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熊猫生境习性致危因素及保护对策分析

2019-01-06杨振国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栖息地大熊猫保护区

杨振国

(甘肃省多儿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747400)

我国特有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叉的长廊地带,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珍稀濒危生物物种之一。象征着世界和平,受到人们的珍爱和关注。大熊猫主要分布在甘肃陇南地区武都、文县和甘南州的舟曲、迭部,都属于长江流域。据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数据统计:栖息地总面积18.28 万hm2,野外大熊猫数量约为120~138 只,甘肃多儿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栖息地面积5.19 万hm2,占大熊猫栖息地的28.4%。保护区内不但有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而且还有完整的甘肃东南部最原始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好这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实现生态文明“示范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我们总结工作经验,撰写了甘肃多儿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大熊猫致危因素分析以及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为上级部门提出保护对策及建议。

1 基本情况

甘肃多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迭部县东南部,地理坐标是北纬33°53′30″ ~34°02′30″,东经103°37′50″ ~104°03′10″。该区为西南亚高山峡谷区,山高坡陡,植被良好,且阳坡多为草地,阴坡多为原始森林,组成了稳定的亚高山草甸和原始森林生态群落。东与舟曲县相连,南与四川九寨沟县接壤。建立该保护区可使其野外生物种群及栖息地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将来会成为研究大熊猫、各种鸟类生态习性,开展环保工作、教学实习与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2 熊猫的生境与习性

大熊猫又名大猫熊、猫熊、竹熊、花熊,属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大熊猫科。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其身体的长度120~180cm,尾巴长度10~20cm,体重60~110kg,身体肥壮,尾巴短,眼睛周围、耳朵、前后肢和肩部是黑色,其余都是白色;昼夜均有活动和休息,无定居;体态笨拙,善攀爬,会游泳;以竹叶、竹笋、嫩竹为食,偶食小动物、鸟卵。性成熟期是6.5~7.5 岁,春暖交配,晚秋产仔,孕期80~160d,每产1~2仔,5~7 岁性成熟,幼仔随母体一岁半后才离开母体。寿命20~25 年。多儿大熊猫主要活动在秦岭西延的岷山高山峡谷地带,栖居于温凉湿润有竹林的地方,平常生活在山腹洼地、森林茂盛,海泼2000~2800m 的高山箭竹林和缺苞箭竹中。

3 大熊猫的致危因素分析

3.1 森林火灾

这是最大的致危因素之一,由于人们缺乏野外安全用火知识,林区防火宣传力度不够,思想意识单薄,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使得大熊猫等自然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种群结构发生改变,野外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3.2 乱砍滥伐

由于人们在林区乱砍滥伐,破坏了原来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各类动植物物种退化,生物多样性随机减少,近几十年由于对林区不合理采伐导致保护区原始森林质量下降,保护区面积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造成不良影响。

3.3 林业有害生物危害

林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也对大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产生伤害和不良影响。因此,严格监控和预防病虫害发生危害显得尤为重要。

3.4 气候变化导致竹类开花

由于气候、立地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保护区的竹子种类比较少,遇到竹子开花,对正常栖息生活的大熊猫与生育繁殖会造成极大威胁。应加强监测与巡护力度,观察动植物变化状况与研究分析。

3.5 人为干扰和自然活动频繁

在保护区范围内,由于农牧业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也对保护区构成威胁,有时导致环境污染,加大对保护区宣传教育措施,对保护区居住的人群积极宣传国家的动植物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条例,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4 存在的问题

4.1 保护区基础设施条件差,亟待建设

保护区现在已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同步跟上,积极开展保护区建设力度,早日起到对大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

4.2 保护区的功能设施有待加强

目前,保护区的管理缺乏资金投入。功能设施不健全,地方财政拨款职工工资,缺乏必要保护管理与项目的建设资金,制约了保护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影响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3 不确定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性影响

造成大熊猫、鸟类栖息地转移和分散,给生态环境和大熊猫保护带来新的挑战。

4.4 缺乏技术人才

在开展各项工作中,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工作队伍薄弱,巡查、监测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

5 管理措施及对策

(1)主体责任明确,领导高度重视。上级主管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保护区工作的决策和引领导向作用。把保护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人员管理纳入正常的议事日程,制定管理方法措施、工作奖惩条例,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与进步,积极协调解决管理、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2)提高专业水平,加强对外交流经验、全面提升大熊猫研究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3)加强大熊猫的保护宣传力度。张贴宣传标语,采用广播宣传车,走村串户,宣扬《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和《森林防火条例》 等,持续开展宣教领域,不断丰富宣传内容,提升群众对保护区的认识,争取取得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4)提高业务技术和管理水平。自然保护局要果敢改进工作机制,每一年都要有规划的安排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毋忝厥职,热爱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将有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杰出人员选送到我国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学习培训与深造,提高专业技能与管理水平。

(5)增加保护区经费投入。保护区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建议国家应列入中央财政计划预算,保证资金足额到位,以建立健全保护管理机制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平。

(6)加强林业措施。采纳“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禁牧还草、荒山荒坡造林、重点公益林建设”等林业措施,使保护区森林资源逐步恢复,增添栖息地面积,扩大大熊猫及珍禽候鸟活动范围。

猜你喜欢

栖息地大熊猫保护区
北极新海冰制造项目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我们都爱大熊猫
寻找大熊猫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遗憾的大熊猫
BEAN SCENES
大熊猫也消暑
何群:在辛勤耕耘中寻找梦想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