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1-06郑小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慢性病常规血糖

郑小会

老龄化的到来引起我国老年慢性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群体年龄较大,各项身体机能较弱,抵抗能力差,极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高达53.99%,城市发病率占58.98%,给广大老年群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对其生命健康也造成了一定威胁[1]。临床经验显示:在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作者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有效性,对9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48例。常规组患者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60~90岁,平 均年龄(75.00±5.39)岁;病程3~22年,平均病程(12.40±3.68)年;疾病类型:10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20例脑血管病,10例冠心病。护理组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3.00±6.21)岁;病程2~23年,平均病程(12.12±3.64)年;疾病类型:12例高血压,7例糖尿病,18例脑血管病,11例冠心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老年慢性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具有精神病史患者;依从性较差患者。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按时对老年患者进行检查,检测各项生命体征,并叮嘱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监督,按时用药。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中医护理 由专业的中医人员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2]。中医认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常表现为体态虚弱、气血损坏、卫气虚弱等,应对其进行健康适宜的饮食指导强化营养供给、均衡膳食,以改善此种症状,充实肌表。

1.2.2 疾病护理 使用最通俗易懂的方法向患者讲述老年慢性疾病有关知识、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护理方法及护理中应注意事项,使患者保持轻松的心情。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使患者树立健康意识,提高自我护理意识。此外,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血糖、血压的测量,若发现血糖、血压异常应立即向主治医生报告,及时进行治疗。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应进行住院治疗,主治医生应按时对患者进行复查工作,检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并进行记录。

1.2.3 生活护理 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易导致作息不规律,缺少睡眠等问题。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讲述睡眠的重要性,指导其合理饮食,严禁抽烟喝酒,叮嘱其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协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老年群体另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肥胖,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肥胖的危害,对于肥胖较严重的患者应协助其制定运动计划表,使患者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2.4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年龄较大,身体疾病类型多样,且抵抗能力弱,认知较差,极易因疾病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护理人员应详细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若出现异常,应立即进行疏导,在日常生活中,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解除患者内心疑惑。可播放积极向上的视频,使患者保持身心愉快。同时,护理人员应注意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使其不会感到孤独,若患者家属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进行陪伴,则可通过视频通话、手机通话与患者联系,患者家属应保证一定时期内对患者进行陪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与血压水平、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1.4 判定标准 采用收缩压水平判定患者血压水平;对患者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进行评分,分数高低与生活质量呈正比;采用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满意情况进行评价:88~100分为满意;74~87分为一般满意;≤73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血压水平比较 护理前,常规组血糖水平为(15.71±1.86)mmol/L、收缩压水平为(180.12±19.33)mm Hg,护理组血糖水平为(15.68±1.84)mmol/L、收缩压水平为(181.11±19.98)mm 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组血糖水平为(5.12±1.20)mmol/L、收缩压水平为(125.32±15.01)mm Hg,低于常规组的(8.34±1.77)mmol/L、(143.18±13.10)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组患者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分别为(73.19±5.89)、(76.76±5.12)、(77.10±5.10)、(75.75±5.12)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的(66.18±5.58)、(67.19±6.06)、(68.10±5.67)、(67.17±5.5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常规组患者满意20例,一般满意14例,不满意14例,护理满意度为70.83%(34/48);护理组患者满意29例,一般满意17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5.83%(46/48)。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病在老年群体中非常常见,主要疾病类型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类型多样,病程较长,且具有较多合并症,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威胁[3]。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一定的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要求也逐渐增高[4,5]。医学的进步促使护理干预的方法不断更新,现代护理干预更加关注患者心理情绪变化,以患者为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从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通过调节患者身体状况,改善临床症状的护理干预,达到显著的护理效果[6-8]。本文所研究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从中医方面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可有效调节患者气血、体态,提高患者身体抵抗能力;对患者进行疾病护理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相应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疾病临床症状,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检测血糖、血压的方法,提高患者健康意识;生活护理有助于患者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心理护理则可通过沟通交流,使患者内心压抑情绪得到释放,保持身心愉悦。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护理组血糖水平为(5.12±1.20)mmol/L、收缩压水平为(125.32±15.01)mm Hg,低于常规组的(8.34±1.77)mmol/L、(143.18±13.10)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分别为(73.19±5.89)、(76.76±5.12)、(77.10±5.10)、(75.75±5.12)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的(66.18±5.58)、(67.19±6.06)、(68.10±5.67)、(67.17±5.59)分,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糖、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慢性病常规血糖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常规之外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