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衷中参西录》论噎膈

2019-01-06刘慧倩李如辉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气张锡纯张氏

刘慧倩 李如辉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医学衷中参西录》凡三十卷,清·张锡纯(字寿甫)撰,为其毕生经验的结晶,被中医界誉为“第一可法之书”,在理论与临床上均主张“衷中参西”,以力求中西医贯通为宗旨。其论治噎膈,理论阐发玄微,多卓见名言,处方用药独树一帜,疗效确切。对中医学噎膈病证理论与临床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值得吾辈研究。

1 病因

噎膈是以吞咽障碍为临床表现特征的一种疾病。张锡纯认为噎膈即胃癌,“西人名胃癌,谓其处凸起如山石之有岩也。”(《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以下简称《药物》)。有关病因论述要之有三。

1.1 年龄因素:观其所载医方、医案、医论,见有“一叟,年六十余”“一人,年四十六”“族家姑,年五旬有六”“奉天北镇县萧叟,年六十七岁”“友人吴某某治姜姓叟,年六十余”(《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以下简称《医方》),“天津盛某某,年五旬”“天津陈某某,年五十六岁”(《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案》,以下简称《医案》),“后治一叟,年近七旬”(《医学衷中参西录·医论》,以下简称《医论》)等。可见,噎膈好发于老年人,气血亏虚是决定噎膈发病的重要内在依据之一。尽管朱丹溪、赵献可等也曾描述过老年与噎膈间的联系,但基于如此详实临床观察基础上的结论却是绝无仅有的。

1.2 先天因素:《医方》载张氏治其堂侄女之病噎膈,谓其“素羸弱多病”。观察到“姑上有两姊,皆以此疾逝世”这一噎膈病症的遗传性、家族性现象,并以“气同者其病亦同”作了理论解释,这较之罗国纲“有三世死于反胃者”的纯粹临床现象描述(《罗氏会约医镜·杂证·论反胃噎膈》),无疑更为深刻,关于癌症遗传性、家族性的认识,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的。1.3 情志因素:“素耽叶子戏,至废寝食”(《医方》),“叶子戏”即扑克牌,因牌面只有树叶大小而得名。该患素耽叶子戏,至废寝食,劳伤心脾。“盖生平勤俭持家,自奉甚薄,劳心劳力又甚过”(《医方》),该患劳神耗伤心血,劳力耗伤正气,气血两亏。“因自理家务,劳心过度”(《医方》),系劳神耗伤心血。“处境恒多不顺,且又秉性褊急,易动肝火,遂得斯证”“又因处境不顺心多抑郁”(《医案》),则因恼怒郁怒伤肝,肝气郁滞,气郁化火。尽管历代医家无不重视情志失调对于噎膈的发病意义,但张锡纯来自临床诊疗的生动理据则最具说服力。

2 病机

噎膈是中医临床四大重证之一,其病程长、病情重、病机繁杂,与脏腑气血阴阳有着广泛的联系,但在张氏看来,其病机之肯綮则系于脾胃,故以中气与“七冲门”论病机之本,以痰瘀论病机之标,由约观博,执简御繁,真可谓别开生面。

2.1 中气衰惫,不能撑悬,贲门缩小:《医方》云:“人之一身,自飞门以至魄门,一气主之,亦一气悬之。故人之中气充盛,则其贲门(胃之上口)宽展,自能容受水谷,下通幽门(胃之下口)以及小肠、大肠,出为二便,病何由而作?若中气衰惫,不能撑悬于内,则贲门缩小,以及幽门、小肠、大肠皆为之紧缩。观膈证之病剧者,大便如羊矢,固因液短,实亦肠细也。”从而突破长期以来噎膈病证“液短”(津血亏虚失润)病机的局限。

2.2 中气衰惫,胃气不降,浊阴上逆:《医方》云:“况中气不旺,胃气不能息息下降,而冲气转因胃气不降,而乘虚上干。”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胃气上逆实证居多,然也不乏因虚而逆者,实为真知灼见。

2.3 中气衰惫,气虚津停,痰涎壅滞贲门:《医方》云:“致痰涎亦随逆气上并,以壅塞贲门。夫此时贲门已缩如藕孔,又加逆气痰涎以壅塞其间,又焉能受饮食以下达乎?”又云:“噎膈之证……愚向谓此证系中气衰弱……痰涎遂易于壅滞,因痰涎壅滞冲气更易于上冲,所以不能受食。”中气虚弱,气虚无力行津而致津停,凝聚而为痰涎,痰涎壅滞贲门,故食不得入。

2.4 中气衰惫,气虚血瘀,瘀血内停贲门:随着临证日久,阅览日丰,张锡纯对其早年的中气虚弱、痰涎的噎膈病机理论做了进一步的修正、补充和完善,《医论》云:“盖愚于瘀血致噎之证,素日未有经验,遂至忽不留心。

# 通讯作者:李如辉,E-mail:hailuo1963@126.com后读吴鞠通、杨素园论噎膈,亦皆注重瘀血之说,似可为从前所治之叟亦有瘀血之确征。”指出噎膈一证无论何因,“其贲门积有瘀血者十之七八”“且即以胃中生癌论,贲门所生之癌多属瘀血,幽门所生之癌多属瘤赘。瘀血由于血管凝滞,瘤赘由于腺管肥大”(《医论》)。“盖噎膈之证,多因血瘀上脘,为有形之阻隔”(《药物》)。不仅如此,瘀血也复为噎膈复发之根蒂,“而究之瘀血之根蒂未净,是以有再发之阨”(《医论》)。

