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时代职业教育下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改革
——以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01-06蔡晓琴
蔡晓琴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1 新时代职业教育下的美育需求
新时代职业教育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全面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崛起伟大实践的职业教育。党的十四大报告曾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目大计”。以技术型人才培养为目的职业教育正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现代职教培养的并不是只懂技术的技工人员,而应该是具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心灵美、道德美、行为美,身心健康的创造性技能型人才。只有具备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的人才能脱离低级趣味,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具备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正如《美育书简》所言“人的天性是完整和谐的,具有完美的人格,个人与社会之间也十分谐调。”如何让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创造美的能力,达到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这是新时代职教美育要面临的问题,而公共艺术教育正是实现美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2 “212”教育模式实施方法与措施
2.1 严格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12”公共艺术教育模式即每个在校学生必须修完2门公共艺术课程(每门课程均包含教师自主开发的网络课程),参加1个艺术社团,参与2项艺术活动。我院把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和进行美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将公共艺术课程作为素质拓展必选课程严格列入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了《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书法鉴赏》等限定性选项课,以及《文学鉴赏》、《形体训练》、《现代礼仪》、《普通话》、《演讲与口才》等公共艺术任选课,共计11门。课程覆盖全院6系1部,每门课程不少于32学时,所有学生须修完2门(分2学期),方可毕业。
2.2 构建特色化与信息化课程
基于“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改革趋势,所有公共艺术课程均实行特色化、信息化建设。为优化教学成效,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和学生特点,整合教学资源,创建了以“智慧职教云”和“世界大学城”等平台为载体的信息化网络课程,内容涵盖名师微课堂、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辅资源、结合专业特色的实训题库、综合测试以及学生精品集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开通了在线答疑服务,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壁垒。在契合专业特色的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实现课堂思政,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2.3 开辟多元化艺术美育与考评途径
拓宽学生的艺术实践途径,将学生艺术社团活动、校园文艺活动和各级艺术比赛作为公共艺术美育工作的第二课堂,将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力按照一定的权重纳入课程考核,作为考评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和美育效果的重要依据。
为了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得到艺术熏陶,提升审美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强综合素质”的育人宗旨,我院组建了爱乐合唱团、飞扬艺术团、动漫社、吉他协会、古筝社、话剧社、文学社、舞蹈协会等15个学生艺术社团。社团制度严明、管理规范、经费充足、设施齐备,专用社团活动室、音乐教室、形体教室、语音教室、演出场馆一应俱全,所有社团的指导老师均由公共艺术教师担任,定期进行指导和培训,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学生自入校开始,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择其一二,定期参与艺术社团的学习和活动,丰富课余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艺术实践能力。
此外,每年定期举行的公共艺术讲座和校园艺术节也成为学生们获得审美体验,提升艺术能力、接受美育的好途径。如邀请衡阳市知名专家为学生开展“人生艺术与艺术人生”专题艺术讲座,以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之魂为主线,从“做人”、“砌‘屋’”、“铸魂”解析人生艺术。开展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如文艺汇演、“朗读者”、“中华之秀”新生中华经典朗诵比赛、优秀电影展播与影评征集活动等。
除院内的艺术活动之外,教师还积极指导学生参与院外各项文艺比赛如市级文明风采大赛等,这些在检验学生艺术技能水平的同时,也起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功效,实现了“教学相长”,成为推进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2.4 打造“高、精、专”的师资团队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教育不出高素质的学生。为强化美育,我院一直以来都努力打造一支以“立德树人”为标准的素质高、业务精、能力专的美育教师队伍。激励老师们向“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看齐。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评价标准,要求老师们时刻保持思想的纯洁性,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积极学习,以学生的全人格育人为出发点,不断提升公共艺术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优化教学手段。遵从美育的特点,不将美育简单等同于德育。增加公共艺术教师的师资配比,优化教师进修和晋升的途径。
3 取得的主要成效
3.1 学生校园生活精彩丰盈
自启动了“212”艺术教育模式后,校园艺术氛围变浓了,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了。放下昔日沉溺的手机和游戏,同学们纷纷投身到多姿多彩的文艺生活中。校园里,社团活跃的身影随处可见,歌声、笑声、器乐声,声声入耳;各项院、市级文艺赛事,事事踊跃,成绩喜人。舞台不再是少数文艺青年的专场,而成为了所有同学展示风采、彰显自信的场地。人美了,校园的人文环境更美了,在2018年公布的衡阳市三星级文明校园评选名单上,我院赫然在列。
3.2 教师“教”与“研”双丰收
教学相长,教师们的教学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多人荣获“优胜课”、“优秀教师”和“优秀岗位”称号。近年来,我院艺术教师在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衡阳市文明风采竞赛、院级教师技能比赛等赛事获奖名单上均名列前茅,在2019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技能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多次立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年均发表艺术课程教改论文16篇,建设名师空间课堂,教育先进事迹刊登在市级以上报刊媒体上。
3.3 美育成效全员化、特色化
“212”公共艺术教育模式实现了我院艺术美育全员覆盖,做到人人受教、人人参与,让艺术审美融入生活审美。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心灵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个性发展,教师则在实践反馈中优化课程建设,“教、学、做、评、改”五位一体,体现出我院艺术美育的特色,在高职素质拓展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中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4 现存的不足及对策
4.1 科研能力和教学成果亟待优化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在我院“双高”建设中,公共艺术教育科研水平仍处于较为薄弱的层面,科研项目数量不足,级别不高,国家级的项目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还未实现零的突破,这些都是公共艺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切实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教学成果迫在眉睫。
4.2 艺术教学资源库建设任重道远
虽然所有艺术课程均建立了自己的课程资源库,也通过教学面向全院师生开放,但质量良莠不齐,除个别课程在院级立项外,尚未有省级以上的教学资源库立项。要想短时间突破这个瓶颈,就必须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发挥专家领头羊作用,着手建设符合我院美育教学特色的高质量的课程教学资源库。
4.3 坚持立德树人,发扬工匠精神
追求“完美、极致、精益求精”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而这也是职业教育下的美育所缺乏却必须坚持和追求的。让工匠精神深入教学,深入人心,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整个公共艺术教学和美育当中,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实现以劳育美,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将是新时代职教美育的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