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病的诊疗及防控对策
2019-01-06钟浩武
钟浩武
(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沥林分所 516035)
1 鸡大肠杆菌病发病情况分析
1.1 鸡大肠杆菌病发病特征
鸡大肠杆菌病不属于季节性传染病,其发生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不过在闷热、寒冷潮湿或天气多变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但不存在于特定的品种和日龄,只是根据临床经验观察,多发于21~56 日龄,在产蛋鸡育雏阶段发生较少,产蛋高峰期较高。白羽蛋鸡较之红羽蛋鸡有较高的发病率。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与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鸡大肠杆菌病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呼吸、消化系统进行水平传染。
1.2 鸡大肠杆菌病发病的原因
1.2.1 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养殖场环境对鸡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一方面养殖户将鸡排泄物和食物等物料随意堆放,死鸡尸体不做掩埋,乱扔乱放会污染鸡场周边环境。另一方面带病带菌鸡的不及时处理,通过呼吸和消化系统排出的菌毒长时间滋养大肠杆菌,一旦遇到闷热、寒冷潮湿等气候环境会大量繁殖引起鸡大肠杆菌病的爆发。
1.2.2 不正确的免疫方法
在没有经过兽医专业人员技术指导情况下,选用不合实情的疫苗造成细胞损伤,增加大肠杆菌感染机会,这也是养殖场在接种疫苗后爆发鸡大肠杆菌病的关键诱因。
1.2.3 抗菌药物的滥用
药物使用有两面性,一方面增强了鸡的抗病能力,另一方面也让细菌产生耐药性。一些养殖户在没有科学依据和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臆想乱用药,泛用药[1]。这种不科学的用药方式形成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的温床,增加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控难度。
2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疗和防控对策
2.1 鸡大肠杆菌病发生后的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记录得知,鸡群患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闭眼嗜睡、鸡翅呈下垂状,个别鸡表现为不能站立。同时有部分鸡会伴有腹泻,粪便为灰白色、黄绿色等,食量骤然减少并伴有气管音、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且时间超过10d 时,后期病鸡会脱水严重,死前有明显的抽搐和转圈运动情况发生,最后消瘦衰竭而死[2]。在病理变化上,通过剖检病死鸡的心外膜、肠浆膜位置存在非常明显的出血。心包积液,肝表面和气囊内有白色呈豆腐渣样的纤维性物质,还会有部分鸡出现关节肿胀。
2.2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疗
对于鸡大肠杆菌病的检验我们一般通过两种方法,一是实验室检验,分为细菌培养和涂片镜检两种方式。二是鉴别诊断,其中应区分非典型禽流感和鸡大肠杆菌病的区别。二者虽然在症状上极其相似,但在病原、剖检和气味、发病程度上都略有区别。
在鸡大肠杆菌病治疗上,我们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硫酸新霉素、头孢噻呋钠或氟苯尼考等药物混合水或饲料喂服,一般使用3~5d。从临床来看,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药性。治疗时要仔细观察,及时更换药物,以便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 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控对策
3.1 重视环境卫生
合理处置鸡的排泄物,及时处理死鸡尸体,尤其是病死鸡,采取掩埋加消毒的方法可有效遏制病菌的产生。对带病鸡要采取隔离或其他措施进行处理。定期消毒,准备多种消毒用品,按量稀释后交替使用,以便消灭不同类型的病菌。对于消毒液要选择无刺激性的,并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季节合理科学灵活的掌握消毒的频率和剂量。
3.2 选择正确的药物和免疫方法
用药要科学合理,切忌不可胡乱用药[3]。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不具备治疗条件的要咨询专业人士指导用药。因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性的产生,使得药物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可以在用药前做试敏,增强用药的针对性。
3.3 规范饲养管理
选用优质饲料进行饲养。养殖户要保证养殖场地通风换气,尽量降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病菌数量。在发病期间更要加强饲养工作的管理,及时隔离病情较重的鸡,合理疏散鸡群密度。
4 结语
目前,我国养鸡行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逐渐深入,鸡大肠杆菌病这类温和传染病呈上升趋势,并且对养殖经济收益产生较大影响。而且鸡大肠杆菌病在禽类饲养中又较为常见,具有典型且多发的疾病特征,抗药性较强,发病范围广,所以对鸡群影响很大。因此,养殖户应着重注意日常管理,重视养殖场地的环境建设,通过合理规划、定期消毒、科学防疫等手段有效遏制传染病源。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处理病鸡,并合理使用药物或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用药,保证疫情的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