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卫生监督痕迹化管理模式探索

2019-01-06郭乃勇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痕迹卫生责任

郭乃勇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动物检疫站 224002)

痕迹化管理是在管理过程中,基于管理内容及时间两方面进行不留空白的详细工作纪录。该管理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管理过程中的各环节和步骤都有详细记录,具有充分的数据备案,实现管理工作条理清晰、有据可查、责任明确[1]。为了保证动物卫生监督过程中不出现纰漏或差错引发疫情,目前在我国很多省市及地区采用痕迹化模式进行管理,促使动物卫生监督的效率得到不断提升。基于我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需要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承担负责,卫生监督工作的源头为养殖场,是检疫监管、屠宰监管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如何有效防止动物卫生监督中的执法和监管风险非常必要[2]。

1 动物卫生监督痕迹化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1.1 痕迹化管理的概念

痕迹化管理是负责动物卫生监管的相关人员或机构在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安全监管时严格遵守的工作标准,如全面、准确、真实、客观、及时等要求,将相关管理人员履行责任和其服务的过程、行为、结果使用邮件、图片、文字等各种格式对其进行记载和记录,并对其进行分类,实现准确化管理模式。

不同管理层面工作过程中痕迹化管理要求从内容、管理、时间等各方面进行不留空白和死角的缜密慎重的工作记录。即将工作中的每个过程每个细节都留下详细痕迹,便于以后检查时有据可查。

1.2 痕迹化管理的内容

从客观来说,实施痕迹化管理具有职责分明、条理清晰等特点,可以明显区别出工作行为的好坏,并且有依据可查。管理者在单位里出现过失,不履行或非法履行其职责时,上级单位能直接向下级单位问责。并且当下级管理人员存在违法乱纪时,上级单位可以对其进行相应处分。实施这种痕迹化管理模式会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人员自觉守法,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做到规范化管理,使整个行业呈现廉洁自律的气象。但实施痕迹化管理最大的不足就是具有大的工作量。而且痕迹化管理也是双刃剑,一方面能为上级主管单位提供可供评估、考察证据,另一方面也为上级主管单位向管理者追究责任的证据[3]。

2 痕迹化管理的意义

2.1 可追溯责任和管理的追究和落实

痕迹化管理的内容是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内容细化,各项工作记录真实基层工作人员的履行责任情况。痕迹化管理还要求负责基层工作人员填写记录时进行签名确认,进一步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责任。另外,痕迹化管理强调屠宰经营者、养殖者的主体责任,在监管环节和生产环节的记录为追究责任直接提供有力证据[4]。

2.2 可全面提高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的需要

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和影响,动物及产品监管水平很难得到提高,但痕迹化管理遵守效能性原则、可逆性原则、证据性原则、合法性原则等,实施痕迹化管理可以强化证据化理念,使痕迹的证明力和公信力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提高执法权威性。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和责任做到有据可查,将整个工作流程进行逆向再现,提高监管水平及监管效能,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5]。

2.3 提高监管效能的需要

只有科学应用管理方式才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痕迹化管理作为新的管理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属于客观科学的态度。特别是目前动物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需要将监管效能进一步提高。实施痕迹化管理不仅对各级部门的指导、检查工作有帮助,还可以提高对监管人员及经营户的跟踪,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大大提高办事效率,树立良好的监管形象。

3 卫生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设备不全,手段落后。近年来,电脑虽然普及,但还未达到基层工作人员人手一步,并且监督管理人员年龄大小不一,存在断层,不熟悉电脑等先进技术,严重影响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2)卫生监督人员不足,队伍需要壮大。卫生监督人员缺乏,负责执法的人员数量少,任务重,存在超负荷工作现象。

(3)卫生监督经费缺乏,工作量大,影响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4)动物产品质量要求升高。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动物产品的质量,提高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5)不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有些违法行为没有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不明确职责,导致责任很难落实[6]。

4 痕迹化管理模式的实施

4.1 健全机制,建立可追溯溯源机制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将痕迹化管理作为重点进行部署和安排,配置专门的监管人员,同时制定详细全面的痕迹化管理实施方法,设立痕迹化管理工作专项经费,建立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痕迹化管理的监督考核、协调、领导及组织工作。推广智慧动监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进行层面痕迹化管理。建立国家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库,实行信息联网,实现信息共享,杜绝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流入流通环节。真正达到来源可查找,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

4.2 科学管理,规范监管

首先针对一线监管人员的监管行为进行规范。遵照痕迹化管理的要求进行“责任到人、分段划片、一对一”的监管模式,将那些重点养殖、兽药生产经营、生鲜乳站、屠宰等企业的监管纳入监管范围。既应保留痕迹的频次、种类和具体细节,还应不同层次地对管理人和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分所保留痕迹,做到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实现监管监察中的互动。通常使用业务软件、视听资料、文字记录等形式保留痕迹,彻底改变畜产品监管中存在的不规范、不真实、错漏、重复等状况[7]。

4.3 组织专业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组织监督人员定期培训,主要学习防疫有关的法律法规,使各项检疫工作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为了提高动物卫生的监督管理,使用更加信息化、痕迹化的管理方式,进行“座谈会+培训班”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与能力。同时,通过查看县镇两级卫生监督的日常记录,认真听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工作进展情况,并和负责基层的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座谈。通过详细的座谈和检查发现存在个别基层人员缺乏充足的痕迹化管理意识,并且存在不及时整理工作记录,台账书写不规范现象,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指导,要求其修改。

4.4 加强日常监督以及行业监管交接

各地区应该根据当地安排,切实做好每天的监管工作,做好自己负责的日常工作,同时做好该行业的清理整顿,依据客观实际情况成立档案,制定相应的规划,展开相应的行为,使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实现详细全面的痕迹化管理。

4.5 强化督查

为了保证痕迹化管理到位,省市县都应对痕迹化管理加强检查和考核。进行不定期、定期明察暗访来监管对象,对那些违反程序留痕迹、监管痕迹不到位、造假痕迹等行为进行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将痕迹化管理成绩纳入绩效考核,对痕迹化管理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表彰[8]。

4.6 加快检疫信息化管理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时代,应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技,进一步提高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使管理者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尽可能降低管理者的失误,加快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的脚步。

5 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高动物卫生监督职能,使卫生监管行为更加规范,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完善并规范动物卫生监管的痕迹化管理途径。在监管过程中,对监督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详细记载,并且对此提出相应建议,在有限期内进行整改。实施痕迹化管理模式能使执法人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扩大监督执法队伍,使责任风险大大降低,有效降低动物疫病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痕迹卫生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小偷留下来的痕迹
保护环境卫生
生命痕迹
卫生歌
讲卫生
期望嘱托责任
触摸岁月的痕迹(2005)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