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毒性腹泻流行概况及其科学防控
2019-01-06尚玉河
尚玉河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农业农村局 063100)
由于猪病毒性流行腹泻死亡率高,难以控制,导致我国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严重下滑。如果在一周内出生的仔猪患有猪病毒性腹泻,100%致命;对于患有猪病毒性腹泻的稍大点的仔猪或育成猪,会导致体重和抵抗力下降,进而诱发其他相关病症,造成养猪场经济成本增加,如医药费、营养费、人工费等。本文主要对猪病毒性流行腹泻的特征和科学防控做简要概括。
1 猪病毒性流行腹泻的起因
猪病毒性流行腹泻由2010 年底流行于我国各大养猪场,一周内的刚出生仔猪为主要侵害对象,一旦发病都会致命。造成仔猪腹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养猪场工作人员饲喂不合理、管理不当、卫生条件差都能使仔猪抵抗力下降,导致肠道微生物变化。另外,病毒感染也是一方面原因,像猪腺病毒感染、杯状病毒、猪瘟病毒等都也可以引起仔猪腹泻。
2 猪病毒性流性腹泻的特点
猪病毒性流行腹泻是在养猪场中常见的病症之一,病变部位主要在小肠部分,表现为胃充血、肠壁变薄,肝贫血等,猪只腹泻表现为肛门失禁,造成严重的喷射状腹泻,其粪便物呈液体状。另外,像呕吐、脱水症状等严重程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猪只表现不一,但都会有厌食症状。但主要以腹泻、呕吐、脱水为症状,以新生仔猪为侵害对象,并且传染性和死亡率极高。发病时间由最初的冬春季节演变到现在的一年四季,其中冬季仍旧是疾病高发率的季节。猪病毒性流行腹泻为单只仔猪急性肠道传染病,一旦发病,其病毒会存留于仔猪肠绒毛上皮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在仔猪粪便排放后演变为主要传染源,感染其周围环境,包括养猪场工作人员的用具、衣物等都可以成为传播体,传染周围仔猪。由于出生一周内的仔猪抵抗力不高,导致感染率极高,因此,也是最为严重的感染群体。成年猪感染率相对仔猪低很多,一般都是个体染病,不过也有可能是其他传染病引发的混合感染导致猪病毒性流行腹泻,由于成年猪抵抗力高,在腹泻一周后基本能慢慢康复,虽然成年猪只很少出现死亡,但猪只体质虚弱,严重的成为僵猪,这会使医疗费和营养费增加,造成养猪场经济损失。
3 对于猪病毒性流行腹泻的科学防控措施
3.1 改善猪只饲养环境和饲养质量
对养猪场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加强学习,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管理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饲养方式和科学管理技术。饲养应让工作人员确保饲养环境舒适,一定要按时清扫卫生,经常消毒,保持棚内卫生清洁和室内良好通风,空气清新;另外确保猪只喂养条件干净,摄入饲料营养全面,改善猪群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有利于减少猪只感染率的降低。
控制食物的采购量,猪只饲料应确保新鲜。母猪生完仔猪后1d 内不能进食,在母猪生产后的前几天,严格控制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浓度,不要太高。一周后可以逐渐提高。对于饲料的更改也不要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在老饲料里面逐渐添加新饲料,给猪只一个适应的过程。
3.2 完善防疫制度,提前预防病变发生
目前,我国猪病毒性流行腹泻都有相关疫苗可以接种预防,采用科学的防疫措施,加强对猪病毒性流行腹泻的预防。养猪场在外进购猪只时,对猪只进行全面体检。对于刚引进的猪只做好隔离监察等工作,做好体内体外驱虫,一定要符合各项抗体检测要求,确保完全无病才可以解除隔离融入其他猪群中;另外,对于要卖出的猪群应对猪群之前待过的猪舍进行全面打扫、消毒,保障环境绝对安全;最后,保持猪舍统一性,不要让猪群和其他家禽类在一起,如牛、羊、鸡、鸭、狗等,确保灭鼠工作做到位。对于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采用自繁自养的方式有效控制病变发生。
3.3 对患病猪只进行科学治疗
由于猪病毒性流行腹泻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式,只能对猪只症状进行相应治疗。对感染猪只进行抗体消炎,严控进一步感染的可能性,及时补液,预防猪只脱水情况。养殖场常备一些肠道抗菌药,像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紫杉醇等,这也可以有效预防进一步的感染。辅助脱水猪只服用补液盐,或者可以自己调配饮液,自行饮用,但要确保比例正确。还可以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引发猪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种,病毒性流行腹泻就包括猪瘟病毒、猪肠病毒等。也有可能是寄生虫或饲养不当造成的。如果猪只一旦发生腹泻应及时就诊,对症下药。
4 结语
综上所述,猪病毒性流行腹泻不但不利于猪只健康,也对养猪场经济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在猪病毒性流行腹泻上应做好合理的防控措施,有效治理,科学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