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治疗牛胃积胀病
2019-01-06齐正胜
齐正胜
(甘肃省永靖县动物卫生监督所,731600)
牛的胃积胀与其他反刍动物的胃积滞相类似,主要以食积臌气为主要特征。
放牧牛多在夏末秋初,青草生长成熟的季节而患此病,有时往往好多牛只同时发病,来势凶猛。舍饲牛在突然增加精料的时候也患此病。
本病发生突然,一旦治疗失时,就会引起死亡。也有慢性经过者,初期治疗效果良好,后期则成习惯性臌气,治疗效果不好。
1 病因
胃主受纳而腐熟水谷,是储藏食物的器官。但是,当食物摄取的数量超过了胃的负荷量或者食入容易发酵腐败产气物质,就会引起本病发生。产生该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饲养管理不善
过度饥饿之后过早地或者过量地加喂精料、优质饲草,使牛只贪食过多而致病。
1.2 突然改换草料
舍饲突然改为放牧; 或者以前一贯饲喂黄草,突然改喂青草;或者饲喂麸皮改喂精料,牛只贪食过多;或者饲喂粗草硬料,不易消化;或者偷食过量精料,导致胃内食物积聚产气而发病。
同时误食霉败草料也会导致牛胃积胀,牛只在胃内会产生大量毒素,刺激胃肠粘膜发生病变,胃的排空机能受到障碍而发病。
2 症状
本病在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2.1 急性胃积胀
表现站立不安,腹胀如鼓,出现甩头、拍蹄,呼吸迫促,张口打哈欠,口内气味酸臭,不时仰头哈气,低头左右回顾,有时卧地偏躺,有时弓腰叉腿移步,有时离群疾走颠奔。
2.2 慢性胃积胀
表现为精神倦怠,低头眼眯,腹胀歇草。起卧时而紧张,时而缓和,摇头打尾,甩唇喷鼻,张口哈气,时立时卧。立时回头观腹,卧时偏躺扭腰,行动束步,行走拍蹄伸腰,四肢开张。
3 脉色
不论急性或慢性,均表现出口色鲜红,口津粘连,舌苔枯黄,唇干裂纹,脉象洪大。
4 治疗
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消积破气,宽肠利便。
4.1 消积平胃散: 炒香附45g、 苍术30g、 陈皮60g、炒厚朴30g、山楂60g、神曲60g、炒枳壳30g、麦芽60g、木香24g、炒二丑45g、滑石45g、玉片30g、炒大黄45g、炙甘草30g、炒莱菔子45g,共为末,开水冲药,急性者加石蜡油或清油1kg,混合一次灌服。灌药后在患牛腹下用木棒擀行一小时。慢性者可加生萝卜0.5kg(捣碎),混合灌服。灌药后牵遛一小时。隔日一剂,连灌一至三剂。
本方为消积平胃、 破气宽肠之剂。方中以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消积导滞,降逆除满为主。香附解郁通理三焦气分;陈皮、苍术、枳壳、厚朴理气健脾胃消胀下气为辅。二丑、滑石利湿消积;大黄通肠利便;玉片除痞满;木香顺气止疼;甘草和中健胃。共奏消积导滞之功。
4.2 消积导滞散:适应于体壮患牛。炒大黄60g、二丑45g、滑石30g、木通30g、木香15g、香附45g、枳实45g、桂枝15g、炒郁金30g、巴豆霜15g、千金籽30g、番泻叶30g,共为末,开水冲药,加猪油250g,混合灌服。
4.3 大黄90g、食盐150g,共为末,开水冲药,加清油0.5kg 灌服。
4.4 清泻为主,佐以消食化滞,健脾开胃。治宜消积导滞,攻下通便,方用大戟散:大戟15g、甘遂15g、巴豆15g、牵牛30g、黄芪60g、川大黄60g、滑石100g、芒硝120g、猪脂600g 左右,共为细末,温开水冲调,1 次灌服。
4.5 先用生苦薤250g 捣烂加温开水灌服,然后用一长条肥皂块塞入直肠;为制止继续发酵,1 小时后用白酒100ml、小苏打30g,调和加温水一次灌服。针刺:山根、交巢、百会、尾尖。并用中药:大黄80g、枳实60g、芒硝250g、厚朴50g、麦芽40g、神曲40g、山楂60g、槟榔30g、陈皮40g、共为末,加生菜油250g、米泔水混合分2 次灌服。
4.6 在护理方面,忌喂草料,按摩腹部。病愈后注意勿食霉败或易于发发酵的草料。
5 护理
注意改善饲养管理,合理调配饲料,不喂霉败、冰冻等质量不良的饲料,防止突然变换饲料。加强运动,合理使役。病牛要消除病因,恢复病牛瘤胃的蠕动能力。注意:对病牛先禁饲1 天~2 天,但不限制饮水,以后则少量多次饲喂易消化的优质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