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2019-01-06周书来
周书来
(重庆市长寿区洪湖镇畜牧兽医站 401213)
1 发病规律
猪高热病的病原主要是多种病毒,或者由寄生虫、细菌而出现的继发感染与混合感染,包括PM(多杀性巴氏杆菌)、SIV(猪流感病毒)、SS-II(猪链球菌属 2 型)、ADV(伪狂犬病病毒)等;一旦猪只感染到了猪高热病,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发病,且迅速传播。从目前来看,有相当数量猪场中的保育猪、母猪、生长育成猪等都出现猪高热病,发病率高于50%,死亡率则高达50%~90%,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2 临诊症状与病理变化
2.1 临诊症状
病猪常常会出现大便干结、精神沉郁、不太愿意进食,并且还会伴有喘气、呼吸困难、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等问题,特别是病猪的四肢末端、耳尖、臀部、腹下等处的皮肤会出现发绀发紫的情况。母猪还容易出现流产现象,虽可治疗,但即便治愈也会很容易出现空怀或不发情的现象。与此同时,绝大多数病猪的体温都在40.5~42.5℃,但都存在食欲不振、嗜睡厌食等问题,而且还会出现流鼻涕、眼睑水肿、结膜炎、泪斑等症状,尤其是病程稍长的病猪还会出现贫血、全身苍白、被毛粗乱等情况。
2.2 病理变化
第一,病猪会出现心包积液现象,还会存在肺充血、肺出血等情况,甚至还会有若干个血点出现在病猪心外膜。第二,病猪脾脏会出现暗红肿大的情况,有红色黏液或者白色黏液出现在气管内。第三,病猪气管内壁会存在若干个出血条纹或出血点,全身淋巴结均会出现大出血或肿大的情况。
3 诊断方式
(1)临床诊断。可通过病猪剖检变化、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等多种方式对其病状进行初步诊断。
(2)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主要是指应用 ELISA 法,通过采集病猪或同群猪(关养时间超过7d)的血清样品进行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基本判定为猪高热病。
(3)病原学诊断。病原学诊断主要指应用 RT-PCR 方法,首先对病死猪的淋巴结组织与肺部组织进行采集,并对总RNA用 Trizol 试剂予以提取。其次,反转录合成 cDNA。再次,采用琼脂糖凝胶(含量为1.5%)对PCR 产物进行分析。
(4)鉴别诊断。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瘟、猪蓝耳病、猪副嗜血杆菌病等疾病较易与猪高热病相互混合,特别要注意区别诊断。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卫生管理
需要对存放生猪的猪舍进行定期清洁与打扫,确保生猪生活在一个较为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内,这是有效防治猪高热病的基础。
(1)定期清扫猪舍内的粪污:清扫频率控制在 2 次/d,清扫时间选择在每日结束对后备母猪饲喂之后。待清扫完毕后,要在第一时间将猪粪运到指定地点,尽量避免出现有水撒漏在猪舍内部的情况。在整个饲养期间,务必要注意确保圈舍处于干燥状态,不要出现直接用水冲洗圈舍的情况。
(2)每日对猪舍工具间、饲料间、窗户、墙壁、隔栏等处进行打扫与除尘。与此同时,还要对消毒液进行定期更换。此外,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排出灰尘,清扫时要注意将门窗开启。
(3)合理摆放饲料,可在饲料间内存放饲料,再用托盘垫起,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0~30cm,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0cm。每次使用饲料之后,都要仔细清扫干净,然后再将袋口扎紧。
(4)清理和消毒猪舍外的空地,频率控制在每周1 次,对场区植被与树木进行有效护理。若处于天气寒冷、气温较低的夏季,在确保猪舍内温度适宜的基础上,还要保证猪舍内的氧气充足、空气质量新鲜。
4.2 重点加强规模养殖场(户)的防疫监管制度与程序免疫制度
各地应逐渐落实防疫跟踪监管责任制、消毒监管责任制、免疫接种责任制等,建立健全防疫监测、兽药使用、消毒、无害化处置等各环节的免疫档案管理制度与养殖档案管理制度。与此同时,生猪若出现猪高热病,免疫疫苗可采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接种过程中务必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务必分别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与猪瘟疫苗,其接种时间要超过7d。
4.3 控制继发感染
为了避免出现继发感染现象,可采用四环素、氯氟沙星、泰乐菌素等疗效较佳的抗生素来开展联合用药;同时,为了有效调节病猪体内的免疫功能,还可在用药时配合采用鱼腥草、板蓝根、二花等一系列的中药制剂。此外,若病猪病情较严重,还可采用多种支持性治疗措施,包括静脉注射电解质、维生素、葡萄糖盐水等,这些药物均可达到较佳的临床疗效,且能有效补充病猪能量与体液,均是值得推广应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