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9-01-06甄丽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常规冠心病研究组

甄丽娜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或者是病变而引发心肌缺血性损害的疾病。一般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数量逐渐上升,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1]。冠心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伤残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临床研究发现,除了科学的药物治疗外,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对增强疾病治疗疗效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冠心病治疗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47例。常规组患者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1~87岁,平均年龄(67.53±10.22)岁;病程2~18年,平均病程(7.63±3.56)年。研究组患者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52~86岁,平均年龄(67.24±10.13)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8.12±3.9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含各项生命体征的检测、用药指导,讲解注意事项,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2]。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环境护理 老年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患者群体,其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首先需帮助患者适应治疗环境,告知患者各个科室、医院规章制度、查房时间、开水房位置等基础信息,使其能够尽快熟悉医院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勤通风,定期清洁和消毒,保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提升患者的治疗舒适度。

1.2.2 心理干预 患者往往会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出现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产生负性心理的根源。在治疗护理期间给予其充足的关心和尊重,消除不良心理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3]。为患者讲解与冠心病相关的知识,包含疾病的发病因素、治疗的目的、各项注意事项,增强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以各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如患者互助治疗、家庭支持,消除其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使其保证愉快轻松的心态面对治疗,提升治疗依从性[4]。

1.2.3 用药指导 科学用药是控制疾病发展的核心。但老年人其记忆力和理解力较差,常常会在服药时出现误服、漏服、多服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护理人员耐心的为患者讲解各项用药的注意事项、服用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在用药初期进行监督,同时告知其遵循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1.2.4 生活指导 告知患者戒烟戒酒,根据其实际病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禁止食用辛辣、刺激、高盐、高脂的食物,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改善不良饮食习惯[5]。针对睡眠质量较差的患者,可以引导其通过睡前泡脚、按摩、喝牛奶等方式,改善睡眠质量。同时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如太极、漫步等,提升身体素质,促进健康恢复[6]。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指标。①采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判定,包括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7]。②临床指标包括心率、收缩压、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常规组患者物质生活评分为(72.89±5.1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6.34±5.22)分,心理功能评分为(74.37±4.14)分,躯体功能评分为(72.17±4.53)分;研究组患者物质生活评分为(91.25±6.11)分,社会功能评分为(92.88±5.13)分,心理功能评分为(91.78±5.12)分,躯体功能评分为(89.62±5.06)分。研究组患者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常规组患者心率为(98.1±12.6)次/min,收缩压为(22.5±1.9)kPa,住院时间为(23.6±1.9)d;研究组患者心率为(73.9±13.1)次/min,收 缩压为(19.5±2.1)kPa,住院时间为(15.9±1.4)d。研究组患者心率、收缩压低于常规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及水平的提升,冠心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很多患者处于长期治疗的状态,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经济造成一定影响,同时患者极容易产生抑郁、烦躁等负性心理,导致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有报道显示,老年患者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疾病治疗期间极为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从而造成医疗纠纷事件,同时影响治疗效果[8]。针对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率、收缩压低于常规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冠心病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主要原因在于综合护理干预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以患者为护理服务中心,易于被患者接受。同时除了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心理辅导外,对这种负性心理情绪进行追踪,消除其不良心理,保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心理状态稳定,情绪良好。综合护理干预更为重视患者的饮食健康,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饮食习惯,为其制定了合理科学的饮食计划,避免患者出现抵触心理。常规护理干预无法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增强临床疗效方面也不突出,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从心理、环境、用药、生活等各个方面开展护理干预,提升护理质量与水平。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改善血压、心率指标水平,缩短住院时间,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常规冠心病研究组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常规之外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