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2019-01-06李晓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吸入性卧床发生率

李晓梅

吸入性肺炎是一种化学性肺炎,引发原因为患者吸入来自胃内反流固体、流质食物、鼻咽部分泌物等[1]。长期卧床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吞咽功能等逐渐减退,在进食或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吸,导致肺部感染,最终出现吸入性肺炎[2],必须给予长期卧床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本文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长期卧床患者64例,观察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长期卧床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60.28±6.18)岁。观察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1.26±6.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关护理,叮嘱注意事项。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体位管理 患者可取侧卧位,以减少口咽分泌物误吸的发生;可头稍高半卧位,防止食物返流;尽可能避免仰卧位,防止舌后坠而阻塞呼吸道。

1.2.2 有效咳痰 长期卧床患者吞咽功能等会减弱,排除机体分泌的痰液时具有难度,可能会导致气管或支气管中误吸进入痰液,出现吸入性肺炎。护理人员需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协助患者及时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出,减少口腔中、呼吸道中痰液停留时间,针对痰液粘稠、无力咳痰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机械吸痰,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

1.2.3 口腔清洁 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来说,口腔分泌物细菌增值是导致吸入性肺炎出现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需做好患者口腔护理,患者每天早上完整清洁自己口腔,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在的饭后及时漱口,提高口腔清洁度,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3]。

1.2.4 饮食护理 建议饮食清淡,给予高蛋白、低脂肪、富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不能食用米饭等散碎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误吸发生。

1.2.5 心理干预 患者因为长期卧床会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造成影响,护理人员要以友善的态度与患者交流,改善不良情绪,积极乐观的面对治疗。在此过程中,重视患者家属作用,叮嘱家属给予患者家庭的温暖,使其提高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②护理满意度:总分80分,分为非常满意:70~80分;满意:40~69;不满意:0~39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 (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4项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发生吸入性肺炎3例,发生率为9.38%;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10例,发生率为31.2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300,P=0.0296<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非常满意13例、占40.63%,满意17例、占53.13%,不满意2例、占6.25%,总满意30例、占93.75%;对照组非常满意7例、占21.88%,满意16例、占50.00%,不满意9例、占28.13%,总满意23例、占71.88%。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1,P=0.0204<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为(70.38±2.17)分,物质生活评分为(71.34±1.91)分,躯体功能评分为(71.38±2.26)分,心理功能评分为(72.34±2.24)分;对照组社会功能评分为(70.23±2.24)分,物质生活评分为(71.51±1.21)分,躯体功能评分为(71.39±2.17)分,心理功能评分为(72.19±2.19)分。护理后,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为(83.24±2.19)分,物质生活评分为(84.32±2.15)分,躯体功能评分为(85.27±2.24)分,心理功能评分为(84.28±2.56)分;对照组社会功能评分为(78.35±2.41)分,物质生活评分为(78.44±2.39)分,躯体功能评分为(77.17±2.34)分,心理功能评分为(78.22±2.86)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721、0.4253、0.0181、0.2709,P=0.7865、0.6721、0.9857、0.7874>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4946、10.3468、14.1451、8.9310,P=0.0000、0.0000、0.0000、0.0000<0.05)。

3 讨论

长期卧床患者基础疾病较重,常存在坠积性肺炎,会导致发热、咳嗽、咳痰等,并且痰液粘稠,可能会出现呛咳等[4]。并且患者由于基础疾病,神经反射性活动低,会降低吞咽肌群间的协调力,容易出现吞咽障碍,稍不留意就会导致吸入性肺炎,影响患者病情恢复[5]。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需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由于各种疾病导致的长期卧床患者越来越多,并且相关疾病发生率也在不断升高[6]。作为长期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会加重患者病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长期卧床患者还具有明显的积痰及吞咽功能障碍,如果出现护理不当的情况,就会导致吸入性肺炎。因此,临床上护理人员尽早分析吸入性肺炎发生危险因素,给予患者预防性护理措施,并保证护理措施的全面性及科学性,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本文中,给予长期卧床患者综合护理,指导患者取正确体位;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促进痰液及分泌物排出;食用清淡易消化,方便患者吞咽的食物,提高吞咽反射敏感性,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改善,进而减少误吸的发生;通过口腔护理,能提高口腔清洁度,减少细菌的增植,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长期住院患者心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多存在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给予患者心理的安慰及支持,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并让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对预防吸入性肺炎有效。

综上所述,给予长期卧床患者综合护理,能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效果较好,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吸入性卧床发生率
一种可升降卧床病人半自动转运车的研究与设计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老年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研究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