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2019-01-06韩玲
韩 玲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
1 引言
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理念,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及关注。2014年“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我国的正式提出顺应了国际教育发展的浪潮,确立了更为明确的育人目标,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多维度的概念,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需着眼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已然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应该获得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如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来构建高效的英语教育教学体系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设定教学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建设需从英语的工具性及人文性来考虑及设置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受到应试教育及功利性教育的影响,传统的英语教学曾一味地强调词汇、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的机械记忆,而忽略了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以及语用能力、思辨能力等的培养,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宗旨背道而驰。英语在本质上首先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除了要强调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语言是思维的一面镜子,在引领学生习得英语这门语言的同时,教师亦不可忽视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提升,特别是多数中国学生较为欠缺的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英语学习绝不仅仅是针对语言本身的学习。语言是文化的体现,语言教学的过程需渗透着人文内涵与人文精神,特别是在国际化及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英语人才必然会面临更多的跨文化交流的机会,需要更广博的语言知识、更熟练的语言技能、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及更深厚的文化品格。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需紧紧围绕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其方向性、整体性、层次性及操作性[2]。
3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选定教学内容
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契合,教材的选用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师执教及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教材的选择要助推教育目标的实现,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认知特点。教材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教育理念的发展与进步。教学内容虽多以教材为主线及内核,但却不应局限于此。在现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教育资源极其丰富。教师要依据宏观的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优化及整合相关教育教学资源,适当延展教学内容,精准把握及处理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在强调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语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升英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确保教学内容的选择能够迎合社会的实际需求、顺应学科的发展要求。优质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提升,还可以在学生学习及运用英语语言的过程中助推其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品质的培养,有益于学生了解文化现象、形成文化立场、提升文化意识、塑造文化品格、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理的教学内容是确保教学成效、实现教学价值的重要因素。
4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改进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及权威性,师生之间呈现的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学生对教师要有绝对的敬畏与尊重。在授课形式上,教师的讲解占据课堂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毋庸置疑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遏制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循规蹈矩、思想保守、缺少创新。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成为英语语言规律的发现者、英语文化的研究者、英语思维的探寻者,引导学生将有限的语言输入转化为无限的语言输出。由此,课堂的主角需从教师转向学生,教师更多的是充当引导者、组织者、监督者、合作者的角色,配合并协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课堂主人的身份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此外,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及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这种和谐的教学环境有益于学生舒缓紧张情绪、建立语言学习的信心、助力学生进行头脑风暴。
对于英语学科来讲,学习者较难接触到真实的语境,由此,情境教学对于语言学习便尤为重要。教学者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环境,开展演讲、对话、戏剧表演、辩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内化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协助学生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实训的经验,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
教师还应充分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拓展更多的教学内容、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参与更多的语言实践。教师还可借助学习平台显示的大数据,及时监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横向及纵向的比对分析,继而更加精准地掌握教学成效,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方式及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学。
5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设置课程体系
学科培养目标的落实离不开科学的课程体系的开发,学科的课程设置从根本上要依据核心素养这一导向性、支柱性的理念。由此,核心素养往往被视为课程设计的DNA[3]。课程体系的合理布局不仅涵盖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同时也涉及课程结构的合理性。英语课程的设置要综合考虑英语语言的学科特点、外语语言的习得规律、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等因素,在开设专业知识课程的基础之上,更要重视专业技能课程,强调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市场需求及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为导向,实现学生所学与日后所用的有效对接,实现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的无缝衔接。对于选修课的开设,要尽量拓展课程的种类与范围,关注其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挖掘学生专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多样化的课程形态中帮助学生奠定文化基础,为将来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及职业生涯全力做好准备。鉴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在班级人数的设定上,多以小班授课为宜,以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及语言操练的顺利进行。根据学生语言水平的层级,可适当采取走班教学的形式,因材施教,推动学生的个体及全面发展。
6 结语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既兼有核心素养的共性,又具备不同于其他学科素养的特性。教育工作者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依据英语语言的特点,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