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前殖吸虫病的防治
2019-01-06王纪宝于克媛陈立符
王纪宝 于克媛 陈立符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畜牧兽医局 252000)
鸡前殖吸虫病是一种较严重的寄生虫病,病原为前殖吸虫,该寄生虫寄生于鸡的肠道、输卵管及法氏囊,主要导致病理特征为输卵管炎和产蛋机能紊乱,严重影响蛋鸡的产蛋数量和质量。所以,对鸡前殖吸虫病充分认识及科学合理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1 病原体生活史
因前殖吸虫主要寄生在鸡输卵管处,因此又被叫作输卵管吸虫。该寄生虫虫体比较扁平透明,像小片树叶模样,颜色呈棕红色,长度约为5mm,宽约为2mm,虫体前端比较狭窄扁平,但后端相对较宽较圆,整体形状呈梨形,头部有两个吸盘。被前殖吸虫感染的鸡可通过粪便将虫卵排出,虫卵在淡水螺体内孵化发育成幼虫,即尾蚴; 尾蚴离开淡水螺体内后进入水中,随后被蜻蜓的幼虫采食进入体内并在蜻蜓幼虫体内继续发育,当鸡采食蜻蜓或蜻蜓幼虫后就会被前殖吸虫感染; 前殖吸虫幼虫在鸡消化道内被释放后转移到鸡肠道、输卵管中进一步发育为成虫。
2 流行特点
前殖吸虫在低洼潮湿的沼泽地区、淡水区及临水区域多繁殖旺盛,尤其是在蜻蜓繁殖的季节,在5~6月蜻蜓繁殖的幼虫变为成虫后栖息在水草上,鸡群在清晨及傍晚采食后易感染,且在适于蜻蜓及淡水螺繁殖的地区本病更易流行,因此前殖吸虫病流行具有地方性和季节性。故而,如果鸡群饲养在临水区域不仅容易感染该病,而且感染该病的病鸡会把含有虫卵的粪便排入水中,造成水域污染,导致该病的大流行。因此,染虫的病鸡是鸡前殖吸虫病的主要污染源[1]。
3 临床症状
鸡前殖吸虫病通常不会独立发生,多是与其他疾病混合发生,通常不显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当疾病发生比较严重时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最明显的是蛋鸡产蛋量及产蛋质量严重下降,出现较多薄壳蛋、软壳蛋,有时还会出现畸形蛋,甚至有时在泄殖器口有带有蛋液的碎蛋壳。被前殖吸虫感染的病鸡采食量下降,但饮水量显著增加,精神萎靡、身体消瘦,羽毛杂乱,肛门周围及羽毛脱落,粪便颜色呈白灰色,运动量降低,常蹲地呈产蛋姿势,体温上升,有的病鸡腹部膨大,用手轻戳会有痛感,走路摇晃,两脚岔开,泄殖腔外翻,充血肿大,疾病严重的病鸡会全身衰竭死亡。
4 病理变化
将感染鸡前殖吸虫病而死亡的病死鸡解剖后可见病死鸡输卵管部位出现黏膜变厚、充血变红,在输卵管内有渗出物和蛋卵物质,常见的有碎蛋壳、蛋白液等,在输卵管壁上可见有透明的虫体,虫体吸附固着在输卵管生活,有的因为输卵管炎症严重而导致输卵管破裂,引发腹膜炎、泄殖腔发炎。多数病死鸡还会在腹腔部位发现有混浊的颜色发黄的液体[2]。
5 诊断
鸡前殖吸虫病初诊可根据疾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来诊断,如需进一步确诊还需进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的方法主要是结合虫卵进行检查确诊,方法是将粪便进行反复的洗涤沉淀,若能找到前殖吸虫成虫或虫卵即可确诊[3]。
6 防治
6.1 预防
鸡前殖吸虫病具有地方性及季节性流行特点,一旦大流行危害较大。最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提前进行预防性驱虫,鸡舍要根据疾病的发生及流行特点适时驱虫。另外,在驱虫处理时还可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联合预防。
6.2日常生活管理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离不开环境因素,在鸡舍选址上尽量选择较远离水域的位置,平时注意鸡舍卫生的清洁,保持通风,控制鸡群密度,保持空气质量良好。定期清理、消毒鸡舍及鸡使用的器具。2%火碱水可作为消毒药品使用。
6.3 饲养管理
日常的饲养管理要合理搭配饮食,尽量减少外界刺激,减少鸡的应激反应,保持鸡情绪的稳定,同时可以在饮食中适当加入一些抗应激药物。在蜻蜓出现的季节避免鸡群采食蜻蜓及淡水螺的幼虫,清晨、傍晚禁止鸡群在水域采食饮水。一旦发现病鸡要立即隔离,并对其周围活动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焚烧或深埋病死鸡,防止疾病传播污染。
6.4 药物治疗
对于鸡前殖吸虫病的治疗可以使用吡喹酮,吡喹酮规格通常为20g/每袋,喂食鸡群时可按照500 只鸡/每袋进行,在每天清晨时口服1 次。也可以使用丙硫苯咪唑,按鸡体重100 mg/kg口服,每日1 次。同时可以在水塘中加入硫酸铜来消灭淡水螺,粪便尽量进行整体集中的堆沤处理,从根源上防止粪便中的虫卵进入水中,彻底断绝前殖吸虫的再次繁殖。
7 总结
近年来,鸡前殖吸虫病发病案例发现的越来越多,对鸡养殖影响很大。因此,应正确认识及了解该病,并进行及时预防及防控,以最大程度减少该病对鸡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