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湿热毒虫论治寻常型银屑病
2019-01-06刘干
刘 干
河南省邓州平安中西医结合医院 河南 邓州 474150
寻常型银屑病属中医学“白疕”“顽癣”等范畴,为皮肤科常见病,病情顽固,易于复发。当今中医治疗银屑病,多从血分论治,辨证分血热、血虚、血燥、血瘀等,治以凉血润燥、清热解毒、养血祛瘀等法。笔者认为,本病除此四病机外还与湿热毒虫有关。
笔者每治疗此类疾病,必问其患病原因,总结而言,外因多为久居潮湿之地,或长期使用风扇、空调,或骑车感受湿邪,或经常水中作业,或淋雨涉水,或外伤感受毒邪,湿热阻滞,日久化毒,甚则生虫留于肌肤,而成此病。内因多为恣食肥甘,过食辛辣,饮酒过度,或熬夜过度,或饮食不节,脾胃亏虚,运化失常,湿热积聚。湿热走窜皮肤,日久化毒生虫,而成此病。银屑病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多有上述不良习惯。湿热毒虫阻滞皮肤,湿热、湿毒聚结往往引起皮肤增厚,皮肤瘙痒,虫邪袭扰亦可引起瘙痒。实践证明,治疗银屑病加入杀虫药如蜂房、百部、白鲜皮之类,常可以明显增强止痒效果,且治疗癣病的药物中多加有杀虫药。邪滞气机,营卫失和,经脉阻滞,腠理失于宣发肃降,则气血精微不能濡养皮肤,则致皮肤干燥,起皮,瘙痒不已,气血瘀滞,则增生肥厚。湿热、湿毒日久则引起血热;湿热毒耗伤正气,则引起阴液亏虚、血虚、血燥。阴虚、血虚、血燥,则肌肤失养,以致肌肤干燥、瘙痒、起皮。此类病人舌苔多为苔白厚腻,苔白厚而干,苔黄厚腻,脉象多为滑数,滑大,弦数,此皆湿热之见症。湿热所致皮肤病多表现为水泡,或皮肤糜烂,皮肤肿胀,银屑病多数时候无此等症状,但是并不能否定其湿热因素的存在。
笔者认为,银屑病病机为湿热毒虫蕴结,阻滞气血,气滞血瘀,日久血分蕴热,耗伤阴血,精微气血不得外达,肌肤失养而发病。如果我们单纯的认为“血热、血虚、血燥、血瘀”为其基本病机,而不去深究其最根本原因,就会见虚治虚,见燥治燥,见瘀治瘀,故不深究其由何变迁而来,治之必然会治标不治本,治之误矣!湿病缠绵难愈,银屑病亦常缠绵难愈与之相吻合。
胡某,男,52岁。2004年10月5日初诊,患寻常型银屑病2年余。自述因长期饮酒而导致此病,反复发作,多处治疗,久治不愈。诊见全身散在斑块,斑块上起白屑,斑块肥厚,以躯干与四肢居多,皮肤发黑,瘙痒不已,皮肤干燥,有时用力时皮肤可裂口出血,口干口苦。脉滑大数,舌质红、苔黄腻、裂纹。西医诊断: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断:白疕。处方:土茯苓40g,玉竹20g,地肤子、当归、生地、麦冬各15g,蜂房、川芎、生甘草各10g,黄芩6g。每日1剂,水煎分服。6剂。2004年10月11日二诊,患者诸症好转,又加减30余剂痊愈。临症治疗此病,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到位,患者坚持服药,多可治愈。清热解毒药多用土茯苓,且其兼利湿作用,此药虽清热解毒,但其药性平和,不甚寒凉,笔者最大可用到50g,若湿热大者可加黄连或黄芩之类,杀虫药可用蜂房或白鲜皮、百部之类,气滞血瘀可加香附、柴胡、当归、川芎或三棱、莪术之类,阴虚可合沙参麦冬汤,血热者可酌加生地、水牛角等药,血虚者可加当归、熟地、白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