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灰树花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要点解析

2019-01-06杨俊雪石如岳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菌袋树花菌棒

杨俊雪 王 冲* 石如岳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193)

灰树花俗称栗蘑,又名贝叶多孔菌、莲花菌、千佛菌、舞茸等,是一种大型食、药两用真菌[1]。灰树花不仅营养和药用价值丰富,而且鲜美可口,食之脆嫩爽口,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河北迁西和浙江庆元是我国灰树花的两大主要的栽培区域,除此之外,在山西、山东、安徽、陕西、湖北、福建等省也有栽培,目前主要有“林下小拱棚仿野生栽培”、“双棚大畦栽培”和“大棚床式栽培”3种栽培模式,其中林下仿野生栽培方式不需要投入较多设施,具有成本低廉、管理简单的特点,同时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因而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天气、土壤酸碱度、水分和湿度、空气内二氧化碳含量、光照等原因,灰树花在栽培管理期间可能会出现栽培后菌袋污染、出菇迟、原基不分化、小老菇、烂菇等不同的问题,本文从基质准备、菌袋制备、脱袋栽培、出菇管理4个方面系统解析了灰树花林下仿野生栽培关键技术,以指导北方地区灰树花的林下栽培与管理。

1 灰树花仿野生栽培的流程

灰树花仿野生栽培首先要制作菌袋,也就是利用木屑、棉籽壳、麸皮等作为基质原料,搅拌均匀并装袋,高温灭菌后接种,然后进行发菌,为下地栽培做好准备。待到3月底4月初开始在选好的地块挖深25~30 cm的畦,挖好畦后就可以把发好菌的菌袋进行脱袋栽培,将菌棒在畦内码放整齐,然后覆土浇水,为了保证温湿度还要搭小拱棚,这一切完成以后就可以进行出菇管理,待灰树花成熟后就可以采摘。

2 灰树花仿野生栽培技术要点

2.1 基质准备。灰树花属木腐菌类,人工栽培主要以阔叶树木屑、棉籽壳等作为主要碳源;利用天然含氮物质如麸皮、玉米面、黄豆粉、米糠等作为氮源,这些农副产品不仅提供了氮素营养,而且是早期辅助的碳素营养,还可诱导菌丝产生纤维素酶,从而加速基质中纤维素的分解,保证碳素营养的有效供应[2]。在灰树花培养过程中,当基质中缺乏某些无机元素时,就会导致菌体生长缓慢或繁殖能力降低,可在基质配方中经常添加少量的矿物质与无机盐如石膏、过磷酸钙、硫酸镁等。维生素类例如维生素B1、生物素等作为辅酶成分或具有辅酶功能而起作用,在培养料中掺入林地表土,可提供大量矿物质和维生素。

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菌袋基质应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就地取材,试验研究表明,用玉米芯、亚麻屑、栗蓬、豆粕和花生壳、香菇菌糠、灰树花菌糠、园林枯枝等当地废弃物替代常规基质,也可以实现灰树花的良好生产[3~6],这些有关灰树花菌袋基质的研究对于扩大菌袋基质原料的范围、提高各种农林废弃物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2.2 制备菌袋。华北地区一般在11月至次年3月制备菌袋,4月份开始栽培[7]。制备菌袋时首先要根据需要选择好配方,按配方称好原料,加入适量水,投入到搅拌机内充分拌匀,直至无干料团,水分均匀一致,混合料含水量应控制在60%左右[8]。若培养料偏酸,可用5%的石灰水调节中和至5.5~6.5[9]。装袋选用耐高温的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脱袋覆土栽培的料袋较小,规格一般为18 cm×34 cm,厚0.05 mm,能装湿料1 kg左右[10]。栽培袋制作完成后不宜久放,当天装袋要当天灭菌,不能隔夜灭菌[11]。将菌袋在100℃条件下蒸汽灭菌10~12 h或121℃~125℃下保持1~1.5 h,灭菌后将栽培袋冷却至常温后接种[12],选择高产、优质的菌种,按严格的无菌操作进行接种,接种量为10%[13],菌袋接种后放在发菌室内,保持室温25℃~28℃,室内湿度60%~70%,避光培养,每天通气1~2次。菌袋摆放应稀疏一些,以利于通风,避免生热,影响发菌,每天翻堆检查1~2次,上下调整,防止烧袋,发现杂菌袋及时处理。15天后加散射光,加强通风,温度22℃~25℃,30 d后菌丝长满袋底,表面形成菌皮,然后逐渐隆起,逐渐变成灰白色至深灰色,即为原基,这时可以进入出菇栽培管理[14]。

