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膀胱颈梗阻诊治体会

2019-01-06程全科吴国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尿流率尿频镜检查

程全科 吴国英 王 凯

解放军第989医院泌尿外科,河南平顶山 467000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女性出现排尿困难及尿频、尿急的LUTS症状,经过尿流动力学与膀胱镜检查,部分患者确诊为膀胱颈梗阻,通过手术的方法治疗,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7年8月确诊为膀胱颈梗阻的57例患者,通过尿道切开女性膀胱颈5、7点钟,保留6点钟膀胱颈组织的手术方法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尿流动力学及膀胱镜检查确诊为膀胱出口梗阻的女性患者57例,排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外伤、盆腔手术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年龄37~78岁,平均53岁,病史2~5年,25例主诉尿频、尿不净者、排尿困难,13例主诉尿频、尿痛、反复泌尿系感染,14例主诉尿频、排尿费力、夜间遗尿者,5例以排尿困难、腰痛为主诉就诊,影像学上提示膀胱残余尿增多者37例(150~600mL),有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扩张者12例。血肌酐升高者8例(血肌酐值143~230.5mmol/L)。尿流动力学检测:最大自由尿流率2~10.5mL/min,44例患者压力流率测定存在高压低流,最大逼尿肌压47~91cm H2O,CMG测定时15例患者膀胱逼尿肌明显有收缩,但无尿液排出,余34患者最大尿流率2~7mL/min。8例患者膀胱镜下可见明显肌小梁及小室形成,排尿期未见明显膀胱逼尿肌收缩。57例患者尿道压测定最大静态尿道压均>81cm H2O。膀胱镜检查明显可见膀胱颈后唇抬高,膀胱颈僵硬,颈口开闭缓慢,呈椭圆形或近似方形而不是圆形闭合,肌小梁、小室在膀胱腔内可见,部分有膀胱憩室形成。

1.2 手术方法

依据尿流动力学检查Qmax≤15mL/s,Pdetatmax≥20cm H2O为膀胱颈梗阻的诊断标准,或以膀胱镜下有明确的膀胱内肌小梁形成,膀胱颈内口开口不圆,膀胱颈后唇抬高为膀胱颈梗阻为诊断标准,采用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行尿道膀胱颈电切开术,电切功率130W,电凝功率60W,手术时保留6点钟膀胱颈组织,分别切开膀胱颈的5点钟及7点钟位置,深度切至可见膀胱颈纤维环完全切断,隐约可见脂肪组织,切开宽度1~1.5cm,手术后膀胱镜检查,膀胱颈内口闭合呈圆形,膀胱颈口变柔软,压迫膀胱排尿试验尿流通畅。术后留置F20号三腔气囊尿管3~5d。

2 结果

57例患者手术时间10~25min,手术出血量5~30mL,切除标本病理报告均提示膀胱颈纤维化伴炎性细胞增多,结缔组织增生。所有患者术后拔除尿管均排尿通畅,术后随访3个月~3年,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出现尿失禁、尿瘘情况,尿频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术后出现泌尿系感染的8例,尿培养大肠埃希菌感染,经抗感染治疗,症状好转。复查最大自由尿流率测定15~28mL/min,膀胱残余尿量0~20mL,遗尿患者症状消失,双肾积水患者彩超复查肾积水明显好转,有1例患者肾功仍高,血肌酐130mmol/L,余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增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出现下尿路症状(LUTS症状)的女性患者也越来越多,在临床上有相当多的患者可能是因为尿频、排尿不畅被误诊为泌尿系感染而多次就医,且治疗效果不佳,其中一部分患者其实因膀胱颈梗阻引起的继发性排尿期症状、继发储尿期症状,导致肾功能损害。

女性膀胱颈梗阻(female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FBOO),又称 Marion氏病,早于 1933年Marion最先提出来,中老年女性多见,由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膀胱颈部,引起膀胱内壁纤维组织增生,生理解剖改变,从而产生的机械性梗阻,又称膀胱颈硬化症。Patel等[1]报道占女性排尿异常的2.7%~29%,Al-shahrani等[2]认为在有下尿路症状的女性中女性膀胱颈梗阻达19.4%~25.5%。

