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起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危害性

2019-01-06王学领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免疫抑制免疫系统免疫力

王学领

(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农业农村局 832100)

生猪的机体免疫力包含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1]。如果发生免疫抑制,会干扰生猪的免疫应答反应,导致生猪抵抗力下降,此时如果发生病原体入侵,生猪免疫功能会发生紊乱,导致机体对各种疫病高度易感,影响生猪的生长发育,严重危害生猪健康。

1 传染性因素

1.1 病毒性传染病

部分病毒性传染病会入侵生猪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抑制产生。如猪蓝耳病毒、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口蹄疫病毒、猪流感病毒等。

1.2 细菌性传染病

部分细菌性传染病也会干扰生猪免疫系统,诱发免疫抑制。如传染性胸膜炎、沙门氏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

1.3 寄生虫病

部分寄生虫侵入生猪体内,寄生在淋巴结等部位,诱发免疫抑制。如弓形虫病及旋毛虫病等。

上述各种疫病的病原体均可以损伤猪体内的免疫系统,影响免疫细胞正常功能,导致生猪免疫抑制(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监视、自身免疫稳定性),显著降低非特异性免疫力与特异性免疫力。如病毒型传染病中的猪蓝耳病病毒感染后,该病毒会入侵损害病猪的肺部巨噬细胞并诱导其发生凋亡,而后随着病程延伸,免疫系统T 细胞亚群发生改变,诱导全身性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可以观察到病猪发生血管炎,支气管上皮细胞发生变形,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同时还对免疫系统B 细胞及细胞因子产生影响,导致免疫抑制。

2 非传染性因素

2.1 动物遗传因素

生猪养殖过程中如果在引种阶段引入的猪带有先天性免疫缺陷、染色体异常、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先天性的脾脏发育不良等遗传性疾病,均可导致猪免疫抑制发生。先天性的免疫缺陷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生猪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包括免疫功能缺乏和免疫功能不足),如体液免疫缺陷、吞噬细胞缺陷、补体缺陷及细胞免疫缺陷等。而此类具有遗传性的先天性免疫缺陷往往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引起,同时病猪还常常伴有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此外,先天性染色体异常还可以引发腺苷脱氨酶缺乏等症状。在遗传性疾病中,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又被称为多汗综合征、遗传性锌缺乏症,而在胸腺中产生的T 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健康猪,导致细胞免疫应答不良,且病猪生长发育缓慢,易于感染其他病原体引发疫病。

2.2 营养因素

许多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是体内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催化剂,如果在饲料中没有摄入足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会直接导致免疫器官发育不良,免疫系统萎缩[2],免疫应答缺失或功能障碍,导致免疫力低下。同时如果在饲料中没有摄入足量营养物质,也会导致发育不良,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力下降。

2.3 毒素因素

一些疫病会产生可以破坏免疫系统的毒素,另外,如霉变饲料中存在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及烟曲霉毒素等,以上毒素均可对生猪机体造成损伤,如抑制蛋白质合成,核酸物质复制;溶解淋巴细胞;引发肝细胞病变、坏死,最终影响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

2.4 药物因素

兽药的使用是养猪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长期使用如庆大霉素、新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磺胺类药物、驱虫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及沙星类药物的[3],会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同时如果不按规定用药,长期的药物积累还会严重损害机体免疫力,导致免疫力低下。如新霉素与土霉素等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有阻碍作用,地塞米松会影响淋巴细胞的增殖。

2.5 理化因素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饲料、饮水中重金属物质含量超标会导致在生猪体内蓄积,而消毒剂的不规范使用使生猪误食均会破坏机体免疫力。此外,紫外线与放射线的使用对生猪干细胞产生损伤,导致造血功能与免疫应答功能障碍。

2.6 疫苗因素

按规程进行免疫接种可以有效防止疫病发生,但超量、频繁的免疫会诱发机体免疫麻痹。同时,若疫苗使用的佐剂出现质量问题也会导致免疫应答缺失。

2.7 应激因素

气温剧烈变化,饲养管理过程中饲养密度过大,长途运输,接种及噪音等因素均会引发生猪应激反应,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影响免疫应答,降低免疫力。

3 小结

能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而各种因素之间又存在相互作用,导致疫病发生呈现多元化现象,给防控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在养猪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化管理,加强对疫病的科学诊治,降低疫病对养殖户带来的不良影响。

猜你喜欢

免疫抑制免疫系统免疫力
让免疫系统适当“放松”
一类具有抗原性的肿瘤-免疫系统的定性分析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多咀嚼也能提高免疫力
巧用“四招”提升免疫力
保护好你自己的免疫系统
巡视干部必须增强“免疫力”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Staying healthy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