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三产融合的实现路径
2019-01-06李敏王桂荣张新仕杨兰伟
李敏,王桂荣,张新仕,杨兰伟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51)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形式,扩展传统农业体系,通过产业融合进一步实现传统农业的变革与升级势在必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推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农村三产融合已逐步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动能、新常态。
1 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指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为表征,以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为结果,通过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来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达到农村产业空间布局调整,改革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的目的[1]。但是农村三产融合并不是简单地把农村一二三产业叠加,而应重点突出农业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制约关系[2~4]。
2 实现农村三产融合的必要条件
2.1 政策支持
农村三产融合的基础是政策性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5]。农村三产融合的经济发展形式完全符合我国的政策性要求,并且对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政府应通过落实政策引导融合、创业创新促进融合、发展产业支撑融合、完善机制带动融合、加强服务推动融合等措施来促进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6]。新型农业经营体应充分利用政策优惠条件,提升三产融合的应用性,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2 内在环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三连增”。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成本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城乡差距仍然明显,消费者更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质,迫切需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调整农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随着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的取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使绝大多数农产品向市场化、商品化转变,农民也慢慢有了市场、品牌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三产融合的实现奠定了市场基础[7]。但农业是一种弱质性、外部性的公益性产业,面临着来自自然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双重风险,因此,还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帮助和扶持农村金融机构,通过政府在农村地区投资建设通讯、交通、物流系统等农业基础设施[8]。
2.3 产业聚集
三产融合发展的本质就是一二三产业聚集的过程。产业聚集不光需要成熟的市场体制,还需要依靠产业集群的力量来发展。因此,实现同类产业与相关产业在农村的汇集是三产融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然,农村产业聚集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既需要形成初具规模的人口、劳动力的积聚,又需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一体化的产业效应。
3 农村三产融合实现途径剖析
实现三产融合首先要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为表征,以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为结果,通过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图1)。
3.1 培养农村新型经营体,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目前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多50 岁以上,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后继无人将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做好农业三产融合发展,一方面是缩小城镇居民的生活差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是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教育,把职业教育和农业技术教育学校建在农村地头,边学习、边实践。加强培训学校和龙头企业合作,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9],使农民不仅具有现代农业生产知识,而且具备生产、加工、销售、信息分析、综合管理等能力。
3.2 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多样的融合模式
三产融合发展首先要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前提,把农民作为各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真正实现农村三产的高效配置和优化组合。并结合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风土人情,积极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产品、农业生产体系及适合当地的融合模式。
3.3 实现产销一体化
“鲜”是农产品的一大卖点。远距离运输不利于鲜活农产品。“地产地销”能让消费者就近消费产地农产品,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度,节约运输费用,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耗;还能强化新型经营体的市场意识,推动围绕消费者组织生产、加工与流通,顺势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比如以发展观光、采摘为主的乡村旅游,把当地农产品再加工,或者直接卖给消费者和观光客,通过自我积累或巧借外力,实现产销一体化。同时发展餐饮、住宿,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带来的增值收益[10]。将农业流出到工商业和城市的就业岗位及附加价值内部化,将加工流通、休闲观光与消费环节的收益留在当地、留给农民,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和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取更多利益[11]。
3.4 利用“互联网+”、智能农业等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
新型农业经营体要适应和利用时代背景,将“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应用到传统农业上[12,13]。利用网络信息化不仅能缩短买卖双方的距离,降低农产品成本,优选市场定位,而且还能进行农产品消费需求、消费结构、生产种类的判断,并培养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社区支持农业等多种新兴业态。
4 结语
实现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本依托,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到二、三产业。打通一二三产业界限,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观光、休闲体验等多产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