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征宇针灸治疗不寐临床经验点滴

2019-01-06王懿娜赵征宇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施术营卫腧穴

王懿娜 赵征宇

1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2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75

赵征宇系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崇尚经典,学验俱丰,临证诊治失眠症别具一格。现将跟师感悟整理如下。

1 症虽纷繁,五脏统之

《素问·宣明五气》将“神、魂、魄、意、志”五志统一于五脏之中,脏腑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分担着特定的思维、意念、情感、精神、行为等职能。脏与气相合,阴阳维系,气血调顺,则神和志宁,魂魄潜藏,正常的精神情感活动方可维系,否则就会发生相关的病变。赵师认为“五志”完成了个体的生理与精神心理、外界环境与内在心理的整合,为掌握不寐的临床表现提供了难得而完美的驭繁执简平台。不寐作为一种身心共患疾病,其症候或轻或重,出现于疾病的各个阶段,表现不尽相同,但其主症无非是入寐困难,寐中易醒,醒后复眠难,或时寐时寤,甚者彻夜不眠,或合并有社会活动功能障碍及机体功能障碍等。以“五脏藏神论”将不寐之主症,结合脏腑辨证体系则可完成对不寐证候的整理与分析。

2 处方用穴,紧扣病机

赵师将中医不寐证的病机认识分为三种学说,即先秦时期的营卫阴阳学说、汉唐至明清的五脏藏神学说和近现代的脑髓学说。三种学说实质上是相互关联且又互为补充的,从不同的侧面阐释了同一个问题,三者在不寐证最基本的病机——“阳不入阴”的层次上达成了高度的统一。而且,赵师认为不可囿于某一学说主张,在有证可辨的情况下,遵循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调治阴阳气血,使神志达到活动平衡。在病因不明,病位不定,脏腑偏颇不显,病势难以预料,无证可辨,或在调治脏腑的阶段性过程等情况下,则以调治营卫为主。鉴于以上对不寐证病机的认识,针灸处方由如下几组腧穴单元组成:①五脏俞、五胠穴(即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加四花穴(膈俞、胆俞)。本组处方属治疗不寐的基础处方之一。五脏俞的选取应于《灵枢·本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之说,体现了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而五胠穴从腧穴所处位置及名称上即可一目了然;膈俞穴隶属八会之一的血会,《脏腑图点穴法》谈到“其经络与心根的动脉相同,为补心气,止血的要穴”;而心俞、神堂共用更能增强调心血、补心气、安心神的功效。清代陈士铎认为胆气虚怯或胆虚邪侵所致之不寐,系因胆属少阳,其经在半表半里之间,为心肾交接之会,胆病而致心肾交接无由,以致不寐。阴阳水火之升降交济,全赖中枢之运,胃为中枢,但又需肝木左升,胆木右降之配合,以胃与肝胆为阴阳水火交济之枢。与中脘之俞募相配实乃枢纽之作。此外,膈俞、胆俞之组合更是古代著名灸法配伍内容,具有补虚羸、定神志、安魂魄的作用。②中脘、天枢、神阙、关元。本组腧穴加之足三里与三阴交旨在巩固先、后天之根本,保障升降之和谐。用意有三:气血的有效化生是调节神志之必备的物质基础;升降活动是调节脏腑平衡的重要方式;调治肝脾肾是治神的重要手段。③足三里、三阴交、照海、申脉。营卫阴阳学说认为,卫气昼行于阳经,从足太阳经开始,阳蹻脉为足太阳经之别,此时阳蹻脉气盛,使人目开而寤;卫气夜行于阴经,从足少阴经开始,阴蹻脉为足少阴经之别,此时阴蹻脉气盛,使人目合而寐。故选择阴阳二气之出入交会处申脉、照海予以调节。④印堂、后顶、风池,三穴是应脑髓学说的配伍。⑤十二经首尾诸穴。亦称“大接经法”,即按照十二经气血流注次序,始于手太阴经之少商,至足厥阴经之期门终,是调节营卫,平衡气血阴阳的基本处方。

3 刺灸灵活,各取所宜

赵师认为脾胃升降作用正常,能够斡旋脏腑,调节气机平衡,而五脏所藏之神亦均依赖于脾胃升降作用,以达到五志之间相互和谐。故针灸施术一般从脘腹部腧穴开始,依次为头面、颈项、四肢,最后腰背,治疗全程约45~60分钟。无论任何脏腑的偏失,腹部腧穴除神阙外尽取,先在诸穴进行点按推揉,务必使腑气通泰,方可下针,直刺施术令沉胀,后捻转、刮、盘为主。神阙穴则采用隔盐艾炷灸法或药物贴敷法。对入眠困难,辗转反复者可顺任脉向下斜刺巨阙或鸠尾穴,施以刮捻震颤术。赵师认为印堂为镇静安神第一穴,但要取得佳效尚需具备两个条件:一则针刺前用指端在腧穴表面皮肤进行点打,令患者精神放松,皮肤潮红;其次,针刺方式一般采用短刺至骨或向山根、攒竹、鱼腰透刺,行刮颤术,对入睡困难,反复觉醒,醒后复眠难者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后顶穴以指按压后的沉胀感强于百会穴,老师常于矢状缝间仔细推循凹陷处并以指端刺激,令产生较为强烈的感觉后方定穴进行短刺,对梦多纷扰者可加刺四神聪穴,刺法如后顶穴。风池向鼻尖方向进针1.0~1.5寸,小幅度提插,捻转。易早寤者可不留针,神阙、关元加倍温灸。赵师常将督脉、足太阳经背腰段线作为内科疾病治疗的基本取穴区域,针灸施术前均予循摄推摩,以激发阳气,调理脏腑气机,为针灸的效应保障提供积极的预刺激。背部的五脏俞、膈俞一般采用直刺法、斜刺法或透刺法,五胠穴则以平刺为主。背部腧穴的选择可根据辨证和触诊的结果而定,不可尽取。上背部及肩胛区域若有红丝赤缕者可视之浮潜,点刺出血,不必挤压,任其自凝。照海、申脉穴的取法较教材略下1寸许,毫针直刺达骨即可。“大接经法”的施术可参照《针灸秘验》,一般用鍉针、平头火针按压或手指点掐,主要用于调和营卫,或者在调节脏腑阴阳气血久治不效时,通过调节经络平衡对脏腑产生积极的鼓动作用。

猜你喜欢

施术营卫腧穴
基于“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探析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辨治
摩腹中的大学问
摩腹中的大学问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以“营卫气化”病机观论治皮肤病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针刺施术时长对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脑炎症反应的影响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现代针灸教材关于肩周炎的“同功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