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下土鸡养殖技术要点
2019-01-06李仁军
李仁军
(贵州省平塘县农业农村局养殖业发展中心 558300)
我国标准化、集约化生产肉鸡技术已较为成熟和普及,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加上环保管理日趋严格,发展空间受到一定局限,因此,近年来出现生态放养模式生产无公害禽产品的生产模式,并逐渐被消费者认可,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林下生态土鸡养殖就是利用闲置山林、林地、果园等非农用耕地或自然林地以放养方式进行养殖,让鸡回归自然,给鸡群创造良好的健康养殖环境,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 场地选择
1.1 符合环保要求
养殖场地必须要离主要公路、居民区、学校、工矿企业、河流和饮用水源地等1000m 以上。
1.2 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
养殖场需建设圈舍、值班室、饲料存贮及兽医室等建设用地时,应到当地土管部门查询是否为基本农田用地,并办理相关用地手续。
1.3 避免砍伐国家公益林木
如放养场地为国家公益林地,在建设时不能随意砍伐林木,并且需要到林业部门咨询相关规定和备案。
1.4 地势选择要合理
养殖场地的地势要高燥平缓、背风向阳,通水、电、路方便,树林树冠遮阴不能太多,阳光照射地面的投影面积在50%左右。养殖地面要有一定的高度和排水沟,避免山洪灾害。
2 鸡舍建造
2.1 就地取材建简易鸡舍
鸡舍地面选择在树林较稀薄、地势平缓之处。就地选用林地中的木材作支架,鸡舍顶用草料编制草帘盖上即可,地面铺垫草料,视卫生情况即时更换,保持垫料卫生。
2.2 活动板房式鸡舍
对于木料建材不足的地区可用钢管或角铁等作为鸡舍支架,舍顶盖彩钢瓦,建成活动板房式鸡舍,鸡舍地面用木条辅成漏粪地板。这种鸡舍造价较高,但较为规范,便于饲养和管理。
2.3 鸡舍设计
(1)鸡舍的跨度5~6m,鸡舍的长度视养殖规模大小而定,一般在 30~50m,高度 1.8~2.0m。
(2)饲养密度:舍内饲养面积饲养 6 只/m2计算,对于建有栖架的舍内,饲养密度增加到8 只/m2。
(3)舍内喂料、饮水设备设计:喂料设备最好使用喂料吊桶,每只鸡料位置12cm,饮水设备,使用饮水器,每只鸡饮水位置5cm。
(4)舍内栖架:土鸡有上架休息的习性,一般都要安装栖架,栖架的横棍间距80~100cm,横棍的数量根据鸡数量而定。
(5)产蛋箱:按每5 只鸡一个产蛋箱计算建造产蛋箱数量,用木或竹板制成,产蛋箱规格视鸡品种而定,一般为长30cm、宽 30cm、深 25cm。产蛋箱一般为立体放置,如场地较宽,也可以单层平行摆放。
(6)地面设计:鸡舍地面最好为硬化水泥地,以利于平时饲养管理和清刷消毒。
3 饲养管理
林下养殖的雏鸡在进入林地放养时,根据地区及季节情况一般都要经过5 周以上的育雏脱温才能进入林下放养,并按免疫程序做好相应的预防接种。放养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合理的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关系到林地利用率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通常放牧的饲养密度为每亩放养80 只左右。
3.2 实行轮牧放养
每个养殖场将放养场地划分为2~3 片,每批鸡养殖结束后,下批养殖换到另一片放养区,要确保每个放养场地空养期不少于3 个月,这样在空养阶段让雨水、阳光对场地进行冲刷消毒,切断病原微生物的生物链,有利于地面野生虫草的生长。放牧时间根据天气变化和各地时差不同一般为早上5~7 点放鸡,喂鸡 5 成饱,收鸡时间一般在下午 6~7 点,并进行补料,饲料以玉米、小麦、稻谷和各种农副产品为主。
3.3 注意饮水清洁卫生
定期对鸡舍及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尤其是下雨后,要将舍外被雨水污染的水槽清洗干净,重新换上清洁饮水。
3.4 做好养殖记录
记录鸡的进出时间、数量;饲料进出数量;疫苗接种时间、类型;治疗用药情况;消毒情况;病死鸡数量及无害化处理情况等。平时注意观察鸡群的精神动态、吃料、饮水、粪便等是否正常,并及时采取措施。
3.5 适当种植牧草
林下野生牧草数量有限,要在适宜的林下种植优质牧草,以补充野生牧草的不足,人工种植牧草的营养价值较高,可显著提高鸡的生产性能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林下种植牧草按鸭茅1kg/亩、紫花苜蓿0.5kg/亩和多年生黑麦草1kg/亩进行混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