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郑生教授运用脾胃肝动态辨证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

2019-01-06宋雪莉石晓如

中医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郁金吴茱萸胃脘

宋雪莉,石晓如,张 昊,李 宁

(1.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3.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级本科生,河南 郑州 450046)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部分组织缺损,轻者为糜烂,重者为溃疡,临床常见的有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表现主要有节律性的胃脘部刺痛或隐痛,吞酸、烧心,嗳气,或呕吐,或呕血、黑便等;属中医学“胃脘痛”“嘈杂”“呕吐”范畴。消化性溃疡常见并发症有穿孔、肿瘤、幽门梗阻、消化道出血等[1],危害极大,发病人群中青年居多,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

李郑生主任医师是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国家级名老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教、研工作四十余年。笔者有幸跟诊于李师,现将李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素问·痹论篇》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医学正传》曰:“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炸……自郁成积……妨碍升降,故胃脘疼痛,吞酸嗳气,嘈杂恶心。”李师提出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多为饮食不节、素体阳虚或禀赋不足,病位在胃、十二指肠,与肝、脾密切相关。叶天士提出“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李师强调消化性溃疡的病机关键是脾虚(气虚或阳虚),脾虚为本,血瘀为标,虚实夹杂,脾虚肝郁胃滞、痰瘀互结,各有偏重。患者脾胃气虚或阳虚,情志失调,土虚木壅,气机凝滞,则络脉受阻,化生瘀血,血不循经,溢出脉络,发为溃疡,为脾虚肝郁证;平素饮酒过多或进食辛辣或脾虚郁而化热,热邪伤胃、劫烁津液,或肝热随胆火上乘,或胃失受纳、胃气上逆,久痛入胃络,发为溃疡,为肝胃郁热证。总结得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常见证有脾虚肝郁证、肝胃郁热证。

2 辨证论治

李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以调理肝、脾、胃为主,根据肝、脾、胃的各自病理偏重情况,分析某一脏的偏盛、偏虚,即虚、实、寒、热、血瘀轻重等病变情况进行随证加减用药。

2.1 脾虚肝郁证

症见:规律性胃脘部刺痛或隐痛,与饮食有关,时有胸胁胀痛,纳差,乏力倦怠或怕风喜暖,眠差,大便可或时有便溏,小便可或小便清长,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涩。治宜健脾疏肝、化瘀止痛,给予香砂六君子合失笑散加减。药物组成:炒白术10 g,茯苓15 g,陈皮10 g,姜半夏8 g,砂仁8 g,柴胡6 g,香附10 g,郁金10 g,乌药10 g,五灵脂10 g,炒蒲黄10 g,枳壳10 g,莱菔根15 g,甘草片3 g。方中取香砂六君子汤去党参,健脾而不助肝郁;五灵脂、炒蒲黄活血止痛;枳壳、莱菔根配伍,调畅一身上下之气机,通则不痛;柴胡、郁金、香附、乌药理气疏肝解郁,气行则血行。全方可达气血畅、壅塞通、瘀血消、病邪去之效。加减:倦怠乏力,偏脾胃气虚者,加党参或太子参;恶风怕冷、手足欠温,偏脾胃虚寒者,加高良姜,缘自《本草求真》所言“高良姜同香附则除寒祛瘀”;呕吐痰涎者,加藿香、苍术。

2.2 肝胃郁热证

症见:进食后胃脘部疼痛,发病急剧,疼痛剧烈,甚则呕血,色鲜红或色暗,呕吐物中夹有胃内容物,口干、口苦,或泛酸、烧心,嗳气,急躁易怒,食欲差,多梦,大便色黑,小便可,舌暗红紫斑,苔黄腻或黄干,脉滑数或弦数。治宜疏肝和胃、清热化瘀,给予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药物组成:当归15 g,炒白芍20 g,白术10 g,茯苓15 g,柴胡6 g,黄芩10 g,郁金10 g,焦栀子10 g,黄连6 g,吴茱萸4 g,刘寄奴15 g,炒蒲黄10 g,三七粉3 g,白及10 g,煅瓦楞15 g,甘草片3 g。方中当归、炒白芍养血疏肝;白术、茯苓健脾;柴胡、黄芩、郁金、焦栀子疏肝泻热;煅瓦楞制酸止痛;黄连、吴茱萸即左金丸散郁泻火,刘寄奴、炒蒲黄、三七粉活血化瘀止痛;白及收敛生肌。李师临床运用黄连和吴茱萸时,偏热者重用黄连、轻用吴茱萸,偏寒者重用吴茱萸、轻用黄连。该证偏热,取黄连6 g、吴茱萸4 g,治疗泛酸、烧心者疗效显著。加减:失眠者,加琥珀;口干,饥不欲食,少食则饱,少苔,甚则舌红无苔偏胃阴虚者,应去栀子、黄芩、黄连、柴胡、郁金苦寒和吴茱萸香燥之品,加辽沙参15 g、石斛12 g、麦冬10 g、天花粉12 g。

