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

2019-01-06孙连臣

中兽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养殖业畜牧养殖场

孙连臣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畜牧兽医局,253500)

动物疾病控防是保障畜牧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畜牧养殖业虽在养殖过程中实施了不同方案的疾病防控方法,但在养殖时期仍出现了部分动物的疾病传播现象,疾病防控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目标。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不仅与畜牧养殖户的疾病控防方式有关,与动物的养殖环境及养殖方式的科学性均有直接关联,因此,畜牧养殖业在开展动物疾病控防工作时,需严格按照动物控防标准实施控防措施,并加强对动物养殖环境的重视,定时对养殖环境实施消毒处理,以此降低动物疾病的感染几率。本文就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病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1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防控工作重要性

畜牧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自我国加入WTO 以来,畜牧养殖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进一步提高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加强对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种类主要分为三大类,一为普通的动物疾病;二为传染类的动物疾病;三为寄生类的动物疾病,这三大类型的疾病严重影响到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畜牧养殖动物的健康情况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产量和市场上产品的质量,因此应逐渐加大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重视力度。

2 畜牧养殖中的动物疾病病因

2.1 生长环境

畜牧养殖过程当中,会受到动物活动区域时常变化的影响,经常会在环境改变后出现一些对动物身体正常新陈代谢不利的因素,这些不利因素的出现会给动物的正常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使得动物身体内部体液、神经等方面的调节发生紊乱,机体内环境严重失衡。根据相关资料的调查结果可以了解到:平均每年当中畜牧养殖中的动物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死亡的数量占到整体总数的较高比重,为此,在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

2.2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也是当前畜牧养殖业引发动物发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较为常见的有用药不科学、养殖人员专业水平过低、出现用药不当、配药错误、对药物毒性缺乏了解等,这些因素均会导致动物出现大面积中毒现象,严重可直接导致动物死亡,因此,畜牧养殖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用药方式十分重要。另外,部分畜牧养殖户对养殖场设施缺乏重视,畜牧养殖户在养殖前期,对养殖环境的各个配套设施未做到相应重视,对畜牧养殖工作的各个重点缺乏周全考虑,使得畜牧养殖环境在最初建设时忽视了配套设施的重要性,导致动物养殖场的内部环境经过日积月累后十分恶劣,动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及子肠胃疾病等,使得动物养殖出现了极高的疾病发病率。

2.3 动物养殖缺乏专业管理引起

当前,从我国畜牧养殖区域的管理状况来看,大部分畜牧养殖区域的管理方式都较为基础,且管理范围十分狭窄,极少养殖部门会对动物养殖环境进行专业管理,这使得畜牧养殖区域出现了严重人为污染现象,养殖区域缺乏专业的消毒工作人员,其消毒工作者大多都为业余兼职人员,在消毒剂的选择上较为盲目,忽视了消毒剂对动物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得大量动物在后期养殖过程中出现了大面积死亡现象。

2.4 饲喂不当

饲喂不当是造成动物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许多畜牧养殖企业的饲养人员没有掌握科学的饲喂方法,饲喂过程盲目,缺乏科学化和合理化安排。如在饲喂时间和频率上的无规律,导致动物的生长发育和机体出现紊乱失衡,导致其免疫力低下。在饲料的选择上,没有针对动物的特性和习性,无法满足其生长需求,导致其身体机能受到很大影响,造成疾病的发生。

3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对策

3.1 完善疾病的防控体制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中,要注重完善疾病的防控体系。现阶段,我国疾病的防控体系不够健全,动物一旦产生传染性疾病,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最终导致动物疾病的大规模传染,养殖者损失惨重。必须要建立疾病防控体系,防止隐患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完善疾病防控体系,首先要有健全养殖管理制度,对每一项工作明确规定,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执行,规范化管理养殖场的各项工作。其次,养殖场要严格执行各项标准,及时进行消毒、卫生、疫苗等及防疫工作,从而有效预防动物疾病的产生。最后,养殖场要及时进行监测指导,确保畜牧养殖的工作顺利进行。

3.2 提高饲养员的专业水平

为有效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动物疾病的产生,实现动物疾病病因的有效防控,应当实现饲养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加强对饲养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对于动物饲养和疫病的防治拥有专业的知识,能够根据动物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处理办法。做好动物的进出程序的管控,严禁疫情地区的动物进人养殖区。做好动物的疫病控制,进行疫苗的及时注射,并在疫情发生时采取有效隔离和治疗办法。

3.3 加强对动物饲养过程的管理

针对畜牧养殖中的动物疾病需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在养殖过程中防治结合的原则,注重养殖过程中人为因素在动物疾病防控中的作用,规范养殖活动,建立科学合理的饲养标准,针对不同动物不同时期的生长需要,科学调配饲料,保证动物的营养健康状况,增强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养殖过程中做好对动物生长环境的控制和保护,定时对养殖场进行清洗和消毒,保证养殖场通风防止病菌的滋生,同时做好排污处理,及时清理动物粪便等废弃物,保证动物生长环境的卫生质量,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此外,养殖户还可以选取动物健康群体,自行建立动物繁殖体系,实现自繁自养,从动物源头做好防疫工作,通过饲养过程中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减少动物疾病,改善动物生长状况,实现良好的畜牧养殖效益。

3.4 合理的药物使用

养殖场要对动物进行合理的药物使用,防止药物的滥用或者不用。合理的药物注射,会增强动物的免疫力,预防动物疾病的产生。养殖场要对饲养的动物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注射动物疫苗,以此来预防疾病。养殖场要配备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动物医生进行操作,规范药物的使用,及时对动物疾病进行把控。过多的药物注射也会对动物产生负面的影响,养殖场要保障药物的合理用量,不滥用药物。养殖场合理的药物使用,才能保障动物的安全健康,促进畜牧养殖的健康发展。

4 结语

畜牧养殖是肉制品的主要来源,只要保障畜牧养殖的健康发展,才能保障人们日常生活的肉制品食品安全问题。现阶段,我国的畜牧养殖还存在监管不到位、养殖环境不佳等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饲养场地、建立合适的疾病防控体系和聘用专业养殖人才进行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同时,养殖者也要注意合理的药物使用,从而预防动物疾病。有效的防控动物的疾病,可以减少养殖者的财产损失,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养殖业畜牧养殖场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