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拳种的历史形成及体系化传承研究

2019-01-06殷献锦李海峰

福建茶叶 2019年9期
关键词:拳种拳法体系化

殷献锦,李海峰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亳州 236800)

引言

中国武术,丰富多样,有各种的拳种。在历史发展中,中国武术有着很多的门派,其中比较熟悉的少林、八卦、太极、形意。而每一种流派又有很多的拳种,就比如太极,是中国独有的武术文化,可以分为陈氏、杨氏、吴氏等等。武术拳种的产生,标志这中国武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其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和依据,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中形成了技术体系。在新时期的发展,武术拳种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其传承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1 武术拳种的历史形成

1.1 概念

武术拳种,从概念来讲,指的是流传有序,内容系统,而且又有别于别家的拳种,其是独具运动特点的拳术,因此对于武术拳种的特点:流传有序、理论明晰,风格独特,而且自成体系。

比如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的拳术,有着基本的十三势,动作柔和缓慢,运动绵绵不断,在传统发展中,比较有影响的流派:陈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等,不同流派有着各自的特点。又比如形意拳,有其基本的姿势和基本的拳法,通过吸取不同动物的形象而组成的拳术,动作整齐简练、严密紧凑、朴实明快。其外还有南拳,流传于中国南方的拳术,不同流派都有各自的特点,步伐稳固、身居中央、手法多变,会通过发声吐气帮助发力。

1.2 武术拳种的历史形成

武术拳种的历史形成于发展,主要追踪到明代,其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我国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宋代以及之前,秦汉到南北时期,秦汉作为传统武术的高峰时期,武术得到发展。并且形成不同的流派,那个时候更多的是称之为“武艺”,指的是徒手或者使用兵器攻防格斗。到了宋代,武术体系已经十分的丰富,武术套路不断的发展,民间也出现了一些武艺社团组织,这就也为后续的武术拳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拳种作为武术的基本单位,是中华武术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而对于拳种的形成就可以追溯到明代。明代以前,中国武术的分类还是以刀、剑、棍之类的。到了明代,中国武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不同风格的流派,这也就标志着中国武术体系的形成,拳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一个雏形。对于为什么武术可以从宋代以刀、剑、棍之类转变为拳种,主要还是因为元代禁武,中国武术的传承只能私下进行,一些习武者也就只能根据自身对武术技术的理解,然后沿着起侧重的方向发展,到了明代,就形成了不同侧重和不同风格的武术技术。

明代拳种初步形成,出现多种拳法,比如戚继光,明代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诗人,其著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都是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还有训练军队的教本。书中就枚举了多种拳法,比如长拳、猴拳,还有“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提出各种风格的拳法,都有其特点和优势。但是对于拳法的认识,主要是用来实战,更加侧重于技击方面,也正因为这样的不同侧重的技击方向形成不同的拳种与流派。到了清朝的时候,对于武术又开始“禁武”,武术又转入私下进行,不同拳种和流派的特点更加突出,很多的拳种都是习武者根据一些技术发展起来的,侧重于某一方面,比如近距离、远距离等。一些宗师级的武者掌握了技术技击的某一方面,就开创宗门,让其实现流传和传承。

随着进一步的发展,这种侧重于技击的拳种向外扩展,开始形成风格不同的技术体系,武术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与西方文化有一定的区别,西方是通过不断的优化再优化,最后保留最简单、直接的拳法。而中国的武术拳法,是通过不断的积累,实现升级和完善,使其更加精深,也就形成丰富的武术拳种体系。不同的拳种围绕不同的技击核心,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也就是说技击核心决定了技术风格。就比如太极拳,不同流派的不同风格,都是根据为技术核心决定的。核心都是通过灵动柔化的方式,而在具体的方法上,杨氏太极拳以抽丝直射的抛掷技术为核心,武式太极拳以“后引下挂”后借势发放的技术为核心,吴式太极拳以“旋转轴滚”的偏转技术为核心,陈式太极拳以“缠丝拧裹”的拧转技术为核心。

2 武术拳种体系花传承

2.1 武术拳种的保护

目前,中国武术更多是在体育文化领域中体现。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国际之间的交流加强,本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让本土文化的各领域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包括体育文化,比如奥林匹克运动文化,让一些传统体育形式逐渐的没落,或者是被同化,中国传统武术就是其中之一。在今天,人们对武术的了解更多是停留于电视或者电影作品中,在现实生活中与之毫无联系,让传统中国武术很多内容消失,一些内容被同化。我国面对中国武术的发展,提出了要加强对其的保护,其中重点就是要保护传统武术拳种。

我国针对武术文化的保护,在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内容中,传统体育就是其内容之一,中华武术作为传统体育的内容,是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部分。对此建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拳种的传承发展体系。目前我国传统武术拳种的传承更多是以套路的形式,也可以说是片段化的传承,对于武术拳种的认识,健身价值重于技击价值,比如把拳种引入教育视野中,作为丰富学生体育内容之一,以此实现传承,忽视其技击的价值。

2.2 武术拳种体系化的传承

实现体系化传承是武术拳种传承发展的趋势,改变当前针对武术拳种传承只重视健身价值的现状,无法传承武术拳种的精髓,会容易遗忘中华武术的行程以及发展的起因,忽视了中华武术的核心与关键。所以在传承上,不光是要体现出套路传承,也不能忘记中华武术的技击之道,要重视武术拳种的本质,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所以,要实现体系化的传承,其重点是以最本质的技击作为核心,明确传统武术拳种到底是什么样的技术体系?搞清楚如何实现体系化传承?这就需要加强对传统武术的技击进行实践调查,明确武术拳种的本源技法,核心技法,清楚那些优势在后来传承过程中的衍生技法,以及一些非常规技法。此外还可以通过武术技击实践大家,去更深层次的认识拳种的技击核心。比如对于太极拳,在大学作为学生体育内容之一,教授太极套路,一般都是单人打拳法。或者是作为中老年健身的项目。一点技击都没有体现出来。

所以体系化的传承,不可否认套路,也需要从实战的角度去了解技击核心。套路只是体系化传承中的一个技术环节,认为要实现体系化传承,要实现整个权重体系的传承,还是要以技击为核心,把套路作为最终的传承环节,更好的实现武术拳种体系传承。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分析武术拳种的历史形成和体系化传承,中国武术历史悠久,而具体的形成是在明代,并且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武术体系。对于武术拳种的传承,目前更多的是套路式的片段化的传承,提出要重视体系化传承,重视拳种的技击核心,建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武术拳种的传承体系。

猜你喜欢

拳种拳法体系化
法典化视野中的慈善法体系化
2016年昆仑决比赛拳法技术运用分析
保险合同法的体系化表达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以中国传统文化全息缩影的视角浅析武术拳种发展
狗拳非遗难寻传
技术还是技艺:应该如何看待武术
传统武术拳种及传承人保护机制分析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猜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