需要了解茶树的生长趋势、有没有受到病虫的侵害,需要在遍山的基地穿梭寻找与观察,这个观察的过程可能需要花上一天的时间,这样效率十分低,而且诊断的出错率高。而利用网络与感应技术,一方面技术人员无需走出实验室,只需要手指一动,轻轻的点击鼠标,在几十分钟之内就可以高效率地诊断出有问题的茶树。据悉,在很多茶园中,有着多年种植与管理茶树种植的农艺师,他们也逐渐掌握了物联网管理茶园的技术,运用最新的滴灌和无人飞机喷药技术进行茶叶的培育。掌握技术后茶叶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茶叶的单位面积产量也提升了一倍。

3.1 运用环境监测系统进行茶园的监控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软件工程与传统农业结合得越来越密切,茶园的管理与监控无需工作人员守候在茶园内仔细观察,工作人员只需要利用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控。GIS技术的应用大大为管护人员观察茶树的生长情况提供方便,管护人员打开电脑显示屏后,连接好GIS技术的接口,显示屏上回呈现一片绿油油的茶林,管护人员点击鼠标可以将茶林放大,认真关注某一棵茶树的生长情况,通过放大与拉近观察茶树的距离,管护人员可以将目光倾注在某棵茶树的某个部位,观察茶树的健康状况。如是否遭受虫害、土壤是否湿润以及二氧化碳的浓度如何等。GIS技术是环境监测系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该项感应技术,不仅能够准确勘测出有被害虫侵害的茶树数量,还可以记录一天或者一个月内影响茶树生长的主要的数据。数据统计图生成后,管护人员可以通过数据的变化情况准确的掌握茶树的各个阶段的健康状况,施肥、灌溉、喷抗虫药不再是单凭管护人员的主观经验判断了,信息化的智能监控模式大大提高了茶园管理的效率,茶树的健康状况得到了科学的监测,自然而然茶叶的品质也会更加优质。

3.2 利用农业物联网技进行施肥的精准定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带动了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茶园的管理中,重心是对茶叶种植与生产的把控,利用网络与感应技术可以准确采集茶叶种植的温度与空气湿度,也可监测土壤的温度与湿度以及茶树所受的光照强度等数据信息。此外,将网络与感应技术与无线网络相连接可以让茶园管理人员实时监测土壤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以及二氧化碳强度等的指数变化,中央监视器中会将这这些数值的变化转化为一目了然的统计变化图,摘培人员可以利用专门的灌溉与施肥设备自主进行种植环境的调控。

3.3 借助电子商务实现茶园到市场的直销

大数据时代,数字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近些年来,茶企电商猛增,大数据与流量给茶企带来了很多便利。用户信息数据的社会化弱化了O2O电商茶企的数据边缘。存在于O2O中的用户数据不仅可以为各个信息平台提供消费者的消费的消费特征,还可以发掘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交易额度以及社交情况等,这些海量化的用户数据如若被茶企合理利用,茶企的实体店分布与市场动向将会更将明确。如,勐海茗圣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为生产与销售普洱茶的茶企。在大数据时代未来临之前,企业为了严格把控茶叶质量的优质化和统一化的标准,茶企的员工亲力亲为地到各个茶园对茶叶进行精挑细选,在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上也是严格要求,在茶企的这个前期发展阶段,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技术在茶叶的生产管理与市场开拓上。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勐海茗圣在很多领域实现了信息化,虽然在创建与发展互联网平台上遇到过障碍,但是,茗盛茶企还是在生产上锲而不舍地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普洱茶。如今,该茶企利用大数据平台的流量开辟了二十多家直营店,针对用户的消费特征生产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在通过O2O用户数据得知消费者比较喜欢体验消费后,该茶企先是完善茶园的基础设施,然后是将茶园对向消费者,欢迎消费者亲临茶园消费,或者来茶叶直营店进行茶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勐海茗圣茶企借助电子商务实现茶园到市场的直销,这也是优化茶园管理的有效策略。

4 结论

大数据时代下茶园管理的智能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茶叶优质高产的目的,如今很多的茶企也在对茶园的管理中积极引进现代化的软件工程与技术来优化对茶园的管理。科学化茶园管理也会为茶企带来长远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

猜你喜欢

茶树管护茶园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茶园飘香
平和白芽奇兰的修剪技术要点
茶树工厂化育苗的关键影响因子探析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