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动物防疫工作现状及对策
2019-01-06吕琼芬
吕琼芬
(云南省沾益区大坡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办 655331)
防疫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地方畜牧业的健康水平。禽畜养殖期间,一旦有大的病害流行会造成灾难性的损失。为此,健康养殖禽畜,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很重要。整个防疫体系中,乡村防疫工作是重中之重,这一环节出现问题将造成整个防疫工作的落空,造成的损失更是触目惊心。
1 乡村动物防疫工作现状
1.1 文化水平偏低,防疫队伍不稳定
就乡村防疫配置人员情况来看,多数防疫人员年龄偏高,平均年龄在45 岁左右[1]。文化水平多数是初中及以下。且防疫队伍流动性大,队伍建设不稳定。
1.2 综合素质水平低,专业技能不高
村级兽医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后期培训工作不到位,整体技能水平普遍较低。正因为此,在防疫工作的开张过程中,常常出现防疫要领不到位,注射部位不准确、用量时多时少,甚至不规范操作造成应激死亡。而由于缺乏补偿费用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经济损失,为此,养殖户对防疫有抵触心理,不配合地方防疫工作的开展,影响防疫工作质量。
1.3 群众配合力度不够,防疫普及工作难度大
基层禽畜养殖户主文化水平低,科学养殖的技术理念差,对待防疫工作的开展更是有一搭无一搭,错误地认为疫苗打不打无所谓,禽畜会不会生病全凭运气[2]。散养农户甚至一些干部对动物防疫意识淡薄,某些村社干部对防疫工作不重视,实际工作中形成了防疫工作村(居) 委会不闻不问,村级兽医员也不汇报独自埋头防疫的“各吹各打”的工作局面,防疫工作开展有难度,防疫工作的普及和推进难度大。
1.4 工作难度大,工作量多
乡村防疫工作难度大,工作量多,体现在养殖户居住分散,禽畜养殖方式落后,乡村防疫条件较差。尤其在春秋两防工作中,要做到挨家挨户填免疫档案和做好防疫接种。有时户主不在家,要重新上门,工作开展既费力有费时。而且个别疾病要做到二次加免。如口蹄疫只有在两次注射免疫后才能保证60%的生猪获得强抗体保护率,这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难度。
1.5 政府不够重视,防疫保障力度不够
基层兽医改革进程中,村级兽医员是较突出的一个群体。目前,普遍存在“工资低,福利差,保险不到位”的尴尬境地,较低的社会地位导致这一群体建设的极大不稳定性。
2 做好乡村动物防疫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2.1 加强监督机制建设,严格责任目标追究制
落实任务目标责任制,尤其重大病害的防疫目标,没有必要层层落实到个人。同时,做好防疫监督检查,确保防疫工作稳扎稳进。
实行多层次目标责任制,县畜牧兽医局与乡镇(街道) 政府、乡镇(街道) 政府与村(居) 委会、乡镇(街道) 畜牧兽医部门与村级兽医员要分别签订动物防疫工作目标责任书,真正做到工作责任、任务分解、目标考核“三到位”,切实把“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实行兽医责任制,各级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分片联系责任制,县到乡、乡到村(场片),严格技术要求,严格目标任务,严格工作纪律,严格奖惩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2 做好防疫技能培训,增强一线防疫工作质量
基层防疫员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一线防疫的质量。为此,对村级兽医、执业兽医师、养殖户主等每年都要例行1~2 次的集中培训。培训要“请进来”,聘请专家教授坐诊,专题讲解,现场示范。培训要“走出去”,根据考核竞选技术骨干,走进科研院校、先进单位等观摩学习,掌握实用的一线技术经验。
2.3 逐步增加经费投入,确保防疫队伍稳定
稳定一线防疫队伍建设,出台相应村级防疫人员管理办法,提升其工资待遇水平。工资以本地最低标准为参考,待遇处理好医疗、养老、工伤险等。同时,工资待遇能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得到提升体现,这样才能逐步稳定防疫队伍。
2.4 做好防疫培训考核管理,确保基层动物防疫质量
健全完善考核管理机制,能大大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此,地方畜牧兽医主管单位组织多种培训形式的同时,要将每次培训成绩纳入到村级兽医员的业务考核中去。同时,参照每年每人次目标任务达标的情况给予一定的劳务补助。不达标的剔除多余的费用,以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