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两优香1号在江汉平原作再生稻的特征特性及机械化栽培技术
2019-01-06杨洪勇余为仆徐国华吴芸紫
杨洪勇 ,谢 磊 ,余为仆 ,文 举 ,万 峰 ,徐国华 ,吴芸紫
(1.荆州农业科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0;2.石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 石首 434400)
再生稻是利用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给予适宜的水、温、光和养分等条件,使之萌发再生成蘖,加以培育,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日产量高、省种、省工、节水、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在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不足的一季中稻地区可以广泛应用。丰两优香1号系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香型两系杂交稻组合,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1]。它具有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抗高温能力强、米质优、早熟、再生能力较强等特点,是江汉平原作为再生稻应用的主栽品种。
1 湖北省再生稻发展概况
早在1 700多年前,湖北省就有农民在早、中稻收获后蓄留再生稻的习惯,而现代再生稻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全国最主要的再生稻生产省份,90年代中期,全省再生稻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0年,种植面积扩大至9万hm2。其后,由于粮食结构性过剩等多种因素影响,再生稻的推广工作被弱化,湖北省再生稻生产处于自发和零星状态,再生稻面积逐年下滑,一直徘徊在3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湖北省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进步,再生稻面积呈现出逐年增加的势头。2015年全省再生稻种植面积约9万hm2,平均单产3 300 kg/hm2。近年来,由于种粮效益的提高和栽培技术的普及,再生稻发展加快,2016年再生稻种植面积达11.27万hm2,到2017年全省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13.33万hm2以上,再生季平均单产3 750 kg/hm2。江汉平原是湖北省再生稻主栽区域,常年再生稻栽培面积在6.7万hm2以上。2015年湖北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洪湖市沙口镇丰两优香1号再生稻进行了现场实收,高产田块单产达到了5 845.5 kg/hm2[2];2017 年江陵县三湖农场丰两优香1号机收再生稻面积570 hm2,通过专家实收测产,头季稻单产 9 750 kg/hm2以上,再生稻 5 250 kg/hm2以上,两季稻合计产量15 000 kg/hm2以上。
2 丰两优香1号特征特性
2.1 丰两优香1号农艺性状
该组合植株整齐,株型适中,主茎叶片数15~17叶,叶色浓绿,叶片直立,受光性能好,茎秆粗壮坚韧,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繁茂性好,成穗率较高,后期落色好,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头季稻全生育期130~135 d,株高 115~125 cm,穗长 25~27 cm,有效穗240万~260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 160~180粒,每穗实粒数140~160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8 g左右。再生稻全生育期70~85 d,穗长20 cm左右,有效穗数400万~450万穗/hm2,每穗总粒数70~90 粒,结实率 80%左右,千粒重 27.5 g[3]。
2.2 抗逆性
丰两优香1号茎秆韧性较好,抗倒伏能力较强,较抗白叶枯病和稻曲病,生产上白叶枯病和稻曲病发生轻,抽穗期对高温适应能力较强,高温下结实率高且稳定。高感稻瘟病,中感纹枯病,生产上穗瘟病时有发生,要加强对这两种病的防治。再生稻较耐低温,后期灌浆结实正常。
2.3 米质
2007年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取样,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丰两优香1号出糙率82.2%,精米率75.5%,整精米率62.2%,垩白粒率18.0%,垩白度2.8%,直链淀粉含量16.0%,胶稠度56 mm,粒长7.1 mm,长宽比3.2,米质达到国标《优质稻谷》(GB/T 17891-1999)优质3级。生产上丰两优1号作再生稻头季灌浆期处于7月中旬至8月上旬高温期间,高温逼熟明显,米质普遍不佳,据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对湖北省11个区域再生稻头季米质检测结果分析,其平均整精米率为57.6%,垩白粒率为33.7%,垩白度为12.7%,直链淀粉含量为15.2%,胶稠度为53mm,未达到国标优质标准。但再生季在低温下灌浆结实,稻米品质普遍较优,其平均整精米率为64.8%,垩白粒率为9.5%,垩白度为2.5%,直链淀粉含量为18.7%,胶稠度为65 mm,米质达到国标优质2级,其米饭外观品质好,米饭松软清香,适口性好,且饭冷不硬。
3 丰两优香1号作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时早播,培育壮秧
3.1.1 播种时间 头季稻必须早播、早栽、早收,才能保证再生稻生长和安全齐穗。丰两优香1号苗期耐寒性强,早发性好,有利于提早播种。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一般安排在3月中下旬播种。
3.1.2 种子处理 种子催芽前先晒种1 d,用清水选种,除去秕粒,半秕粒单独浸种催芽。浸种时种子选用咪鲜胺、三氯异氰尿酸等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立枯病等病害。
