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及策略研究
2019-01-06安志权石晓帆
安志权,石晓帆
(北华大学,吉林省吉林市 132000)
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程度加深,大学生在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遇到现实与理想相冲突的情况,从而增添一系列的困扰和压力。据不完全统计,普遍高校大学生中八成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两成大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少数学生还因为心理问题而被迫休学。曾经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就是由心理问题而引发悲剧的典型案例。马加爵本来只是一名勤奋努力的在校大学生,因为内心自卑的心理无法容忍他人对自己轻视的态度从而产生了杀人的动机,走向了一条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见,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尤其重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着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实现,也关系着每一名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充当着“家长”的角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及策略进行探究可以为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更广阔的思路,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1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1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心灵导师”
辅导员在校园生活中的充当的角色决定了他们必须承担起学生“心灵导师”的责任。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安全、情感、交友、社会活动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由辅导员负责。辅导员是大学生行为的监护人。正因为如此,辅导员也是最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人,因此他们对学生的态度以及是否有效地处理了学生的问题决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展开。高校中普遍辅导员比较年轻,与大学生有着更多的共同话题,更能够理解大学生内心的想法与困惑。而辅导员们又是过来人,对于大学生出现的各种思想状况更容易给出比较中肯的建议,这些建议对大学生而言是非常宝贵和受用的。另外,辅导员是众多教师中对大学生的情况最为了解的一个,与专业的心理和思政教师相比,辅导员更容易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再者,与大学生的父母相比,辅导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加紧密,比学生的家长更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1.2 高校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渠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最终还是要通过辅导员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而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而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辅导员尤其要关注学生的自卑心理和敏感状态,避免再次出现“马加爵式”的悲剧。高校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渠道,而要真正发挥沟通的作用,仅仅做到与学生的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辅导员还应该建立与家长和学校领导的沟通。对学生性格的形成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因素,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少不了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高校辅导员建立和保持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是促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实现的捷径。在面对有心理障碍问题的学生时,如果能够做到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到其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对于帮助问题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健全的人格有着莫大的好处。另外,高校辅导员还应建立与学校领导的沟通,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要及时向领导上报这些学生的情况,从而做好深入保护措施,维护和谐的校园环境。
2 目前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2.1 大学生对校园环境的适应能力普遍偏低
在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下,普遍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身子或者独身女,因而格外获得家里人的疼爱。很多大学生都是第一次住校,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集体宿舍让他们失去了个人空间,且很多生活上的琐事都需要自己处理,但是由于过去优越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教会他们生活自理的能力,种种因素都让这些大学生表现出对校园生活极度不适应的状态。面对这种难题时,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则会积极调整自己的思想和习惯去适应全新的校园环境,而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则会沉溺在焦虑与悲伤当中不肯改变自己,如果他们找不到一个恰当的倾诉对象,就会将这种情绪埋在自己的心里,情节严重的还会变成一种心病。曾经的“马加爵事件”的主人翁马加爵就是有着一种深度自卑的心理,在与室友相处的过程中容易将室友无心的话语进行过分放大,从而变得非常敏感,最终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变成杀人的动机,也断送了自己的前途。由此看来,大学生对校园环境的适应情况这个问题不容小觑,应该被高校高度重视起来。
2.2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偏低
我国的教育环境决定了我国部分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会出现与人交际困难的情况。在国外,大学之前的教育以轻松和娱乐为主,因此学生从小就会获得很多次与各种其他人打交道的机会,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早就在大学之前就培养成熟。而我国学生不同,从小学开始就要面临各种考试的压力,尤其是升学压力。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顺利进重点初中、重点高中,最终进入到重点大学。因此从小学开始,学生就拥有较少的与人交往机会,大家都将心思集中在学习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较量也是在于学习成绩的比较之上。而在传统的认知里,不好好学习喜欢在外面结交朋友的学生都不属于好学生。这就使得,我国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要留在大学时期,这无疑给学生的大学生活增添了额外的负担。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偏低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正常的社交活动,因而进一步带来更多的负面心理情绪。有些学生由于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而选择封闭自己,拒绝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出现心理抑郁的状态,情节严重者还被迫进行了休学的处理。
3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策略
3.1 构建学生的心理档案库
学生在校的活动和表现有一个档案,而学生在校期间的内心成长过程也应该被如实记录下来。为了更全面和细致地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辅导员有必要为每一位学生构建专属的心理档案。比如,在入学当天,辅导员可以为学生准备一套心理测试题,利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每个学生的人格特征,从而做好分类和记录。对每一位学生性格上的优缺点做好详细的记载,在日后的校园生活中,辅导员应该结合这些心理档案为学生安排不同的活动,赋予学生不同的职能,让他们在校园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生的心理档案应该从入学当天就建立,一直到毕业的最后一天。而每一次的校园实践结束后,辅导员都有必要让学生完成不一样的心理测试题,从学生的心理测试报告中再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将学生的进步做好修正和补充,将学生可能出现的新的心理问题做好更新,日后要更加留意这些问题。通过心理档案的构建,辅导员可以切实了解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取得的进步,也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构建学生的心理档案库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途径。
3.2 为学生构建免费的网络心理咨询平台
在社会环境中,心理咨询都是需要按照小时收费的。考虑到学生尚未实现经济独立,且学校承担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因此高校辅导员有必要联合学校相关领导人共同为学生构建免费的网络心理咨询平台。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不太适合同比较熟悉的人讲,因此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一来心理咨询师有着专业的职业素养,可以更容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来,这种网络交流不记名,学生不必担心自己心里的秘密被其他人知道,从而更加有利于大学生敞开心扉,最终认识到自身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