近年来,伴随尿流动力学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其检查结果是临床上下尿路功能障碍分型的金标准。对患者排尿障碍的类型可做出明确诊断,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切依据。膀胱颈梗阻的患者,尿流动力学上表现为最大自由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明显降低,压力-流率测定时在排尿期可见膀胱逼尿肌主动收缩明显,表现为高压、低流现象,伴或不伴有残余尿量增多。对于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标本AKikuala[3]提出了Qmax≤15mL/s,Pdetatmax≥20cm H2O的诊断标准,而邓晓俊等[4]则提出Qmax<15mL/s,Pdetatmax≥30cm H2O的标准。而我们采用Qmax≤15mL/s,Pdetatmax≥20cm H2O的标准。

长期伴有膀胱出口梗阻的患者,可继发性膀胱逼尿肌代偿性增厚增粗,患者膀胱镜下多表现为肌小梁形成,甚至出现膀胱憩室形成。因纤维条索带的形成,膀胱颈表现僵硬,柔软性消失,镜下可见膀胱颈内口呈椭圆形或不规则闭合。尿流动学检查结合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膀胱出口梗阻的金标准。但是对于一些老年女性患者,如果病史很长,膀胱镜下有明确的肌小梁、小室形成,膀胱颈硬化,即使尿动力学检查提示膀胱逼尿肌无明显收缩,无高压-低流现象,笔者亦可认为是由于长期梗阻导致的膀胱逼尿肌老化,膀胱功能失代偿,如有肾积水,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增多,仍可建议行手术治疗,减少膀胱出口压力,以达到排尿顺畅。本组57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提示膀胱逼尿肌无收缩,但膀胱镜下有明确的肌小梁形成,且有残余尿增多,夜间遗尿,手术后残余尿量减少,自觉排尿通畅,夜间遗尿消失。其原因是女性患者因尿道较短,许多病人仅仅依靠腹压即可完成排空尿液,故对于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退的女性病人如不存在膀胱出口梗阻,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膀胱残余尿明显增多及肾脏积水,对于膀胱逼尿肌及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的患者,采用针灸及口服α-受体阻滞剂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对于确诊的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笔者认为应用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满意。

对于手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临床上已有许多报道[5-15],有将5~7点钟处膀胱颈后唇与膀胱三角区切平坦外加5、7点切开,有3、6点钟及9点钟切开术,有膀胱颈后唇电切术,有等离子电切术,还有用激光膀胱颈切开术。而我院采用运用电切环切开膀胱颈5点钟及7点钟,保留6点钟处膀胱颈组织的方法,其优点可以明显减少尿失禁的发生。原因是6点钟处膀胱颈组织的保留,就相当于行前列腺电切时保留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精阜一样,只要膀胱颈完全切开,增生的纤维环切断,术后膀胱颈变柔软,排尿时膀胱颈可以完全开放,排完尿膀胱颈内口可以严密闭合,能有效防止尿失禁的发生。但术中电切时笔者认为最好采用细的电切环,运用小功率电切及电凝(电切130W,电凝60W),电切时完全切开膀胱颈,断开纤维条索,电凝时轻点即离,防止过多损伤尿道组织引起术后疤痕形成导致膀胱颈挛缩。术前30min及术后给预防性应用抗菌素,防止继发性感染。

总之,对于临床上以下尿路LUTS就诊的女性患者,应在排除泌尿系感染后常规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明确诊断,排除膀胱颈梗阻。对于确诊膀胱颈梗阻患者,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案,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尿流率尿频镜检查
老了就应该尿频吗
是否需做肠镜检查可自测
无痛肠镜检查的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
频繁出现这些症状,你该做个肠镜检查了
胃肠镜检查
尿频都是前列腺炎引起的吗
奉节县女性居民尿流率普查
膀胱的谎言——尿频、尿急、尿失禁
解毒通瘀法对慢性前列腺炎尿流率的影响
四子甲芪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