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犬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治

2019-01-06兰雪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钩端鼠类病畜

兰雪

(吉林省通化县畜牧总站 134100)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家畜中以犬、猪、马、牛、羊、鹿等带菌率和发病率较高,鼠和野生动物多呈隐性感染,人也易感染发病。钩端螺旋体有多个血清型,每个血清型都有一个主要动物宿主,一种动物也可同时感染几种血清型。其中鼠类是最重要贮存宿主,多呈隐性感染。由于鼠类数量多、繁殖快、分布广、带菌率高、带菌时间长,所以鼠类是该病最主要传染源和主要贮存宿主自然疫源地。其次犬、猪、马、牛等感染率也较高,多呈隐性感染,可长期带菌。病畜和带菌动物主要经尿液及唾液、乳汁、精液等向外排出病原体,污染环境中的水、饲草饲料、土壤,当易感动物与病源接触时可通过黏膜、消化道、损伤的皮肤感染。病原体侵入易感动物机体后主要在血中生长繁殖,引起体温升高和红细胞大量崩解而引起溶血和黄疸,在发热期可侵害肝肾引起肝肾变性、坏死、出血,并随尿液大量排菌,孕畜感染后可引起胎儿死亡、流产。该病多发于温暖多雨和鼠害严重的南方地区,每年夏秋多雨季节为流行高峰。

1 症状

该病多数动物呈隐性感染,只有少数急性病例引起发病,犬钩端螺旋体病有伤寒型和黄疸型2 种类型。

1.1 伤寒型

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肌肉疼痛僵硬、四肢无力;口、眼黏膜充血溃疡,舌溃烂,呕吐、腹痛、便血;严重时引发尿毒症,尿臭、蛋白尿,很快死亡。

1.2 黄疸型

突然发病、高热稽留后又降至正常;黏膜充血、出血,呕吐、腹泻、便血;后期黄疸皮肤黏膜黄染,血红蛋白尿、尿液深黄;严重时肝衰竭、腹水、很快死亡。

2 病变

皮肤黏膜黄染;黏膜特别是消化道黏膜和膀胱黏膜出血、坏死;肝大呈棕黄色;肾肿大、表面有坏死灶,慢性的肾萎缩。

3 诊断

首先根据主要症状和病变(如突然发热、黏膜充血出血,呕吐、腹泻、便血、黄疸、肝衰竭、尿毒症、肾萎缩)及流行特点(多流行于南方夏秋多雨季节,鼠害重的地区多发,犬、猪、马、牛及人等均可发病)做初步诊断。确诊需化验检出病原体,发热期可检测血液,无热期和后期可检测尿液和脑脊髓液,死后可检测肝肾。

4 治疗

4.1 抗菌

首选青霉素和链霉素,未发病的可口服土霉素或四环素。青霉素:每千克体重 5 万~10 万单位,链霉素:每千克体重15~25mg,肌注、每日 2 次、连用 7d。土霉素或四环素:每千克体重 30~50mg,口服、每日 1~2 次、连用 7d。

4.2 对症治疗

呕吐的要止吐,可用甲氧氯普胺;便血的要止血,可用酚磺乙胺、VK3;肝功异常的要改善肝功,可用谷胱甘肽、VB1、VB12。

5 体会

(1)该病是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人、病畜和隐性感染动物特别是带菌鼠类是该病重要传染源,所以灭鼠、及时治疗病人、病畜并对污染的水源进行消毒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对常发和多发地区要做好易感动物的免疫工作。

(2)该病发病初期病情较轻易治愈,病后期可损害肝脏和肾脏易引起死亡,所以该病宜早发现早治疗。

猜你喜欢

钩端鼠类病畜
福建省北部地区鼠类钩端螺旋体感染状况及分离株分子特征研究
肉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天津七里海湿地鼠类十年变化
反刍家畜瘤胃积食的中兽医诊治临床研究
家畜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及预防
牛“青草胀”的治疗方法
RNA干扰沉默STAT3对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