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免疫程序的合理制定
2019-01-06景利芳
景利芳
(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 030024)
科学合理的免疫是防控动物传染病,尤其是重大动物疫情的一种有效且主动的手段。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养殖场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是关键。
1 免疫程序的概念
免疫程序即免疫接种计划,是指根据当地动物传染病的流行动状况、动物健康体状况和市场上现有疫苗的性能特点选用合适的疫苗,计划在合适的时间给动物免疫接种,以使动物机体获得稳定的免疫力[1]。免疫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免疫接种时间(动物的日龄或月龄)、使用疫苗的名称、疫苗接种剂量、接种途径等。
2 免疫程序的制定方法
2.1 确定预防的传染病种类
当地动物疫病流行情况是制定免疫程序的首要依据。应及时准确调查了解清楚当地近几年或目前流行的疫病,把其列入免疫程序中,不流行的疫病不必考虑,但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养殖场周围疫情有变化,随时做出调整。
2.2 确定首免时间
根据动物群体的母源抗体水平和疫病发生规律综合确定动物接种的首免时间。不同的疫病有不同的发展规律,要依据不同疫病动物发生的最早日龄、流行季节等确定首免时间。首免一般安排在该病发生前1~2 周。母源抗体要考虑母源抗体水平高低、抗体半衰期及母源抗体对疫苗不同接种途径的影响[2]。
2.3 疫苗选择
疫苗分活疫苗(弱毒苗)和死疫苗(灭活苗)。活疫苗使用后产生免疫力快,产生的免疫力强,但安全性差,有散毒的可能。死疫苗使用安全,受原有抗体特别是母源抗体的影响较小,大群动物使用产生的免疫水平较整齐,但产生的免疫力较低且产生免疫需要的时间长[2]。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疫苗。许多传染病病原存在若干种不同的血清型,且没有交互免疫性,要根据疫病流行的血清型选对疫苗才能起到预防疫病的作用。预防同一种传染病的活疫苗有的会有不同的毒株,其毒力强弱不同,那么日龄小的动物选用弱毒株的,日龄大的选用毒力相对较强的毒株疫苗。
2.4 免疫途径适当
疫苗的免疫途径常用的有口服、滴鼻、点眼、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喷雾、刺种等。不同的疫苗使用方法可能不同,应根据疫苗使用说明来确定其合适的免疫途径,切不可随心所欲,想当然确定其免疫途径。
2.5 免疫剂量合适
根据动物的体重或日龄大小确定其免疫剂量。一般免疫剂量与动物体重或日龄呈正相关,动物越小使用剂量越少;要参考疫苗使用说明,同时还要考虑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来确定。免疫剂量合适动物才会产生强免疫力,如免疫剂量太小不足以刺激动物产生相应的抗体,免疫剂量太大会对动物造成免疫麻痹。
2.6 免疫间隔时间和免疫次数
预防不同疫病的两种疫苗,使用的间隔时间一般最好不少于7d,防止疫苗间相互产生干扰,影响免疫效果;有联苗可以考虑使用联苗,一次接种预防多种疫病,方便省事。预防同一种疫病,免疫间隔时间主要根据免疫后抗体水平的高低和维持时间来决定。一般一免与二免的间隔时间不易太长,而二免与三免的间隔时间相对较长[3]。
免疫接种次数应根据鸡只免疫接种后产生免疫力的强弱、免疫力维持时间的长短、免疫应答能力的高低、不同品种生产需求等因素来确定。
3 疫苗使用的影响因素
疫苗使用受多种因素影响。要想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要选择有质量保证的疫苗,使用操作要规范严谨,接种动物的健康状况良好,同时注意其他药物对疫苗的影响[1]。
免疫程序一旦制定好后,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给动物免疫接种,不得随意更改,如遇突发情况要进行及时调整。
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据本养殖场当地当时动物疫病的流行情况来科学合理制定。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免疫程序,即使别的养殖场是由专家制定的免疫程序也切忌照搬,要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以预防好疫病,减少由疫病带来的风险损失,为养殖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