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探索

2019-01-06

农产品加工 2019年19期
关键词:产教办学校企

陈 珊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新办学理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创建新型的办学体制,如何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根本目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高职院校应该探索出自己的办学思路,深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从政府、企业与学校多方共同努力,打造校企合作的高水平办学平台,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增加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

1 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实践的基本情况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概念提出已有多年,经过实践探索,已得到各高职院校及合作企业的普遍认同。目前职院校依托企业资源,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项目实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形式。还有一些学校采用“订单班”模式,“校中厂”模式,订单班模式是学生培养完后进入企业,“校中厂”模式是设备和技术进入校园。以课堂教学进一线车间为特征的“厂中校”模式等[2]。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出台《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形成3个运行机制,包括专业共建机制、师资融合机制和资源互助机制。校企双方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双方共建技术开发服务平台,确保教学内容与技术更新同步,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金字塔培养模式。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师资队伍,实现共同优质招生与就业。

2 校企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问题的分析

2.1 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意愿存在差异

从目前调研结果发现,学校合作意愿明显高于企业。企业的意向主要是社会责任和利益驱动,想招收优质人才为企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所以,企业往往通过人才市场得到所需劳动力,不愿意直接和高职院校联系,而高校也没有做到对企业人才需求的充分了解,因此会出现沟通少,互相需求互不了解,从而导致人才培养始终最大限度利用企业与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2 长效运行机制没有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形成

学校热衷于与企业合作,但企业并非愿意与学校合作,这一直是集团化办学的软肋,这导致校企合作运行效率较低,合作处于表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缺乏统一标准,而这个标准必须是校企共同建立,需要培养企业技能型人才,但是事实是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人才,在能力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3]。

2.3 师资队伍建设不够真正双师

理想型的师资队伍是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共同教授技能,但是现在的高校教师大部分并非来自企业,而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岗位,因此教师对于企业的了解没有实现全员挂职锻炼。再者,企业的师傅因为自身有实际生产工作,也没有大量的时间用于教授学校学生,并且企业师傅并不是教师,不懂得如何教授,而学校教师虽然懂得如何教授知识,却缺乏真正实践知识,这样的结合有待一段时间的磨合。因此,想打造一种真正培养学生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团队有一定的困难。

2.4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费用、风险,利益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高校的目的就是给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所以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和经济的发展才提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建设,但是由于企业并非都处于旺盛期,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是很稳定,因此学校和企业之间对于人才培养的费用分担、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等方面就要制定一些协议,没有这些协议的合理制定很难做到相互融合、合理安排、资源共享等,因此就很难做到真正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5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合作模式没有形成实质融合

现在的很多院校都提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但运行模式比较单一,仅仅停留在学校或者企业建设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或者在教材和课件上实施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方面。但是要真正实现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建设校内工厂、工厂中建立学校,没有做到都实现。

3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思考

3.1 政府主导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政府作为主导作用,必须建立合理的制度,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这样才会积极促进企业和学校共同积极构建联系。如果没有政府的保障作用,学校和企业很难持续深入融合,很多企业和学校构建合作后都纷纷夭折。

3.2 行业指导委员会要发挥足够的指导作用

学校是为了给社会、企业输送人才,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行业指导委员会也要发挥指导和沟通桥梁的作用,将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的发展状况反馈给学校,把学校的信息反馈给企业,最大程度地沟通协调,让人才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与企业的发展相融合。

3.3 建立企业和学校信息沟通平台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利用互联网快速有效沟通方式的优势,企业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对接职业院校,共享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将企业、学校、教师、学生整合在一起,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相互支撑、共同发展,打开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格局。从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术服务3个方面体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3.4 管理体制的完善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以互利共赢为出发点,但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使得产教融合处于浅层次上,不够深入,需要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利益分配和平衡关系上保持合理,才有利于产教的深度融合。同时在政府的主导下,还需要学校和企业加强沟通,促进学校和企业合作理念深化,确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互利共赢的模式,积极调动企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4]。产教融合的管理和运行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充分保障双方的利益,以形成一种长效的运行机制。

3.5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有了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地和企业沟通,坚持学校是产业链上游的人才供给,要深入调查企业需要,从知识层面、技术层面和素质层面都要密切要求、研讨,同时针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和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对于心理健康、职业道德的教育不容忽视。融合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插入企业文化,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且专科院校学生以学习技能为主,有实习的安排,不能硬性规定为大三才可以去实习,要根据企业的需要随时进去,不需要时回学校学习,这个安排需要密切观察企业的需求特点,合理规划时间。学校完善师资、实训基地建设,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教深度融合[5-6]。

3.6 社会培训方案的制定与公众

社会培训包括对于学校教师的培训、企业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及社会人员相关专业人才的培训。将企业和学校形成一个整体,既有深入知识理论培训又有企业真实培训,从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真实有效。从模式上采用小班多期的培训方式,可以灵活地设定不同期,根据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打造小班培训方案,合理规划时间,有效满足社会人员日常工作,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提升。同时,教学方法灵活有效,每节课要精华高效,采用工种培训级别制,让社会人员选择自己合适的初级、中级和高级,参加考试,学习相关知识。

3.7 产教研融合方案的制定

除了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培养外,学校教师也要积极参与研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提高产量攻克困难的过程,学校教师参与合作企业课题,可以为企业排忧解难。可以建设产教园、创业园等,从而拓宽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通道,并通过优惠政策,不断鼓励企业进驻校园从事经营。对于“订单班”学生,学校根据学生兴趣与专业严加筛选,提高对口就业率。而合作企业则为高职院校提供实训设备、实训耗材等,给学生设立助学金、奖学金,从而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回报社会[7]。

4 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要能够适应企业、行业需要,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思想贯穿到学校的管理、教学和课程设计中,推动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向深层次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产教办学校企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