3.1.3 工厂化育秧 在育秧工厂进行育秧。选用软盘或硬盘,秧盘规格为58 cm×28 cm,每公顷大田按345张秧盘备足,也可以采用钵形毯状秧盘,规格与常规机械插秧用的毯状秧盘基本相同。采用适宜水稻育秧基质或床土育秧,先进行调酸、培肥和杀菌。
3.1.4 机械播种 采用育秧播种流水线播种,播量75 g/盘,播种达到准确、均匀、不重不漏。秧盘底土厚度一般为2.2~2.5 cm,覆土厚度为0.3~0.6 cm,覆土均匀、不露子粒。
3.1.5 秧苗管理 将播种好的秧盘送入温室大棚暗化,齐苗后送入温室秧架上或中棚秧床上育苗。齐苗后喷施一遍敌克松进行杀菌,一周后再喷施敌克松杀菌,前期低温通过大棚控温控湿,出苗后及时通风炼苗。
3.2 适时移栽
3.2.1 秧苗要求 移栽时叶龄3.0叶,苗高15 cm左右。秧苗应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无病虫害,无杂株杂草,秧苗底面应长满白根,秧块盘根良好;起秧移栽时,做到随起、随运、随栽。抢晴天或阴天移栽,避开寒潮、阴雨天气。
3.2.2 平整田面 机插大田要采用机械浅旋平整田面,做到田平草净,土壤软硬适中,田耕整好后施用芽前除草剂封杀杂草。机插前先沉降1~2 d,防止泥陷苗,机插时大田留浅层水,便于机械作业。
3.2.3 插足基本苗 应用乘坐式插秧机或手扶式插秧机进行栽插,再生稻行距统一为30cm,株距14cm,每公顷插足22.5万穴,每穴2~4苗,插足基本苗60万~90 万株/hm2。
3.3 科学肥水管理
3.3.1 肥料运筹 丰两优香 1号耐肥抗倒,宜中高肥力水平栽培。头季稻全生育期施氮(N)、磷(P205)、钾(K2O)分别为 160~180 kg/hm2、80~120 kg/hm2、90~120 kg/hm2。 其中,氮肥基肥用复合肥和尿素,追肥用尿素,按底肥60%、穗肥 20%、粒肥20%分3次施用;磷肥全作基肥施用;钾肥作基肥和晒田复水后追肥2次施用,各占50%。基肥可以在机械插秧时采用侧深施肥,可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与成本。此外,特别要施好促芽肥,这不但可以延长头季稻上三叶的功能期,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促使水稻潜伏腋芽的萌发。促芽肥可在齐穗后15 d(收割前 12~15 d)施尿素 150~200 kg/hm2。
3.3.2 水浆管理 采用浅、湿、干灌溉模式。机插后活棵返青期保持1~3 cm浅水,当全田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80%时,及时排水搁田,在江汉平原最迟不超过5月底开始晒田。晒田复水后浅水层间歇灌溉,促进根系生长,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和株高。开花结实期采用浅、湿灌溉,保持植株较多的活根数及绿叶数。孕穗期至开花期如遇高温应保持5~8 cm水层以减轻高温危害。
3.4 病虫害防治
3.4.1 防治原则 病虫害防治采用区域内统防统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配合使用化学防治。
3.4.2 防治机械 水稻田病虫害防治机械建议以大疆8旋翼无人植保飞机为主,也可以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手推喷雾机、小型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等机械。
3.4.3 防治方法 喷药以病虫测报防治时间为准,及时进行防控,重点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和纹枯病。纹枯病在头季的分蘖盛期、孕穗期进行化学防控,每公顷用井冈霉素150.0~187.5 g或1 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300 g对水叶面喷施。稻瘟病防治主要在幼穗分化期和破口期进行两次用药防治,每公顷用春雷霉素18~27 g或1 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300 g或丙环唑75~150 g对水叶面喷施。
3.5 机械收获
建议利用再生稻专用收割机进行收割,有利于降低碾压损失,提高再生稻产量。头季稻以黄熟期收获为宜,这样既不降低头季稻产量,又能保证再生稻的营养供应,培育壮苗。江汉平原地区应确保头季稻在8月15日前成熟收割,从而有利于再生稻正常生长发育,9月20日前安全齐穗。收割时要保护好稻桩,减少碾压,保持稻桩直立。留桩高度直接影响到再生稻生育期,留桩矮生育期长,留桩高生育期短,一般以保留倒二节芽、争取倒三节和倒四节芽为原则,留桩高度 35~45 cm 比较适宜[4],早收割的留桩高度适当降低,迟收割的留桩高度则可适当调高。稻谷收获后及时运至干燥机进行干燥,合理操作干燥机,保证干燥成品质量。
3.6 再生季管理
3.6.1 早施肥 头季稻收割以后应及时清除覆盖在稻桩上的秸秆,扶起被碾压的稻桩,上水后施尿素150~180 kg/hm2,促进早发。 对于抽穗偏迟的田块,可以在再生稻始穗达60%~70%时且叶面露水干后,每公顷用“九二0”22.5~30.0 g对水450 kg稀释后均匀喷雾再生稻秧苗,以促进再生稻基部的节间分蘖、穗颈抽长,提高全田植株的出苗整齐度,适当增加穗长和粒数,提高结实率和饱满度,达到提早孕穗、提早成熟,最终达到增加再生稻产量的效果[5]。
3.6.2 科学管水 头季稻收获后7 d内是再生蘖萌芽生长时期 ,应及时上水施肥,并持续保持田间湿润,田间干燥和积水都会影响稻桩的发芽力。再生苗长出后,保持浅水。抽穗前后需水量最大,这期间要保持6~7 cm水层。抽穗扬花时,遇气温下降,可灌9~12 cm深水层,以防寒、养根、保穗。灌浆期田面干湿交替,以利于养根保叶,促进子粒充实饱满,提高产量。
3.6.3 病虫害的防治 再生季气温较低,如果头季病虫防治较好,不提倡对再生季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保证再生米的环保和健康营养。但要关注稻飞虱和二化螟的发生情况,如果发生较重,可用低毒性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3.6.4 适时收获 由于再生稻各节位再生芽生长发育先后不一,抽穗成熟期也参差不齐,所以要坚持黄熟收割,不要收获过早,以免影响产量。各种型号联合收割机都适合对再生稻的收获,联合收割机必须安装或启用秸秆切碎装置,实行秸秆还田。稻谷收获后及时运至干燥机进行干燥,合理操作干燥机,保证干燥成品质量指标符合优质稻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