3 论治法则

基于本虚标实的病机判断,张氏治疗上主张标本兼治、补泻合参;又鉴于噎膈病证的难治性,尤其是对“瘤赘”的消除中药效果有限,故又主张中西药并行。

3.1 标本兼治,补泻合参:“故治此证者,当以大补中气为主……以降逆安冲为佐,以清痰理气为使……清热润燥、生津生血也”(《医方》)。“其瘀之重者,非当时兼用治瘀血之药不能愈”(《医论》)。“大补中气”为主兼“生津生血”治本,“降逆安冲”“清痰理气”“化瘀”治标。

3.2 中西药合用:“夫人之肠中可生肠蕈,肠蕈即瘤赘也。肠中可生瘤赘,即胃中亦可生瘤赘”(《医论》)。“其中果函有瘀血,原可用消瘀血之药消之”“若非函有瘀血,但用消瘀血之药,即不能消除”“而愚意以为欲治此证,必中、西之药并用,始觉有把握。盖以上诸方治瘀血虽有效,以消瘤赘恐难见效”(《医论》)。认识到“瘤赘”单纯应用中药可能消瘤效果不佳,于是乎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上述中医治法基础上结合西药以消“瘤赘”,堪称慧眼独具,也生动地体现了张氏可贵的创新品质与勇气。

4 遣方用药

4.1 遣方:①尊古方:“古下瘀血之方,若抵当汤、抵当丸、下瘀血汤、大黄䗪虫丸诸方,可谓能胜病矣。”(《医论》)。抵当汤、抵当丸、下瘀血汤、大黄䗪虫丸诸方皆张氏之前的“古方”,在这里,张氏用于治疗噎膈主于瘀血者。②自拟专方:据统计,张锡纯一生共创制有200余首自拟方,其中噎膈方有二。

参赭培气汤:“大补中气”为主,该方仿仲景旋覆代赭汤之义,由潞党参、天门冬、生赭石、清半夏、淡苁蓉、知母、当归身、柿霜饼组成,“向曾拟参赭培气汤一方,仿仲景旋复代赭石汤之义,重用赭石至八钱,以开胃镇冲,即以下通大便(此证大便多艰),而即用人参以驾驭之,俾气化旺而流通,自能撑悬贲门使之宽展,又佐以半夏、知母、当归、天冬诸药,以降胃、利痰、润燥、生津,用之屡见效验”(《医论》)。现代临床报道应用参赭培气汤治疗食管癌、胃癌等疾病,亦颇多取效[1-2]。变质化瘀丸:该方由旱三七、桃仁、硼砂、粉甘草,西药沃剥(碘化钾)、百布圣(胃蛋白酶)组成。张氏视为“消瘤赘”之药(《医论》),主张在加减服用参赭培气汤的同时,“每日口含化服变质化瘀丸三丸或四丸,久久当有效验”(《医论》)。该方消瘤效果如何,目前尚缺乏考证资料。

4.2 用药:就噎膈而言,补中气常用人参、山药、白术,降胃逆多用生赭石、旋覆花、半夏、柿霜饼,化痰涎首推清半夏,活血化瘀擅用三棱、莪术、大蜈蚣、小鼠、生水蛭、桃仁、红花、土鳖虫、三七诸药。

张锡纯疗疾常选用对症之药,重用而取效,而对于肿瘤用药,张氏认为“故用药攻病,宜确审病根结聚之处,用对证之药一二味,专攻其处……又加补药以为之佐使,是以邪去正气无伤损”(《医方》)。既强调专药攻邪,又注重用药配伍。张锡纯精研本草,既有师古基础上的发挥,又具临床实践的甄别与验证,这为张氏工于方剂配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张氏擅用单味药疗疾愈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如噎膈之用清半夏云,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唯其味辛之至者效最佳,然因其有毒,药房每以白矾煮制,“相制太过,毫无辛味,转多矾味,令人呕吐”“即药房所鬻之清半夏中亦有矾”(《药物》)。鉴于此,张氏每多自制半夏以备用。又,参赭培气汤之不用旋覆花,盖因旋覆花据《本经》其味咸,而坊间所鬻旋复花,苦而不咸,“用之似无效验”“惟邑武帝台为汉武帝筑台望海之处,地多咸卤,周围所产旋复花,大于坊间鬻者几一倍。其味咸而兼辛,以治膈食甚效”(《医方》)。然道地药材不易得,故不用焉。又,蜈蚣治噎膈,《药物》云:“盖噎膈之证,多因血瘀上脘,……蜈蚣善于开瘀,是以能愈。观于此,则治噎膈者,蜈蚣当为急需之品矣。”又,新生小鼠焙干、研末,温酒冲服疗噎膈,《医论》云:“盖鼠之性能消癥瘕,善通经络,故以治血瘀贲门成噎膈者极效也。”其如生水蛭细末五分水送服每日两次治噎膈,张氏云:“总论破瘀血之药,当以水蛭为最。然此物忌炙,必须生用之方有效。”(《医论》)

综上可见,张锡纯在噎膈病因上强调内因,尤其是禀赋先天因素、后天年龄因素以及七情内伤;病机上注重中气亏虚,以中气亏虚为本,痰瘀为标,中西医汇通说理自然浑融;治疗上主张扶正祛邪兼用,中西医药合参;遣方用药上古方与创制新方并举,精于本草,工于配伍。不愧为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泰斗、中西医汇通学派的杰出代表。

猜你喜欢

中气张锡纯张氏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张锡纯的大气下陷理论
运用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从“中气”论治术后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浅析中气与湿温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浅谈张锡纯治疗喘证特色
浅析张锡纯大气下陷证与升陷汤
“妻管严”沈括
绸缎庄命案
陈鑫太极拳论分类摘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