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01-06李娜刘婷婷
李娜 刘婷婷
高血压属于一种心脑血管慢性疾病,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基础,同时伴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损伤或者器质性伤害的一种综合病症,具有治疗周期长、难以彻底根除、复发率高等特点,病情持续发展可导致患者出现脑卒中、老年冠心病等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生存质量降低[1]。由于患者对于疾病认识不清,依从性差,导致疾病控制效果不佳。本文主要探讨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6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男26例,女32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2.42±9.85)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46±1.53)年。观察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63.06±9.73)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5.53±1.2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常规降压药、饮食指导以及生活干预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具体如下。①由主治医师、护士长、经验丰富护理人员共同组成专门健康教育小组,定期参加高血压健康知识专业培训会或讲座,掌握一定沟通技巧,提高自身综合素养。②在患者入院后,详细了解患者基本资料,对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依据患者及其家属所需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③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普及高血压发病机制、治疗原理、潜在不良反应等相关健康知识,拉近护患距离,增加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感。④告知患者正确用药方法,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分型,根据不同等级高血压病情予以对应药物用量与用法,使患者明显多服、少服或停用产生的危害。在实际服药过程中,根据患者身体耐受程度逐渐由小剂量向大剂量过渡,有助于机体逐渐适应药性;期间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情况,使其水平值变化情况处于稳定状态,禁忌随意降压;在患者服药后需休息2~3 h,注意保持合适体位,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形成。若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明显不适感,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及时调整药物。⑤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情绪变化状态,对于其心中困惑耐心解答,鼓励患者乐观面对疾病治疗。⑥根据患者平时饮食爱好以及病情需要制定合理膳食计划,主要摄入低脂、低盐、高蛋白、低热量、易消化食物,增加对于镁、钾成分的摄入,戒烟戒酒,少食多餐,培养良好作息。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护理效果判定标准:显效:干预后血压下降程>14%;有效:干预后血压下降5%~14%;无效:干预后血压下降程度<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比较两组患者对于高血压知识了解程度 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各项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主要涉及高血压的定义、诱因及危险因素、并发症发生机制、降压药的作用、规律服药的重要性、降压药毒副作用、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合理运动的重要性、戒烟限酒的重要性、规律生活、如何自救、正确自我监测血压、定期复诊13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显效33例(56.90%)、有效23例(39.66%)、无效2例(3.45%),总有效率为96.55%(56/58);对照组护理显效20例(34.48%)、有效29例(50.00%)、无效9例(15.52%),总有效率为84.48%(49/58)。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21,P=0.027<0.05)。
2.2 两组患者对于高血压知识了解程度比较 观察组对于高血压知识了解程度:高血压的定义98.28%(57/58)、诱因及危险因素96.55%(56/58)、并发症发生机制93.10%(54/58)、降压药的作用96.55%(56/58)、规律服药的重要性98.28%(57/58)、降压药毒副作用98.28%(57/58)、合理饮食的重要性94.83%(55/58)、合理运动的重要性96.55%(56/58)、戒烟限酒的重要性93.10%(54/58)、规律生活96.55%(56/58)、如何自救93.10%(54/58)、正确自我监测血压98.28%(57/58)、定期复诊94.83%(55/58);对照组对于高血压知识了解程度:高血压的定义87.93%(51/58)、诱因及危险因素86.21%(50/58)、并发症发生机制77.59%(45/58)、降压药的作用84.48%(49/58)、规律服药的重要性87.93%(51/58)、降压药毒副作用82.76%(48/58)、合理饮食的重要性81.03%(47/58)、合理运动的重要性86.21%(50/58)、戒烟限酒的重要性77.59%(45/58)、规律生活84.48%(49/58)、如何自救75.86%(44/58)、正确自我监测血压87.93%(51/58)、定期复诊81.03%(47/58)。观察组对于高血压知识了解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33、3.940、5.583、4.921、4.833、8.135、5.199、3.940、5.583、4.921、6.576、4.833、5.199,P=0.028、0.047、0.018、0.027、0.028、0.004、0.023、0.047、0.018、0.027、0.010、0.028、0.023<0.05)。
3 讨论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具有起病隐匿、发病迅速等特点,若未及时予以有效治疗,极易诱发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对患者心、脑、肾重要脏器造成不同程度损坏,严重者危及生命。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血压患病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已成为社会公共卫生重点关注问题[2]。由于高血压属于终身性疾病,治疗周期长,而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缺乏正确认知,担心自身疾病危害性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不利于疾病治疗与转归。因此,在采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相应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据相关资料研究证明[3],高血压发病与患者生活习惯、日常行为等均具有密切关系。其疾病控制关键在于控制血压异常升高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避免患者在高血压疾病基础上并发其他病症,进而降低患者致残率、死亡率。健康教育是指在计划性、系统性对患者病情进行干预的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纠正患者不良行为习惯消除或减少疾病恢复中系列安全隐患,全面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预防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实现疾病康复目的[4-6]。
本文将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护理中,在患者入院后即详细了解患者基本资料以及以往病史,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临床经验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并根据患者反馈对其进行调整,不断完善护理工作,积极规避护理意外的发生;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向其普及疾病治疗注意事项,端正患者治疗态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于高血压知识(高血压的定义、诱因及危险因素、并发症发生机制、降压药的作用、规律服药的重要性、降压药毒副作用、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合理运动的重要性、戒烟限酒的重要性、规律生活、如何自救、正确自我监测血压、定期复诊)了解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33、3.940、5.583、4.921、4.833、8.135、5.199、3.940、5.583、4.921、6.576、4.833、5.199,P=0.028、0.047、0.018、0.027、0.028、0.004、0.023、0.047、0.018、0.027、0.010、0.028、0.023<0.05)。说明实施健康教育可通过日常沟通与干预增加患者对于高血压疾病各项知识的了解,保障各项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治疗期间指导患者健康饮食,摄取盐量<3 g/d,谨慎食用高脂肪食物,适当增加饮水量,防止便秘;在考虑患者身体耐受情况下,指导患者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在患者出院前,指导患者掌握日常血压控制措施,叮嘱患者谨遵医嘱服药。通过实施以上措施为治疗措施发挥最佳效果提供基础保障,提高康复治疗效果,促进康复进程[7-9]。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显效33例(56.90%)、有效23例(39.66%)、无效2例(3.45%),总有效率为96.55%(56/58);对照组护理显效20例(34.48%)、有效29例(50.00%)、无效9例(15.52%),总有效率为84.48%(49/58)。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21,P=0.027<0.05)。说明实施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控制血压避免异常升高。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