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区以省示范县创建为抓手 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19-01-06李贵斌
李贵斌
(石家庄市鹿泉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北 鹿泉 050200)
近年来,石家庄市鹿泉区严格按照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的要求,本着“超前防范、综合监管、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创新监管模式,完善监管机制,弥补监管漏洞,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规范化水平,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 创建工作重点推进措施
1.1 全面构建监管工作标准体系。把建立监管工作软硬件工作标准体系作为创建工作的首要抓手,加强区乡级监管、检测、执法机构建设。建立了由局监管科牵头、相关监管职能科室分工协作的县乡两级监管体系;建立了由一把手负总责、相关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站分工负责、具体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体系;按照责任到人原则,年初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监管工作要求分解落实到各相关科室,各相关科室按照职责分工,将指标任务和要求分解落实到每个具体责任人,并认真抓好落实,形成监管工作网络化责任管理体系;按照一切工作有标准的原则,对各项监管工作明确工作标准和具体工作要求,建立监管工作标准体系。
1.2 重点完善六项监管机制。一是建立监管工作指导、报告机制。每月初,由监管科组织各相关单位,提出并下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点指导意见,指导各相关科室搞好监管工作。二是建立工作调度机制。每月召开一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度会,协调解决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建立监管工作记录机制。印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日志》,监管人员在监管工作日志上逐日、逐项、如实记录监管检测工作情况,切实降低监管工作风险。四是建立宣传告知机制。按照上级要求和各自职责,定期、不定期采取发放明白纸、张贴公告等形式向监管、服务对象宣传、告知有关法律法规、技术建议。五是检测信息报告、通报机制。各检测单位每周将检疫检测结果报主管局长、局长,并报监管科留存。对出现的超标或接近超标检测结果,及时通报被检测对象,提醒其做好改进工作。六是隐患排查追溯整改机制。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排查职责范围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和问题,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
1.3 建立六种监管模式。一是精准、可视化监管模式,运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台GIS定位技术和视频技术,对所有监管工作进行全程定位化、可视化,为监管工作检查核实、保留监管证据,为监管工作提供精确、可视化的监管信息,实现监管工作痕迹化管理;二是“互联网+”移动监管模式,积极应用手机开展监管工作,解决监管工作数据采集难的难题;三是远程监管模式,积极运用手机文字短信、语音短信、微信、QQ等方式,建立监管人员和监管对象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及时向监管对象传达监管要求、技术信息;四是地图监管模式,借助省监管平台,实现对监管工作的图上作业,为全面、准确开展监管工作提供帮助;五是预警监管模式,把排查监管工作隐患和不足作为监管工作的主线,采取监管人员排查、计算机分析、监管对象自查、公众监督举报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定期、不定期排查、汇总、反馈监管工作的隐患和不足,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及时向相关监管单位发出监管通报,提醒限时改进监管隐患和不足,逐步实现监管工作的螺旋式上升;六是综合服务监管模式。坚持寓服务于监管工作中,围绕监管搞服务,搞好服务促监管,在组织技术人员搞好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同时,组织监管人员为监管对象服务,设身处地帮助监管对象解决各种实际难题,引导监管对象按监管要求规范生产和经营,减少监管隐患。
2 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
2.1 网格化监管体系初步形成。按照“政府负总责,县乡强机构,监管全覆盖”的要求,建立了由局监管科牵头、相关监管职能科室分工协作的县乡两级监管体系,在全区208个村设立208名监管员,区、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初步形成。建立了由一把手负总责、相关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站分工负责、具体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体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科室、落实到每个具体责任人,网格化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2.2 精准化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管,净化了农业生产源头;二是对全区所有规模畜禽养殖场进行全方位集中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对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及重点养殖场(户)进行了重点检查;四是严格落实产地检疫与“瘦肉精”检测同步制度,确保了定点屠宰场肉品“四率”达100%,保障了上市肉品的质量安全。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2018年,共抽检农产品样品6 823个,检测样品合格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