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2019-01-06赵宗前
赵宗前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237000)
1 存在问题
1.1 管理不规范
目前,我国具有较为多样性的猪引种渠道,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涉及的部门较为繁杂,致使管理过程复杂、混乱。在检疫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导致外来种猪会携带多种病菌。现阶段的非洲猪瘟(ASF)给亚洲、非洲及欧洲等地区的生猪带来严重的威胁。在2018年8月份,中国开始出现非洲猪瘟疫情,这种情况的出现立即引发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陆续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但结合当下实际情况来看,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1]。
1.2 不规范用水
部分猪场的饮用水主要依靠就近池塘或河流,在这种类型的水质会受到严重的细菌污染,可导致猪在饮水过程中出现诸多疾病。由于饲养员对新引进种猪的具体情况不能透彻了解,将原来猪与新引进的猪放在一起饲养,为细菌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契机,给猪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威胁。
1.3 饲养密度大
近年来,我国猪肉价格起伏不定,为猪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给行业发展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但部分猪场管理人员为了在短时间内提升经济效益,猪的饲养数量已远远超过每个栏舍可容纳数量,严重抑制猪的生长质量。另外,加上养猪场通风情况不良,致使有害气体质量出现超标情况,进而引发多种呼吸道疾病。
2 对策探析
2.1 正确接种
结合我国目前现阶段猪场养殖规模来看,除一些较为常见的疫病,还存在一系列新型疫病,这种情况地出现在很大程度提高了疫苗预防与控制的工作强度。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对最为关键的一项环节即疫情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全方位地分析,并做出准确的判断。在此过程中,需要掌握猪场内猪的实际情况,对较为健康的猪要为其选择有针对性的疫苗。与此同时,在使用疫苗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疫苗使用标准,通过这种方式能明显提升猪群免疫系统,进而降低猪群疫病发生概率[2]。在开展接种工作时,需要打破以往落后的思维局限性,将重点放在防疫工作上,重视猪群生长环境,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有效提升猪场的养猪质量与效率。
2.2 创建疫病监督机制
在猪场发生疫病时,最为重要的一点即创建一个相对科学、健全疫病监督机制,进而开展监测工作。首先,要定期制定检查猪群计划,及时掌握猪群免疫情况,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猪群存在一系列异常情况,需要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准备措施,并对危险猪进行隔离,避免出现疫病扩散的情况。准确掌握疫情产生的原因,做好调整与解决工作[3]。
另外,在发生突发情况时,要启动预备方案,根据猪场实际情况调整养猪场喂养方式与免疫措施。最后,完善猪场设施,构建疫监管机制,一旦发生病情,能通过得出的数据准确制定解决方案,进而为防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3 推进现代化、规模化养殖,加强肉品安全和疫病规范化
当前猪肉是我国主要的肉类食品,为保障猪肉健康,要大力推进生猪现代化、规模化养殖,加强肉品安全和疫病规范化,合理治疗、防疫,同时还需要科学控制猪肉生产加工数量、防疫情况。为各级相关单位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以此提升肉品安全生产与管理的最终成效。在开展生猪现代化、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为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对肉品安全和疫病规范化合理化治疗防疫,最应该注意的一点即做好源头控制工作,做好养殖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严格的肉品检验检疫工作,尤其在存在疫情传播时期更要发挥监督作用,如在非洲猪瘟传播这一过程中,要对各大小品牌的猪肉制品进行大力监督,保证肉制品安全。同时对进出口畜禽肉类进行严格把关,只有保证质量合格才可予以放行。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家畜养殖率不断提升,养殖方式逐步向科学化方向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猪场兽医防疫的可持续发展。但结合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部分猪场养殖人员认为,借助疫苗防疫的方式即可,致使后期防治工作得不到重视,因此,要利用科学管理模式开展养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