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提睑穴和阳白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36例
2019-01-06杨秀科
杨秀科
(贵州省平塘县人民医院,贵州 平塘 558300)
眼睑闭合不全是周围性面瘫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使眼结膜长期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干涩、流泪等不适症状,且易感染,同时影响容貌,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在面瘫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针刺提睑穴(位于上眼睑,瞳孔直上,眉下缘处)和阳白穴治疗眼睑闭合不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均为我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17岁~62岁,平均39岁;病程均在1个月以上,最长10个月;右眼者20例,左眼者16例;其中眼裂宽度3 mm~5 mm 者20例,6 mm~8 mm者10例,9 mm~10 mm者6例。患者经口服药物、穴位注射及外敷药物等不同形式的治疗而效果不佳。
1.2 纳入标准
①周围性面瘫病史均在1个月以上;②面瘫的其他病症,如口角歪斜、病侧鼻唇沟变浅等已愈或病症不显;③眼睑闭合不全,伴有流泪,闭目试验、皱眉试验均为阳性,闭目试验时测量病眼的眼裂宽度均在3mm以上。
2 治疗方法
取穴:患侧提睑穴和阳白穴。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环球牌0.25 mm×25 mm规格的一次性针灸针针刺。针刺提睑穴时用左手拇、食指将上眼睑提起,快速进针至皮下,调整针尖方向与睑缘垂直,向下平刺至上眼睑缘(约0.5寸);阳白穴针刺两针,均平刺0.8寸~1寸,针身与前正中线垂直,其中一针尖向内,另一针尖向外。静置留针30 min,其间每10 min用平补平泻法行针1次。起针时手法宜轻,起针后迅速按压针孔1 min以上;每日1次,10 d为1疗程,休息3 d。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痊愈:闭目试验、皱眉试验均为阴性,自然闭目时眼裂消失;有效:闭目、皱眉运动均有改善,眼裂宽度缩小50 %以上;无效:闭目、皱眉运动均无改善、眼裂宽度无缩小。
3.2 治疗结果
36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23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5 %。
4 典型病例
陆×,女,53岁,因右侧口眼歪斜伴麻木不适1+月,于2018年6月18日入院。症见:口眼歪斜,右眼睑闭合不全,露睛流泪,右侧额纹消失,舌淡,苔薄,脉细。入院前多次就诊于外院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入院时测右眼裂完度为5 mm。按上述方法针刺提睑穴和阳白穴,同时辨证配足三里、气海穴针刺。治疗15 d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闭目试验、皱眉试验均为阴性,疾病痊愈。
5 体 会
周围性面瘫为中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中风(中经络)”范畴,亦称“口眼斜”“口僻”“吊线风”。因阳明、少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而入,气血痹阻,经筋失养,纵缓不收而发病。《诸病源候论·风口候》:“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少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语言不正,且不能平视”。《灵枢·经筋》:“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1]。”其病位在面部,为阳明、少阳经筋所分布,故本病与少阳明、少阳经筋相关。
提睑穴和阳白穴位于面部眼睑或周围,属近部取穴法。近部取穴尤以治疗经筋病。《素问·调经论》曰:“病在经,调之筋[2]。”提睑穴、阳白穴可调整局部经筋气血,活血通络,现体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另外,阳白穴为胆、三焦、胃、大肠交会穴[3]。可调理少阳、阳明之经气血。二穴配合,共同发力,使局部经筋气血调畅,经筋得以濡养,眼睑闭合功能得以恢复。
有实验证明,针身的方向与肌纤维方向交叉针刺,能引起肌肉内轴突反射,使血管扩张,血液改善,增加了肌收缩必要的物质供应,使肌收缩力恢复[4],这对治疗面瘫针刺方向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特别要注意的是提睑穴的进针方向和深度,切忌不能刺穿眼睑,进针时务必提捏眼睑,向下推压眼球以安全进针,以防刺伤眼球;起针时按压针孔时间宜长,以免眼睑血肿。
总之,针刺提睑穴和阳白穴位治疗面瘫能取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