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维适应选择论的中国茶文化英译研究

2019-01-06

福建茶叶 2019年4期
关键词:适应性译者茶文化

窦 璐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四川成都 611844)

1 导语

作为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茶“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神农氏偶然发现的茶是大自然送给中国人民最珍贵的礼物。茶从最初的解毒药用,到逐步发展为食用,最后到今天以饮用为主,继而与文化有机融合,发展为独一无二的茶文化,享誉海内外。这一历史进程中,茶文化的有效推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2018年茶叶消费市场报告所示,茶叶的销量在国内逐年增长,但同比出口销量还是有较大差距。故此以促进茶叶销量为载体的茶文化推广迫在眉睫。本文在多维适应选择论指导下探索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希望最终能够促进中国茶文化更有效的对外推广。

2 茶文化与多维适应选择论

2.1 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自从唐代茶圣陆羽的著作《茶经》问世以来,有关茶文化的典籍和专著层出不穷,这为中国茶文化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诸多文献中可以看出,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体,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推广包括茶的历史发展,茶的发现和利用,茶类和茶具的发生和演变,饮茶习俗,茶对社会的影响,以及茶的生产和流通等。早有学者给茶文化定义“一般认为,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和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种种理念、信仰、思想感情、意识形态的总和。”从该定义可以进一步看出,茶文化是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实正是茶文化反应了中华民族平和敦厚、崇尚自然、追求本真的民族个性,无关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国霸权论,也符合中国政府一直以来的中国永不称霸的态度和作风。

2.2 多维适应选择论

多维适应选择论起源于生态翻译学。生态翻译学起步探索于2001年,而这一概念最早由胡庚申教授于2006年8月在“翻译文化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之后又通过撰写专著及一系列论文进行了对该理论进行了详尽的阐释。生态翻译学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专注于研究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以译者为中心,对翻译的本质、过程、原则、方法和批判标准等内容做出了全新的描述和阐释。作为该理论的基石,多维适应选择论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也可以简单概括为“三维”转换理论,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度、交际维度和文化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需要译者在文化的传递中,尽量保持两种语言在语言、交际、文化,甚至语用等方面的协调和平衡,并最终做出各种不同的选择性适应。

3 多维适应选择论下的茶文化英译

3.1 语言维度

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对具体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考虑整体生态环境后,首先面对的是翻译活动中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和选择。如在某网站对外宣传茶文化的介绍中有这样一句话“泡好一杯茶,要做到茶好,水好,火好,器好,这叫四合其美。”不难发现,此句中的汉语无主语,用小断句和词组构词造句,关注意义和逻辑之间的联系。汉语的特点主要是根据虚词、词序、上下文关系来表达语法关系,而英语构词造句的主要手段是时态、语态、副词和连词等。译者处理为“To prepare a good cup of tea,you need fine tea,good water,proper temperature and suitable tea sets.Each of these four elements is indispensable.”说明译者从语言维度做出了恰当的适应性转换,体现英文关注语法,重形合的语言特点,用主谓宾结构将整个句子连接在一起。

3.2 交际维度

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指的是看重交际目的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多关注交际层面的选择转换。译者除了语言层面的信息传递之外,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是交际的层面。关于原文中的交际意图,需要在译文中有所体现。如某外宣资料中有这样一句话“白族的三道茶、苗族的三宴茶追求的是借茶喻世,寓意为人做事的哲理。”译者处理为“The Bai tea ceremony(the Three Course Tea)and the Three Tea Banquets of the Miao nationality compare the way of tea to that of life to reveal life philosophy.”在这个译文中,译者重视交际维度,注意在译文中体现源语的交际意图,关注交际层面的语用功能之后做出适应性选择转换。因为深刻理解原文后,会发现这个句子的主要交际功能是介绍茶的哲学内涵,因此译者采用意译的方法,并没有将“为人做事”译为“ how to be a human and how to behave”。

3.3 文化维度

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指的是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对具体不同文化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这一维度的翻译比较看重双语文化内涵的诠释和传递。例如四川著名的“盖碗茶”,如果不考虑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单纯将其翻译为“covered-bowl tea”,则无法准确传达四川地方文化特色,也体现不了目标语文化的内容,并且会使很多目标语读者感觉迷茫,导致从译语文化对原文的曲解。可以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翻译为“Gaiwan(covered-bowl tea)”或“Gaiwan as tea wares”,这种译法是在文化层面进行转换活动,避免了英美翻译传统的“暴力”倾向,警惕对源语文化的曲解,强调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必须重视源语的文化系统。而西方读者则可以通过这一译名了解到文字背后所体现的四川本土文化。

4 结语

有《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摘自《载敬棠集·江南靖士诗稿》)这一说法从很久之前就将茶文化作为交流沟通待人接物的一种方式,凸显人类社会交际场所的高雅情趣。形似语言更胜语言。在全面对外推广中国文化的今天,茶文化推广作为分支,承载了促进文化交流沟通,为中西方文明的有效交流搭建桥梁的重要作用。在多维适应选择论指导下研究茶文化的有效英译,避免错误译文,有助于最终为中国茶文化更有效的对外推广起到一定的作用。

猜你喜欢

适应性译者茶文化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舵叶选型及适应性参数优化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