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2019-01-06樊大艳樊孝军孙艳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耳病活疫苗致病性

樊大艳 樊孝军 孙艳

(湖北省潜江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33100)

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蓝耳病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传染性的疫病[1]。该病流行性根据生猪年龄、性别、品种及养殖管理条件、季节、气候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本文综述该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帮助。

1 流行病学

1.1 易感猪群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发生和猪性别、年龄之间的相关性不高,一般来说,仔猪发病率可高达100%,成年猪发病率较低。

1.2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传染源是发病猪及隐性带毒猪,病毒可以通过病猪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及直接接触进行传播,同时,该病还能通过垂直传播,由母猪直接传播给仔猪,此外,公猪精液中也会携带病毒,可以通过交配传播给母猪[2]。

2 临床症状

2.1 发热情况

所有患病猪均会发生发热情况,体温升高,少数病猪甚至达到并维持在42℃左右。母猪患病后出现高热,易于引发流产,在流产后体温会降低至39℃左右,如果没有流产,会出现急性死亡。患病仔猪、乳猪呈现出稽留热等情况,发病后快速死亡。育肥猪发病后提升升到40℃左右,维持3d 左右将下降至39℃。

2.2 体表表现

病猪体表发红发绀,其中病程初期出现高稽留热的病猪在腹部、躯干部及四肢出现部分部位发红,严重者甚至出现全身发红。个别病猪还会出现耳部皮肤发绀变蓝,坏死。

2.3 呼吸系统表现

日龄越小的猪越容易出现气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且伴随叫声沙哑,有些病猪还会伴随明显的腹式呼吸、流涕,在病程初期这些症状往往会被误诊为感冒。

2.4 消化系统表现

猪感染病毒发病会出现流涎、呕吐等消化道系统病症[3]。病猪在卧地后会由于口角大量流涎导致口鼻处地面大量潮湿,尤其是体重较大的猪及母猪。

在病程初期,伴随高热,病猪往往会出现大便干结、小便赤黄;在病程中后期或出现继发性感染,病猪又会出现下痢甚至血痢,直到快速死亡,特别是仔猪患病后特别容易发生腹泻。

2.5 生殖系统表现

妊娠期母猪患病后流产率往往高于40%,特别是良种杂交母猪更易于发生流产,而土猪及纯种母猪反而具有较高的耐受性,且耐过恢复速度也比较快。

2.6 神经症状

病猪患病后会出现一定的神经性症状,主要体现在共济失调、无法站立,后躯运动障碍,在抬头时侧翻。而母猪及种公猪还会伴有嗜睡、卧地不起等症状,往往成为“拖腰猪”,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3 防控措施

3.1 疫情处理

如果猪场发现猪群急性死亡,要立即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及其他主管部门,在接到报告后,此类部门应组织技术人员赴猪场进行调查核实,并从病猪机体采取病料,返回实验室及时检测。如果在检测后确诊疫情发生,要第一时间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并逐级上报农业农村部,未得到农业农村部授权,任何人或单位不得擅自公布疫情。

确认疫情后,所在地主管部门应划分疫点、疫区及受威胁区。对于发病猪场疫点的猪应尽快全部扑杀,同时猪场的病死猪连同其排泄物、污水、污染物均应进行无害化处理;疫区内受到污染的圈舍、活动场地、工具及用具等均要严格消毒;疫区及受威胁区的养猪户要对健康猪紧急接种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灭活疫苗,并加强疫情监控。

3.2 免疫接种

接种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是防控该病流行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由于高致病性蓝耳病目前被我国列为强制免疫的病种,所有疫苗均为政府采购,免费发放给养殖户使用,所以,养殖户应严格按照要求,达到100%免疫接种。目前常用的预防疫苗有活疫苗及灭活疫苗两种,活疫苗预防效果更佳,但可能出现疫苗毒力返强的情况,导致毒力扩散,使健康猪成为携带病毒的带毒猪;猪群在集中灭活疫苗后,能有效抑制肺部病变,安全性也高,但产生免疫应答的周期较长。养猪户在严格执行免疫程序的同时,还要监测猪群抗体水平。

3.3 科学饲养

有条件的猪场最好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及消毒程序,保持圈舍及主要活动场地的环境卫生,定期驱虫,注意通风管理及必要时采用防暑降温措施。在饲养过程中适当添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保障营养物质的摄入,确保营养充足,提升机体免疫力。严禁外来无关人员进入养殖区域,进出车辆及人员均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

4 小结

高致病性蓝耳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疫病,我们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耳病活疫苗致病性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蓝耳病的防控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鸭黄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力研究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番鸭呼肠孤病毒活疫苗的推广应用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
PCR-RFLP鉴定常见致病性念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