2.3 脱袋栽培。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干燥、不积水、近水源及排灌方便的栗树或其他树林挖畦,畦为东西走向,长2.5~3 m,宽45~50 cm,深25~30 cm,畦间距30~50 cm,行距80~100 cm,畦做好后曝晒2~3 d后在畦内撒少许生石灰,目的是防治虫害,撒的量以土见白为准,不用过多,否则会影响土壤酸碱度,然后在栽培的前一天给畦内浇一次水[15]。畦准备好后就可以进行脱袋栽培,菌袋运来后要尽快开袋栽培,防止菌袋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脱袋入畦最好在晴天无风的早晚进行,脱袋前要先把手和所用的工具用75%的酒精棉擦拭消毒,防止杂菌污染菌棒。脱袋时用刀具将塑料袋剪开,取出菌棒,菌棒脱袋后要马上入畦栽培,菌棒要在每个畦内摆满,要单层、直立、紧密的摆放,必须码放平整,因此要先用拉线定好高度再码放菌棒,保证摆放的平整。摆放时如果上面不平可以在菌棒的下面用土垫平[16]。摆满后在畦的四周做护帮,护帮就是在畦的四周筑一圈宽15 cm、高10 cm的土梗,先把塑料布的一边塞入菌棒与畦的间隙,另一边向上翻过来把土梗包起来,然后再用土压实,土梗的作用一是为了防止当侧面出菇时沾带泥土,二是在雨季防止畦内进水[17]。

做好护棒后开始进行覆土,覆土要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先在菌棒间隙填满干净湿润的沙土,要把菌棒完全盖住,覆土厚度约1.5 cm,然后浇第一水,要将覆土层浇透,不要浇大水,防止菌棒浮起;水渗完后进行第二次覆土,进一步将菌棒间隙填满并保持菌棒上土层厚度约1.5 cm,第二次覆土后再浇第二次水来调整土壤水分,要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在1~2 d内将土层调整到适宜的湿度,以手捏独立成团不粘手为准。土壤水分调整后在上面铺一层核桃大小的石子,间距3~5 cm。菌棒栽培完成后为保持畦内温湿度要开始搭棚,棚要略大于畦的面积,棚有拱形和坡形两种,为便于管理,棚高不要低于45~50 cm。坡棚的坡面要向南朝阳,坡面的塑料布直接落到地上用土压实,北面和两头塑料布不用固定,可以随时打开便于进行通风换气、喷水、观察、采菇等方面的管理,再在遮阳棚上面压一层草帘子可以起到遮阳保温的作用。

2.4 出菇管理。生长阶段管理分出菇前管理和出菇后管理,出菇前管理菌棒覆土后到灰树花出土之前的这段时间,出菇前可不考虑光线的强弱问题,主要是采用通风和浇水的方法控制好棚内的温湿度,一般在覆土后10 d内不能浇大水,要根据土壤湿度每天适当喷水,使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每天中午掀起棚北面和两头的塑料布通风1~2 h,温度保持在10℃~15℃;覆土10 d以后要提高棚内相对湿度至70%~80%,每天中午通风2~3 h,温度保持在15℃~20℃;预测将要出菇的前7~10 d,要进一步提高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使之提高到80%~90%,温度控制在20℃~26℃,每天通风3~4 h,保持棚内空气新鲜[18]。出菇后管理:在菇蕾刚形成的这一阶段以喷水为主,出菇后每天喷水3~4次水,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80%~95%。菇蕾形成进入生长期后要加大通风,每天早晚各通风2 h,通气和保湿是相矛盾的,所以要结合湿度进行通风,低湿大风天气少通风,浇大水前后、无风天气多通风;菇蕾形成的初期要少通风,在3~5 d后菇体生长期要多通风,通风要避免强风直接吹到菇蕾上。除定时通风外,在棚的两端要留有永久性的通风口,在干旱季节,通风口要用湿草把遮上,使畦内既透气又保湿。在菇蕾形成后需要较多的散射光,菇蕾形成初期使棚内光照达到能看书报的程度,子实体生长阶段,光照强度可增至300~500勒克斯,增加光照是为了使灰树花菌盖呈灰褐色以提高产品质量。在气温低时晚上要盖严草帘和塑料布,在高温高热期要采取加遮阳网、喷水等措施降温。

猜你喜欢

菌袋树花菌棒
感恩生活,给生命一树花开——读《花田半亩》有感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送你一树花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陌上花开文学社:播撒文学之种,静待一树花开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JBZ—S—4型菌棒注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