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规模化饲养管理问题与对策

2019-01-06吴小娟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公猪发情养猪

吴小娟

(云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650021)

随着我国畜牧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不断健全,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增加养猪场的经济收益。目前大型养猪场出现的生产状况不良问题通常归因于猪舍简陋、传染性疾病和饲养管理不当等。笔者下面将对母猪规模化饲养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以期为母猪规模化饲养管理做参考。

1 采食和饮水管理

母猪每天能消耗其体重10%的水,在热天消耗量会更多,所以确保母猪饮水量非常重要。猪在采食过程中饮下的水占其消耗水量的80%。在采食方面,每天喂3 次,干乳期母猪的死亡率要低于每天投喂2 次的母猪,而每天投喂2 次的母猪死亡率低于每天只喂l 次的母猪。投喂干或湿的粉料猪场,母猪死亡率低于投喂颗粒料的猪场,可能是由于减少母猪噎食的发生,一般日投喂量为母猪维持需求量的1.5 倍,大约是自由采食量的0.6 倍。

2 温度管理

猪舍适宜温度的上下限与地板类型、投喂饲料量、活体重、栏存猪数、通风量、降雨量和母猪怀孕状态都有关系。干乳期母猪的典型投喂量是其维持需求量的1.5 倍,母猪需要用额外饲料来维持其体温时,气温是该条件下猪适宜温度的下限。冬季如果有垫料,可提高猪对低温的耐受力。下限温度以下每降低5℃,母猪每天需要额外喂250g 饲料。在上限温度以上,猪的采食量将降低,对母猪而言,将导致繁殖和泌乳性能下降。公猪或母猪养在23~27℃将降低繁殖力。当温度超过上限温度时,要给室内养殖的母猪提供湿帘降温。

母猪理想的养殖温度为21~22℃。新生仔猪需要温度在28~30℃。新断奶仔猪需要维持在26~28℃,根据断奶时的年龄和体重而定。冬季气温较低,仔猪容易受寒腹泻,甚至被冻死,应加强对母猪分娩舍的御寒保温工作[1]。

3 繁殖管理

3.1 公猪选择

优良猪种的选择是养殖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养殖人员应直接从专业的种猪场购买母猪猪种,同时严格检查畜禽合格证书是否符合要求[2]。种公猪的选择常在6~8 月龄未达性成熟时进行,青年种公猪选择中由于以下原因有40%~50%的淘汰率:运动机能异常、性欲不强、受胎率低和精子质量不好。公猪的阴囊疝及腹线不佳等遗传缺陷可通过仔细分析记录避免,在评估公猪潜力时应考虑平均日增重、饲料报酬、背膘厚等生产记录。在127 日龄时公猪睾丸开始发育,开始发生精子,5 和8月龄时精子数大大增加。精子数的增加并不受频繁射精的影响,而取决于公猪的年龄和睾丸生长,因此,年龄和睾丸生长是公猪性发育的重要因素。

3.2 受孕母猪

受孕母猪的生殖器官要求发育正常,阴户不能过小和上翘,应选择阴户较中度大小的个体,有效乳头应不低于6 对,分布均匀对称,四肢要求有力且结构良好。母猪的发情周期为18~24d,母猪在妊娠期间通常不发情,但许多母猪在分娩后3~4d 表现非排卵发情。这是由于无孕激素存在时胎盘雌激素的残余作用。除非高日粮水平或接触公猪,否则母猪在泌乳期间一般不会有排卵发情。在产后20~25d 母猪的正常子宫生理得到恢复,多数母猪在断奶后3~7d 发情。

3.3 配种时机

目前猪场配种的2 种方法是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输精的最佳时间是母猪发情开始后24~36h,自然交配时发情期内交配2 次,首配于检测到静立反射的当天,24h 后再配1 次。许多猪场只要母猪或青年母猪接受公猪,就每天配1 次。使用人工授精时应每天检测2 次母猪的发情情况,检测到静立反射8~16h 内进行首次输精,在12~24h 后再输1 次。建议是一次输精剂量为2×109活精子,精液体积不少于50ml。

4 饲料管理

饲料是母猪场规模化养殖的基础,是养猪成败的关键因素。规模化母猪场饲料管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霉菌毒素对饲料的影响,饲料堆放,还有饲料的加工问题。不少猪场进行预混料、育肥料的粉碎、搅拌加工,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不同大小的猪群要使用不同粉碎细度的饲料,小猪要粉碎得更细,达到1mm 左右,肥猪料要2~2.5mm,母猪料要求达到3~3.5mm。

如果母猪吃过细的料,时间长了会造成胃溃疡,如果小猪吃过粗的料,会产生消化不良,造成饲料浪费。添加药物一起搅拌的时候,搅拌不均达不到效果。饲料堆放也是一个问题,饲料堆在地面可能会受潮,受压挤,使饲料产生物理性能的变化,饲料产热造成霉菌毒素中毒症状。

5 防疫制度

规模化养猪是猪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必须十分重视卫生防疫制度。主要包括彻底消毒制度,净化环境,防止病原入侵。生物安全措施在母猪规模化生产中的应用,可以预防传染因子进入生产的每个阶段或场点或猪舍内,防止猪病的发生与传播,保证猪只安全生产和猪肉的安全性,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此外,规模化猪场需要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到严格检疫、严格消毒、定期免疫,这样才能使猪病对养猪生产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增加养猪生产经济效益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公猪发情养猪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上期回顾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不同来源PMSG对肉山羊同期发情及排卵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