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跨境动物疫病应用预防控制技术
2019-01-06许胜男韦玲玲
许胜男 韦玲玲
(1,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水产畜牧兽医局 545400;2,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板榄镇畜牧兽医站 545400)
中国与周边各国贸易交流往来密切,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加强跨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对保护国内动物安全具有积极影响。
1 跨境动物疫病产生的危害
基于历史视角分析,跨境动物疫病容易带来战争、恐慌、饥荒、贫穷。当前,大规模爆发跨境动物疫病的现象很少发生,不过必须给予关注;同时,要增加各类资源的投入,从而有效消除、控制跨境动物疫病。若能彻底消灭或控制跨境动物疫病,剩余的资源就能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反观国外发达国家,他们已经建立了健全的跨境动物疫病防控及应急体系,能及时阻遏跨境动物疫病的爆发与蔓延。不过,跨境动物疫病在发达国家依旧存在爆发可能,一旦发生,将对其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发展中国家落后于发达国家,且在跨境动物疫病管控中投入的资源较少、体系落后,极易被跨境动物疫病影响。在这些国家,TADs 可以进行流行传播或者被重新被引入疫情,以至于出现控制不力。在这种情况下,TADs 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对食品安全产生持续风险。若某国出现跨境动物疫病,除了会影响邻国外,与其存在贸易来往的国家也有被感染的风险[1]。
2 跨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技术路线
2.1 检测样品的方法
根据《全国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出现跨境动物疫病的地区展开主要禽畜类疫病检查、调查,掌握该地区流行疫病状况,为预防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2.2 动物免疫相关技术
按照《兽医工作要点》 要求,在春秋季节对相关地区有动物进行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施免疫。
首先,为禽类提供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通过注射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实施免疫。操作过程:用注射器在家禽胸部肌肉处注射药物,2~5 周家鸡每只注射0.3ml 药物,大于5 周的注射0.5 药物;2~5 周的鸭鹅单只注射0.5ml,超过5 周的单只注射1.0ml,药物有效期120d[2]。
其次,为牛羊提供口蹄疫免疫病种;牛类免疫通过注射口蹄疫O 型、亚洲I/A 型灭活疫苗,羊类免疫通过亚洲I 型与口蹄疫O型疫苗免疫。操作方法:在每年春秋季节为牛羊注射一次免疫疫苗,牛羊类每次注射疫苗均为1ml,药物有效期120~180d。
最后,为猪类提供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为猪类注射猪口蹄疫O 型合成疫苗、猪瘟活疫苗、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具体操作,通过对3 类疫苗采用两点注射的形式一次完成,即把猪瘟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通过相同的稀释液稀释到同等份后,在猪颈部肌肉处注射,然后在对应一测肌肉将口蹄疫疫苗注射猪体。疫苗应在常温中储存,稀释过程要控制在120min 以内。成年猪通过12×25 号注射、猪崽通过12×20 号针头注射。
2.3 合理运用监测禽畜免疫抗体技术
监测猪羊牛等动物时,采用血清检测法实施免疫监测。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分别采取口蹄疫抗体ELISA 法、血凝抑制试验法、病毒抗体ELISA 法、抗体RLISA 法实施监测,并根据结果实施效果评估。
2.4 培训
对跨境地区的动物防疫及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动物技术操作规范、样本采集注意要点、免疫抗体监测技术运用等技术培训。
3 具体的技术措施及相关方法
3.1 组织动物流行病学调查
如可在中老跨境边境地区选择5 个县市实施动物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液及组织样品500 份。
在中方边境地区采集样品500 份,预防控制措施实施前,猪羊牛禽疫病致死率达9.0%、3.0%、20.0%、2.0%,实施后,分别下降到5.0%、2.0%、1.0%。
3.2 中老边境地区动物免疫和抗体监测
在中老边境5 个县市开展的抗体监测ELISA 试验检测结果显示[3],猪O 型口蹄疫抗体监测阳性率为75.0%、牛O 型口蹄疫抗体监测阳性率为65.0%、猪瘟抗体监测阳性率为90.0%、猪蓝耳病抗体监测阳性率为88.0%。
3.3 培训
中老边境地区的动物防疫及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培训,传授免疫技术操作规范、免疫抗体监测技术等知识。
3.4 结果
通过在跨境地区开展动物免疫预防控制技术措施,能提高各类动物疫病的免疫率,降低动物疫病暴发几率,提高对流行动物疫病的控制能力,改善当地工作人员预防、管控动物疫病的水平,促进当地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4 结束语
总之,我们应主动和邻国或地区开展动物疫病防控、监测技术等交流活动,要合理运用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健全防控体制,才能提高管控、清除跨境动物疫病的能力,确保动物产品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