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32例

2019-01-06孙元强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阳白攒竹睑下垂

孙元强 孙 琦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DOP)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人数的增加,其发病率也逐步上升。目前,现代医学对此病无特效治疗方法,且治疗周期较久[1]。笔者采用针刺联合西药治疗32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来我院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64例,均为2型糖尿病且为单眼发病者,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43~71岁,平均57.2±8.4岁;发病时间最短1日,最长82日,平均20.5±3.8d;糖尿病病史4~23年,平均12.4士7.0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糖尿病病史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如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降糖药口服或胰岛素皮下注射等,积极控制血糖。

2.1 对照组:给予甲钴胺针,500μg,肌注,每天1次;维生素B1片,10mg,口服,每天3次;肌苷片,400mg,口服,每日2次。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取穴:睛明、攒竹、丝竹空、阳白、四白均取患侧单穴;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均双侧取穴。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针刺睛明穴时嘱其闭目,医者用左手向外推并且固定住眼球,同时用右手持针靠近眼眶边缘直刺0.2~0.3寸,攒竹、阳白、丝竹空、四白平刺0.2~0.3寸,有酸、麻、胀针感后留针,以上诸穴均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操作。足三里、合谷直刺0.5~1.0寸,太溪、太冲直刺0.5~1.0寸,行捻转补法,以上均留针30min,每日1次,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2]。治愈:治疗后,患者的眼球运动基本恢复正常,复视、上睑下垂等其它症状消失。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眼球运动基本恢复正常,复视、上睑下垂等症状显著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眼球运动明显改善,复视、上睑下垂等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眼球运动及其它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3.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4 体会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多认为是葡萄糖代谢功能障碍引起Schwann细胞的水肿,导致神经细胞轴突及鞘膜变性;高血糖使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损害等等。故多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营养药物、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等治疗,但疗效并不显著。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的“睑废”“胞睑下垂”等范畴。《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诸病源候论》指出:“目,是腑脏血气之精华……若血气虚……所以其皮缓纵,垂覆于目,则不能开,世呼为睢目,亦名侵风。”本病多因消渴日久,气阴两虚,肝、脾、肾三脏亏虚,筋肉经络失养所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针刺攒竹、睛明、阳白、丝竹空、四白均为近端取穴,针感直达病灶,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明目。睑废属于痿症,按“治痿独取阳明”,故远端循经取穴选取手足阳明经的合谷及足三里,具有活血通络功效;三阴交是治疗消渴要穴之一,又是肝脾肾三经交汇穴,发挥滋阴养血功效;太溪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太冲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起到滋肝养肾功效。诸穴配伍,标本兼治,相辅相成,疏通眼周气血,濡养胞睑,同时健脾、益肾、滋肝,使气血生化有源,灌注于目,疏经通络,共奏提睑开合之功效。

猜你喜欢

阳白攒竹睑下垂
青石遗址仰韶晚期遗存分析
——兼论“阳白类型”
攒竹穴探析
改进式提上眼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青少年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攒竹穴近三年以来在治疗呃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手术治疗上睑下垂4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