3 病案举例

例1 患者,女,42岁,2018年1月5日初诊。主诉:间断胃脘部刺痛3年余,加重1 d。现病史:胃脘部刺痛,阵发性疼痛,不能进食,时有胸胁胀痛,大便潜血(++),倦怠乏力,舌淡红,舌体胖大,苔薄白,脉细涩。胃镜检查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西医诊断:①胃溃疡;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医诊断:胃脘痛,脾虚肝郁证。治宜健脾疏肝、化瘀止痛,给予香砂六君子合失笑散加减。处方:炒白术10 g,茯苓15 g,陈皮10 g,姜半夏8 g,砂仁8 g,柴胡6 g,醋郁金10 g,醋香附10 g,乌药10 g,五灵脂10 g,炒蒲黄10 g,厚朴10 g,枳壳10 g,莱菔根15 g,延胡索10 g,甘松10 g,鸡内金15 g,白及10 g,甘草片3 g。5剂,水煎,1 d 1剂,少量多次频服。1月10日二诊:疼痛较前大减,可进食小米粥,舌脉同前,上方加炒麦芽、炒谷芽各12 g,续服15剂。1月26日三诊:胃痛消失,饮食渐复,上方去五灵脂、炒蒲黄,加党参10 g,续服15剂。2月9日四诊:胃痛消失,纳可,胸胁胀痛消失,复查粪便常规正常,上方去延胡索、甘松、白及,续服30剂善后。3个月后电话回访,体质量增加5 kg,纳眠可,未诉不适。

例2 患者,男,32岁,2017年10月17日初诊。主诉:间断胃脘部疼痛4年余,加重3 h。现病史:4年前因饮酒过度出现呕血、胃痛,当地胃镜检查示:胃溃疡。每因恼怒、进食辛辣或饮酒后疼痛发作。患者3 h前因应酬饮酒后出现胃脘部及食管区灼热疼痛,痛及两胁,拒按,烦躁不安,口干苦,吐酸,嗳气频发,表情痛苦,消瘦,大便色黑,舌暗红,苔薄黄少津,脉弦细。西医诊断:胃溃疡。中医诊断:胃脘痛,属肝胃郁热证。治宜疏肝和胃、清热化瘀,给予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处方:当归15 g,炒白芍20 g,炒白术10 g,茯苓15 g,柴胡6 g,醋郁金10 g,焦栀子10 g,黄连6 g,吴茱萸4 g,煅瓦楞子15 g,刘寄奴15 g,炒蒲黄10 g,甘松10 g,延胡索10 g,柿蒂15 g,地榆炭10 g,甘草片3 g。7剂,1 d 1剂,水煎,分2次温服。李师指出,胃痛较重者,重用白芍[2]。10月24日二诊:胃痛大减,泛酸消失,嗳气仍有,胸胁时有胀满,余同前。上方去黄连、吴茱萸、焦栀子,加焦山楂15 g,续服15剂。11月7日三诊:诸症基本消失,精神饮食好,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去甘松、延胡索、柿蒂、煅瓦楞,加太子参15 g、醋香附10 g、乌药10 g,15剂,健脾胃、平补气阴以巩固疗效。嘱其香砂养胃丸善后。半年后电话回访,胃痛未发作。

4 小 结

消化性溃疡常见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多发溃疡等,临床尚无统一的中医治病指南,只能对证治疗。李师认为:辨证是关键,只要辨证精准就能保证治疗方向正确,可以参考西医学比如胃镜、肠镜、彩超、血常规等检查结果来判断疾病的发展情况,切不可依靠其指导中医治疗方案。李东垣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善治病者,唯在调理脾胃。”李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得出脾胃病患者脾胃气虚或阳虚者占90%左右,胃阴虚者不足10%[3],故消化性溃疡治疗过程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为基础,脾胃阳虚者,非甘温之药不能补。肝气不疏是胃痛的主要病机,故健脾疏肝贯穿始终,辅以泻热、化瘀、生肌、通降、止痛、化痰、利湿等对症治疗,以达治病求本之功,又不失标本同治之义。消化性溃疡常见于中青年,严重影响其工作、生活,嘱其忌酗酒,禁辛辣,加强锻炼,畅情志。

猜你喜欢

郁金吴茱萸胃脘
安宫牛黄丸中郁金的本草考证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江西道地药材技术创新现状分析与启示
——以吴茱萸为例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一指禅”爸爸
吴茱萸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种植良种吴茱萸 荒山喜变聚宝盆
吴茱萸治慢性前列腺炎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