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个性化陪护分娩护理模式对高龄产妇分娩及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9-01-06陈亮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高龄产妇顺产全程

陈亮亮

高龄产妇在临床中是指年龄≥35岁妊娠的产妇或受孕时年龄>34岁,近年来临床高龄产妇数量不断增加。在正常情况下,机体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其身体机能可出现不同程度降低,而对于妊娠而言,机体年龄>34岁之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且早产、死胎、先天畸形等不良妊娠发生风险较高,极易对其健康及胎儿发育造成威胁,故而在其分娩过程中应辅以有效护理干预,以对其分娩结局提供保障。本院围绕高龄产妇分娩护理开展研究,对65例高龄产妇采用全程个性化陪护分娩护理干预,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于本院分娩的130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①年龄≥35岁;②经临床B超检查结果显示可经阴道分娩;③自愿参与研究;④初产妇;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妊高症、高血压等疾病;②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严重脏器功能受损。采用均衡分组法将所有产妇分为参与组与研究组,各65例。研究组年龄35~42岁,平均年龄(38.5±1.4)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6±1.7)周。参与组年龄35~41岁,平均年龄(38.4±1.6)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5±1.5)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与组采用常规陪护分娩护理,护理人员给予产妇全程配合,并将医院信息及分娩注意事项对产妇进行讲解,检测其生命体征及胎儿发育情况等。研究组采用全程个性化陪护分娩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护理人员围绕产妇实施产前指导,将呼吸技巧、妊娠各阶段生理变化、孕期知识等对其进行详细讲解,并为其营造良好舒适的休息环境;对于部分存在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产妇则应及时根据其心理特点实施心理疏导,增强孕妇自我认知的同时,协助其建立良好的分娩心理;可将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他症状告知患者,使其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一旦出现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分娩时,护理人员密切关注产妇生理及胎儿状态,并全程陪同产妇面对分娩,期间对产妇进行引导、安抚及鼓励,将分娩情况实时告知产妇,以有效缓解其负性心理,使其依从性得到提高;分娩后,护理人员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出血情况、脉搏、体温等,并将新生儿情况告知产妇,以平复其产后情绪,降低因过激情绪诱发产后出血的风险;同时给予产妇饮食指导,告知其应首先补充因生产而消耗的营养和体力,之后逐渐根据自身情况恢复正常饮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顺产情况、护理满意评分、护理前后焦虑评分及分娩后盆底肌力评分。于分娩护理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焦虑评分评定,以患者自述方式开展,严重焦虑:分值≥29分;明显焦虑:≥21分;焦虑:≥14分;有可能焦虑:≥7分;无焦虑:<7分[2]。分娩2周后采用改良Oxford分级进行盆底肌力评定,0~5级别,对应0~5分,分值越高表明盆底肌力越强[3]。于出院前采用自制调查表对产妇护理满意评分进行调查,评分与满意度呈正比。不良妊娠结局主要包括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发生胎儿窘迫1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54%(1/65);参与组发生产后出血5例、胎儿窘迫4例、新生儿窒息3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8.46%(12/6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参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2,P<0.05)。

2.2 两组顺产情况比较 研究组顺产率为95.38%(62/65),参与组顺产率为63.08%(41/65),研究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参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615,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评分为(90.43±1.38)分,参与组护理满意评分为(71.49±1.34)分,研究组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参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007,P<0.05)。

2.4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及分娩后盆底肌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研究组焦虑评分(18.94±2.44)分与参与组的(18.99±2.4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7,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评分(4.32±1.18)分明显低于本组护理前及参与组同期的(9.22±1.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489、24.282,P<0.05)。研究组分娩后盆底肌力评分为(4.62±0.21)分,明显高于参与组的(3.95±0.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074,P<0.05)。

3 讨论

分娩是女性一生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对于其自身及胎儿均有重要意义。而对于高龄产妇而言,由于其自身生理功能出现下降,骨盆及韧带功能可出现不同程度退化,导致临床妊娠风险升高,且受上述因素影响产妇极易出现负性心理,诸如过于担心胎儿健康、产后并发症等情况,如未能得到有效干预,便有可能对妊娠结局造成影响[4-6]。而且,如产妇在妊娠期长期处于负性心理状态,可直接诱使临床先兆子痫及子痫等并发症,危害产妇自身健康的同时,影响胎儿正常发育。以往临床针对高龄产妇分娩过程中多辅以常规陪护分娩护理,通过全程陪同产妇面对分娩并观察其分娩过程中出现的不适感并进行处理,从而确保顺利分娩。该方法应用于临床中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整体干预效果不佳,部分产妇仍旧因自身年龄或过于担心胎儿健康而出现焦虑等负性心理。本研究中参与组采用常规陪护分娩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全程个性化陪护分娩护理模式。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54%(1/65)明显低于参与组的18.46%(1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顺产率为95.38%(62/65),参与组顺产率为63.08%(41/65),研究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参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评分为(90.43±1.38)分,参与组护理满意评分为(71.49±1.34)分,研究组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参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研究组焦虑评分(18.94±2.44)分与参与组的(18.99±2.4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评分(4.32±1.18)分明显低于本组护理前及参与组同期的(9.22±1.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后盆底肌力评分为(4.62±0.21)分,明显高于参与组的(3.95±0.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个性化陪护分娩护理模式是临床一种全程陪护及个性化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其中医务人员根据产妇自身生理状态及胎儿发育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以产妇自身为核心,以细化护理细节及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为辅,全程陪同产妇面对分娩;同时积极缓解产妇负性心理及不适感,使其能够以良好生理及心理状态面对分娩,最大程度降低外在因素对其健康造成影响的可能。

综上所述,在高龄产妇分娩中采用全程个性化陪护分娩护理模式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并有效降低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几率,使产妇负性心理得到改善的同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高龄产妇顺产全程
高龄产妇分娩中实施全面护理优化对分娩结局的作用研究
护理干预在产科自然顺产孕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探讨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
高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
剖宫产和顺产到底哪个好?
顺产,挤压一遭有哈好处?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