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蜂产业发展落后地区的发展现状 问题与对策
——基于2018年7~9月河北省蜂产业调研数据
2019-01-06阎立波王占武王健诚胡栋
阎立波,王占武,王健诚,胡栋*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51;2.河北省畜牧总站,河北 石家庄 050350)
我国是养蜂大国,蜂群规模大,蜂蜜、蜂王浆、蜂胶等蜂产品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1]。蜜蜂是自然生态链条上的关键昆虫,研究证明,经蜜蜂授粉的农作物产量高于其他方式,且品质优异[2]。刘朋飞等[3]对2006~2008年我国36 种作物蜜蜂授粉的经济价值进行实证评估,结果显示,蜜蜂授粉的年均经济贡献达到了3 042.20 亿元,占36 种作物总产值的34.25%,相当于我国农业总产值的12.30%、农林牧渔总产值的6.18%。据统计,饲养一群(箱)蜂需要一次性投资400~600 元,主要包括蜂箱、工具及蜜蜂的投入,一般年份年收入可达400~600 元/群(箱),基本上能够做到当年回本。养蜂产业不消耗资源,也不产生污染,具有单体投资少、见效快、可集中可分散、可流动的特点,又被称为“空中畜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营养的蜂产品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保健食品;中医蜂疗在医疗中具有独特疗效,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和患者们的青睐。李瑞珍等[4]预测,蜂产业将成为未来发展前景较为广阔的行业之一。基于此,2018年7~9月,对河北省蜜蜂养殖较为集中的县域、蜂产业企业、蜂产业管理机构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重点了解蜂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蜜蜂养殖户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蜂产品的消费市场等,分析蜂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管理,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先行,制度与科技支撑护航,精准扶贫与致富产业平稳落地的对策和建议,旨为蜂产业发展提供较有力的理论支持。
1 河北省蜂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河北省地形地貌多样,其中,山区面积达到12.33 万km2,占河北省国土总面积的65.68%[5]。该省蜜源植物丰富,适宜发展养蜂业。20 世纪20年代意大利蜂首先被引入河北省保定地区后,当地开办了养蜂学校,培养了1 批养蜂骨干;解放后,保定、邢台、衡水等地区组建了县、乡、村三级养蜂场;改革开放后,养蜂管理机构从无到有,并且逐步健全与完善,各级蜂社团组织相继成立,蜂产品流通与加工有了长足发展[6]。自1998年开始河北省养蜂业逐渐进入发展滞缓期,其中2015年河北省蜂业总产值仅为13 亿元,远低于浙江省江山市的蜂业总产值(15 亿元)。
2 河北省蜂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
21 世纪以来,河北省多次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党政机构、人员变动较大。蜂产业占河北省农业产值比重较低,作为小产业,其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未引起重视。目前,相邻省份均建立了不同的蜂产业机构与组织,促进了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山东省独立设立养蜂管理站(处级事业单位),山西省设立科级养蜂管理站,河南省设有专门的养蜂商会。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北省蜂产业的管理、技术服务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
2.2 缺乏研究与服务机构
河北省所属科研院所和高校无专门从事蜂业研究的机构,高校没有开设蜜蜂养殖相关课程;种蜂育繁推体系不健全,养殖技术大多靠养殖者口口相传,缺乏专业的蜂业技术推广人才[7]。2009年农业部启动设立国家现代蜜蜂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全国大部分省份建有国家蜜蜂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而河北省没有。目前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养殖技术的研究、推广与普及,已成为制约该省蜂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3 缺乏产品品牌优势
目前河北省蜂业生产以粗放型为主,且蜜蜂饲养呈点状分布,不具有规模效应;养殖户文化程度有限,品牌意识淡薄,导致蜂产品缺乏品牌优势,缺少绿色产品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等质量与信誉的支撑;市场认可度低,难以进入超市、药企等大型消费市场,不具有市场竞争力;蜂产品多以绿色产品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销售,深加工企业少,附加值较低[8]。
2.4 职业养蜂人老龄化严重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速度加快,城镇就业机会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青年劳动力向城镇输出,导致农村劳动力以“3860”为主;人工养殖蜜蜂工作条件恶劣,稳定性较差,调研数据显示,40%以上的养蜂从业人员年龄在60 岁以上。职业养蜂人后继乏力,是导致蜂群数量减少的直接原因,继而造成蜂产品成本价格的增高[9]。
3 河北省蜂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强化管理,完善制度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2018年9月14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蜂业质量提升行动的通知》 (农办牧〔2018〕40 号),指出“各地农业农村、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养蜂业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节本增效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重要意义的认识,更加重视蜜蜂授粉酿蜜‘月下老人’作用和‘健康益友’作用,围绕养蜂业关键技术和薄弱环节,以良种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为重点,探索建立蜂产业提质增效、产业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我国蜂业发展质量。”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应深入贯彻文件要求,高度重视蜂产业发展,不断强化与完善管理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健全推动产业发展的有效制度体系,促进河北省蜜蜂产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3.2 搞好顶层设计,制定扶持产业政策
河北省为蜂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在学习先进省份成功经验的同时,应结合自身特点,省级有关部门注重顶层设计规划,把控产业发展方向,将蜂产业发展纳入政府发展优先计划,围绕养蜂基地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产品研发、生产加工、技术装备、授粉技术推广普及、连锁销售、蜂疗养生等全产业链,制定专项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并在品种、技术、税收、财政、信贷等方面提供系列优惠政策,出台扶持标准化养蜂以及鼓励养蜂协会、专业产业研究院发展的政策,推动河北省蜜蜂产业加快发展[10~12]。
3.3 推进科技研发,强化科技支撑
在河北省相关科研院所增设蜜蜂产业专门研究机构,根据河北省蜂产业技术需求,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制定饲养管理标准及产品质量标准,引导养殖户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以及提高蜜蜂授粉普及率。在农业院校与职业技术院校增设养蜂专业,培养养蜂专门人才。在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适时增设现代蜜蜂产业技术体系,着力帮助蜂农、蜂企解决技术瓶颈和专业素质提升等实际问题。支持河北省有关部门与国家蜂业管理部门及行业组织沟通,争取设立国家现代蜜蜂产业技术体系河北省区域综合试验站。
3.4 突出重点,打造精准脱贫致富产业
发展养蜂不与种植业争地、争肥、争水,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具有用工省、无污染、回报率高的特点,是国家精准扶贫的主推产业。河北省太行山、燕山地区属集中连片贫困区,可供养蜂的蜜源植物种类繁多、面积广,资源非常丰富。根据养蜂专家介绍,目前该地区的蜜源资源利用率不及1/5[13]。为此,河北省“两山”地区应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扶贫政策,通过县乡政府推动、蜂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实施“组织化运作、标准化生产、信息化服务、品牌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带动、引领当地养蜂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农民脱贫的致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