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风、燥、虚分期辨治激素敏感性咳嗽思路探讨

2019-01-06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疏风紫菀润燥

李 军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硕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无锡 214142

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鼻后滴流综合征以及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其中前三者有着类似的临床特征,均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故被统称为激素敏感性咳嗽(GCSC)[1]。GCSC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2],激素虽能控制病情,但停药后易复发。笔者体会,本病以伏痰为夙根,发病与风、燥、虚等致病因素相关,且基本对应于病程的各个时期;疏风、润燥、补虚为主的三期分治方法,既能迅速止咳,亦能减少复发。试探讨如下。

1 基于伏痰为夙根,风、燥、虚为特征的GCSC中医分期

潜伏于经络、脏腑之中,伏而不发,遇邪引动,上干于肺,此“无形之痰”,则为伏痰[3]。GCSC常以慢性刺激性干咳作为唯一的临床症状,偶咯少许白黏痰,其病程缠绵,迁延不愈,常因感冒或吸入烟尘、异味而诱发或加重,符合伏痰致病的特征。

发作期,以频咳,咽痒即咳,或呈呛咳,少痰,常遇外界冷空气、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为主要表现。六淫袭人,风为先导,引动伏痰,上干于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咳嗽。风性轻扬,易伤人体上部,而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伤于肺则肺气不宣,故现咽痒即咳;风盛则挛急,责于气道,风摇钟鸣,以致呛咳频作;风邪善行而数变,所以发病迅速,变化快。

缓解期,以稍咳,无痰或痰少质黏难咯,口干,咽干为主要表现。燥咳之病,非秋令独属。考GCSC发病,除外感秋燥之邪外,外感后失治或误治或治疗不当,迁延不愈,邪郁发热,热而化燥有之;久居高地、素体阴虚、饮食积热及烟酒嗜好,生燥失润亦有之。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故见口干、咽干;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最易受邪,发为干咳,痰黏难咯。

稳定期,以偶咳,少气,咯痰,畏风自汗,易感冒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伴有鼻痒、流清涕症状。伏痰是人体内津液不归正化而变生的病理产物,而脏虚是伏痰产生的原因[3]。久咳耗伤肺气,肺气不足,故见咳嗽少气;肺不布津,停聚成痰,可见咯痰;肺不宣卫,肌表不固,则见畏风自汗,易于感冒;肺气虚损,易受风寒外邪犯鼻,发为鼻痒、流清涕。久病脾肺俱损,津液输布失常,则痰饮留伏;伏痰遇邪引动,诱发或加重咳嗽,如此循环反复,以致病情迁延难愈。

2 GCSC三期分治原则

对于GCSC治疗,现代医学常采用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来控制病情,但激素吸入具体疗程和剂量多少合适,停药后如何预防疾病复发,目前尚无定论。笔者依据GCSC三期病机特点,分别采用疏风、润燥、补虚为主的方法,以调整脏腑功能,消除伏痰夙根,达到控制发作,改善患者体质,减少疾病复发之目的。

2.1 发作期——疏风:辨证属风盛挛急,治以疏风宣肺,解痉止咳。常用方剂为苏黄止咳汤或风咳汤[4]。常用疏风药物如炙麻黄、蝉蜕、紫苏叶、白僵蚕之属。配伍降气化痰药,如紫苏子、前胡、枇杷叶等;宣肺止咳药,如桔梗、杏仁等;解痉止咳药,如钩藤、地龙,芍药甘草汤等。诊见咳嗽声重,鼻流清涕,恶寒,为风寒外束,宜加荆芥、防风;诊见咳嗽气粗,咽痛,身热,为风热犯表,宜加薄荷、桑叶。

2.2 缓解期——润燥:辨证属燥邪犯肺,治以润燥清肺,轻宣止咳。常用方剂为桑杏汤、清燥救肺汤、贝母瓜蒌散。常用润燥药物如沙参、麦冬、玉竹、百合之属。配伍润肺化痰药,如天花粉、甜杏仁、蜜紫菀、炙百部等;清肺润燥药,如桑叶、川贝母等;宣肺化痰药,如桔梗、佛耳草等。诊见咽干口渴,痰稠胶黏,舌边尖红、苔薄而燥,脉细数,为温燥伤肺,用桑杏汤;诊见唇燥咽干,痰白清稀,苔薄白而干,脉浮弦,为凉燥犯肺,用杏苏散;诊见咳促声嘶,痰少黏白,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肺阴亏虚,宜用沙参麦冬汤。

2.3 稳定期——补虚:辨证属脾肺气虚,治以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常用方剂为六君子汤、玉屏风散和补肺汤。常用补虚药物如党参、黄芪、炒白术之属。配伍健脾化痰药,如茯苓、法半夏、陈皮等;润肺化痰药,如蜜紫菀、款冬花等;收敛肺气药,如五味子、胡颓叶等。诊见间隙性鼻痒、流清涕,为肺气不足,风寒扰鼻,合过敏煎加减;诊见面色晦暗,夜间咳嗽,舌质偏黯,为瘀滞肺络,宜加当归、桃仁活血化瘀[5]。

