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对分课堂模式在“食品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06欧阳崇学张国文
胡 兴,张 鹏,石 燕,欧阳崇学,张国文
(南昌大学 食品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7)
在食品科学领域,我国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高达300 多所,“食品分析”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有着“舌尖上的学问”之美誉,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1]。目前,该课程的教授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直面当前大学课堂改革的困境,采取相应的策略帮助学生将专业课程知识点内化,破解填鸭式学习对学生成才发展不利的难题[2]。因而,积极吸纳教育新理念,探索出一套实操性强、真正符合“食品分析”教学实践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3]。对分 (PAD,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 课堂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流程的改革,投入少、见效快,根据学校学生自身学习特点改良后可运用到“食品分析”课程教学中。结合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1 PAD 课堂教学模式内涵
PAD 课堂最早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他将教学在时间上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 和讨论 (Discussion) 3 个过程[4]。这一课堂改革模式是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背景下并基于心理学规律提出的,也是国内高校学者根据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始创,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开展交互式学习及交流课后扩展心得,便于知识个性化地内化吸收。
目前PAD 教学理念认同者众,实践反响也不错,但不同类型的学科专业特点各异,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很大,因此这种模式在各学科实际教学过程中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随着智慧课堂的普及,超星学习通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教学软件被推广应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中对“食品分析”课程的认识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灵活运用“PAD 课堂”的核心理念就“PAD 课堂”模式在高校“食品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5]。
2 “食品分析”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
目前,专业课堂上最大的问题便是知识点枯燥、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足等,学生提不起课后进一步消化知识点的积极性,缺乏相互讨论和学习交流的空间。尤其像“食品分析”这类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常常不尽如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网络和智能手机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部分学生自制力差,手机参与门槛低,网络文化相对肤浅易上瘾,学生熬夜上网冲浪导致课堂上打哈欠想睡觉,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也并不能完全杜绝,长此以往,学以致用只能是纸上谈兵。
其次,“食品分析”课程需要掌握的分析项目杂,涉及仪器原理多,严谨而抽象,对专业基础要求高,课堂气氛不易活跃。尤其传统授课模式下,教师在讲台上放PPT 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由于教学任务重,教师更看重知识点的完整性和教学的完成度,导致课堂上师生互动时间被压缩,课堂枯燥乏味,课后虽有网络教学平台,但学生主动性低,师生间难以有更深入的探讨和交流。“食品分析”的课程性质也决定了学生在不了解食品分析相关原理的情况下,能展开的互动有限。
3 PAD 课堂教学模式在“食品分析”课堂中的实施
教学组织方面,“食品分析”课堂一般开设在大三第1 学期,学生通过2 年专业基础课程训练,已掌握了较系统的食品学科专业知识,正处于关键转型期,具备开展PAD 课堂的知识储备。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离不开学生的认同和配合,“食品分析”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在课堂上实施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6]。
首先,课题组成员针对“食品分析”课程要求,相互协商合理分配课时,将PAD 课堂模式灵活运用,教师负责重点调整每次课的讨论时间和频次,可以知识点为分界线,将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讨论上星期课程中知识内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超星学习通分享部分学生创新性的学习心得。第一次授课时向学生介绍“PAD 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让学生明确课堂和课后要完成的事情。同时,尽量淡化新教学模式的使用技巧,将“PAD 课堂”自然地引入课堂,师生都秉承平和的心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写完作业,总结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自己懂了别人可能不理解的问题用于下次课前讨论。
其次,课堂讨论时间分配。“食品分析”课程1 周1 次,1 次2 节课 (每节课时45 min),共教授16 周。教师根据学生名单在超星学习通上进行随机分组(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干涉分组),3~6 人为1 组,不必拘泥于时间上的“完全对分”,可自主结合课程特点,如将讨论时间控制在1 次课15 min 以内,收集各小组最具代表性的科学问题进行随堂解答,问题表述时间控制在15 min 以内,解答时间控制在15 min 以内,以此及时反馈上节课的教学效果,同时发现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并达到二次内化加强知识点复习的目的,非共性问题可以留待课后具体一对一解答。
再次,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要避免学生消极对待专业课学习,紧跟学科建设发展步伐,优质完成教学任务。改革作业批改及考试模式:在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上布置作业,同时将讨论和课后复习计入最终学业考评指标,改变传统作业只改对错的习惯,将重点评分放在复习完成度和思维的创新度上,设立5 分制评分标准,按完成度和创新度对每次作业和讨论进行“1,2,3,4,5”5 分制评价,弱化考试,引导学生加强课后知识点巩固和思考,以此提高学生带着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请教PAD 课堂运用较成功的一线教师,有效解决新课堂上遇到的各种问题,避免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同时请专家进行听课考查,根据专家意见及课程反响灵活调整上课模式;教学完毕后,通过超星学习通将问卷分发给学生填写课程建议并探索改进。
4 PAD 课堂教学模式效果及反思
“食品分析”课堂通过灵活引入PAD 课堂,可以4 个方面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①基于“食品分析”课程特点,设计PAD 课堂教学模型,修改制作相应的课件PPT,将有助于进一步精准定位专业课程的重点和难点。②将PAD 讨论引入“食品分析”教学课堂,留1 周时间给学生内化吸收知识点,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跟随的现状,对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构建、沟通交流、质疑、分享的能力培养产生积极影响。③引入学生课堂作业灵活评分体系,将极大地改善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努力,下课玩游戏,考试全靠期末突击”的局面。④通过引入学生与学生的讨论,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共性关键的专业疑问。⑤超星学习通在线交互平台在师生间的普及对PAD 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极大的帮助。
5 结语
在“食品分析”教学过程中灵活引入PAD 课堂模式并进行探索改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和再创新,这一延伸过程通过讨论分享将逐步转化为一种自主学习创新的习惯,为将来工作创业打下扎实基础。PAD 课堂模式贯彻“把学习消化和思考的空间交给学生”的教育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食品分析”课程,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为该课程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其他基础课程改革提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