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用疫苗免疫过敏反应的原因及对策
2019-01-06张明敬史慧
张明敬 史慧
(江苏省连云港市畜牧兽医站 222001)
动物免疫系统可以对化学、物理及病原生物等各种外界有害物质的入侵起到良好抵抗作用,进而保证动物机体各项功能的正常。基于动物免疫系统的这一特点,人们发明了可以对动物传染病进行预防的疫苗。然而,免疫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误判情况,导致自身免疫疾病、过敏反应及免疫麻痹等异常现象的发生,进而对动物健康造成威胁。如果出现较严重的过敏反应,极有可能对动物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会导致动物死亡,因而,有必要找出动物免疫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及应对对策。
1 兽用疫苗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
1.1 疫苗因素
动物在接种疫苗后出现过敏反应最直接的原因是疫苗内异种动物异原蛋白的存在。疫苗内的毒株通常是在特定细胞内繁殖而来,由于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疫苗毒株与细胞培养物的碎片及残片等无法彻底分离,导致这些碎片或者残片中可能存在的蛋白质或细胞体等极有可能成为一种异源性的蛋白质,这些异源性蛋白质随疫苗进入动物体后,会导致动物机体出现抗原抗体的标识反应,进而引起过敏反应[1]。
1.2 疫苗佐剂因素
当前,较为常见的疫苗佐剂主要包括蜂胶、铝胶及矿物油等,这些疫苗佐剂会产生一种无菌性脓肿,从而帮助疫苗进行缓慢吸收。但与此同时,这些疫苗佐剂对动物而言也属于机体异物,极有可能导致动物机体出现组织水肿、损伤或肿胀等,属于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1.3 动物机体因素
动物不同的饲养条件及个体差异等也容易导致不同程度过敏反应的发生。通常情况下,混养及放养的动物因其运动频繁,运动量较大,具备较强的抗逆性及抵抗力,因而疫苗反应较小;而单栏限饲的动物引起运动过少,甚至不运动,疫苗反应快并强。
1.4 怀孕因素
此外,如果动物在怀孕期间接种活疫苗,其内的菌种或其他成分极容易通过母体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并成为胎儿的一种过敏原,胎儿出生后再次接触这种免疫成分,会导致免疫变态反应的发生。
2 应对措施
2.1 轻度过敏反应
如果动物机体出现轻度过敏反应,通常不需要救治,一般1~2d 即可自行恢复。
2.2 中度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中度过敏反应,可以采用糖皮质激素或盐酸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如果存在体温升高迹象,需要配合使用复方氨基比林;如果出现皮肤发绀及心脏衰弱迹象,需要注射安钠咖[2]。
2.3 严重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需要立即为动物注射盐酸肾上腺素,盐酸异丙嗪及地塞米松磷酸钠。对于已经休克的动物,需要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及葡萄糖注射液;如果动物体温低于 36.5℃,除上述药物以外,还需加入肌酐、乙酰辅酶 A、ATP 及葡萄糖。
3 预防措施
3.1 加强饲养管理
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应结合动物实际营养需求为其提供饲料,保持圈舍内温度、湿度、光照及通风良好,做好圈舍内的消毒工作,从而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其次,在接种前需要对动物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精神食欲不振、体温不正常、瘦弱、怀孕后期的动物不得接种或暂缓接种;此外,如果动物曾经出现过疫苗反应,在注射疫苗前需要注射盐酸异丙嗪、盐酸肾上腺素;另外,在接种前要防止动物转群、运输等应激反应的发生,仔细检查疫苗质量,在小范围接种试验后再扩大接种范围;第五,在接种前后可以为动物提供黄芪多糖或者多维,在减少疫苗应激的同时提供疫苗的抗体水平。
3.2 做好疫苗保存及使用工作
首先,应尽量选择知名企业所生产的疫苗,通常较为优良的疫苗中其他变异原的含量较少,可以降低过敏的发生概率。在疫苗使用过程中,应严格参考说明书,不得随意加大疫苗注射剂量;其次,在疫苗使用前,应将温度升高至 20~25℃;此外,不同批次的疫苗通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在更换疫苗批次过程中,必须仔细观察[3];最后,应结合免疫检测工作进行差别免疫,也就是接种疫苗前首先要对抗体效价进行测定,如果动物处于高免状态,必须推迟接种时间。
4 结语
综上所述,疫苗过敏反应的发生不仅与疫苗质量相关,同时还会受到动物机体的影响。因而,在对动物进行免疫过程中,应尽量选择质量较好的疫苗,只有将影响健康状况的因素排除后才能尽可能地降低疫苗免疫的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