3 病案举隅

费某,女,41岁。2014年12月6日初诊。主诉:慢性咳嗽6月。患者发病前有感冒病史,经对症治疗后热退,唯咳嗽不减,呈刺激性干咳,症状时轻时重。平素对烟尘、冷空气敏感。无鼻后滴流及胃食管反流症状。试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有效,但停药后症状复作,故求诊中医。刻诊:昨起因受冷空气影响,呛咳阵作,咽痒即咳,日间咳剧,咯少量白色泡沫痰,舌淡、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咳嗽。证属风邪犯肺,气道挛急。治拟疏风宣肺,解痉止咳。处方:炙麻黄、蝉蜕、甘草各5g,白僵蚕、紫苏、前胡、苦杏仁、钩藤(后下)、炒枳壳各10g,陈皮、桔梗各6g,炒白芍15g。5剂。二诊:患者诉服药1剂后,咽痒、呛咳即明显好转,痰量不多,色白。效不更方,续服5剂。三诊:患者诉稍咳,痰量不多,色白清稀,唇燥咽干,舌淡、苔薄白而干,脉细弦。处方:紫苏叶、杏仁、前胡、炙枇杷叶、茯苓、炒枳壳、蜜紫菀、炙百部各10g,法半夏、陈皮、桔梗、甘草各5g。7剂。四诊:患者诉稍咳,咯痰较前容易,唇燥咽干好转,饮水不多。前方续服5剂。五诊:患者偶咳,间断性发作,少量咯痰,自诉平素少气,畏风自汗,易感冒,舌淡、苔薄,脉细缓。处方:黄芪15g,党参、炒白术、茯苓、法半夏、蜜紫菀、防风各10g,陈皮、五味子、炙甘草各5g。14剂。六诊:咳嗽平,无咯痰,自觉体质较前有明显改善。上方续服14剂,以资巩固。嘱其平时加强锻炼,注意户外个人防护,忌食辛辣香燥之品。1年后因其他病症来治,诉经治后咳嗽未见复发。

按:本例咳嗽病起感冒后治疗不彻底,迁延不愈,邪潜于肺,已成伏痰之势,遇邪引动,上干于肺,则呛咳频作,治当疏风为要,药选炙麻黄、蝉蜕、僵蚕,伍以桔梗、杏仁宣肺;陈皮、枳壳、紫苏子、前胡降气化痰;白芍、甘草、钩藤解痉止咳。三诊,患者干咳痰少,唇燥咽干,舌干苔白,为久咳伤肺,又逢秋凉,肺燥失润之兆,治当润燥为要,药选杏仁苦温润降,紫苏叶辛香宣肺,伍用桔梗、枳壳升降气机;前胡、枇杷叶降气化痰;半夏、陈皮、茯苓健脾燥湿、理气化痰;蜜紫菀、炙百部润肺化痰;桔梗、甘草兼能利咽。五诊,患者咳嗽趋止,治当补虚为要,方选六君子汤健脾益气,补土生金;玉屏风散益气固表;药选蜜紫菀润肺化痰,五味子收敛肺气。本例分阶段采用疏风、润燥、补虚为主的方法,在发作期及时控制病情,于缓解稳定期通过调整脏腑功能,祛散伏痰,以防复发。思路清晰,治法有序,故收全效。

《百家名医临证经验》出版

浙江中医杂志社组织编写的《百家名医临证经验》,已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百家名医临证经验》是将半个世纪以来,在《浙江中医杂志》上发表的优秀作品,取其精华,浓缩提炼而成,全书共分为名医真传、临证心法、难症释疑、险症回春、妇科撷菁、儿科集萃、外科经验、诊法求索、医案医话、针灸聚英、治法探赜、成方妙用、名家用药、学术探讨等16个部分,收录文章250余篇,计100余万字。

《百家名医临证经验》一书,着力发掘中医学术底蕴,侧重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尤其在临床经验介绍方面,不管是名医经验总结、治病经验交流、辨证治疗体会,还是治法变通拓宽、古方灵活运用、用药独到经验,均能注重临床实用,强调辨证论治,重视特色经验,涉及病毒感染性高热、温病神昏、咳嗽、支气管扩张、痰证、胃脘痛、泻痢、心肌炎、冠心病、不寐、郁证、癲狂、眩晕、高血压病、慢性肝炎、鼓胀、慢性肾炎、糖尿病、痹证、甲亢、干燥综合征、中风、阳痿、癌症疼痛、乳腺癌术后、艾滋病、震颤麻痹、红斑性狼疮、眼科血症等诸多疑难病证。

纵览《百家名医临证经验》,中医名家云集,精品力作满目;文章原汁原味,内容见解精湛;学术探讨有理有据,经验交流有法有方;中医特色突出,治疗优势明显,给人启迪,学以致用。

《百家名医临证经验》每本60元(含邮挂费),现有少量珍藏本出售,欲购者请汇款至:310007,杭州市天目山路132号浙江中医杂志社收。

4 参考文献

[1]赖克方,刘宝娟.激素敏感性咳嗽的临床特征与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7):8-10.

[2]Lai K,Chen R,Lin J,et a1.A prospective,multicenter survey on causes of chronic cough in China[J].Chest,2013,143(3):613-620.

[3]高伟,苏惠萍.从“宿根”理论辨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思路[J].现代中医临床,2016,23(2):58-60.

[4]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J].中医杂志,2011,52(10):896-899.

[5]李军.透法治疗慢性咳嗽验案4则[J].江苏中医药,2017,49(8):41-43.

猜你喜欢

疏风紫菀润燥
萎软紫菀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白露秋分 润燥养阴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聊聊疏风解毒胶囊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
冬季如何补肾护阳、润燥养阴
疏风升阳治失眠
疏风宣肺止咳汤对CVA的疗效及对BHR的影响
菊科紫菀属3种植物的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