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猪气喘病的免疫措施和防治
2019-01-06农登昌
农登昌
(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桃城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32300)
1 流行病学
猪气喘病是常见的流行性疾病,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病史,四季均能发病,其中冬季与春季的寒冷期间发病率明显增高。猪气喘病对不同品种、年纪及性别的猪只均具有易感性,但成年猪只对该病具有一定抵抗力,发病率较低,发病猪只多数呈隐形感染与慢性感染,可以有效治愈,但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感染后发病率与死亡率都极高。猪只在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若未经过治疗或治疗未完全结束时,猪只也属于传染源,会传染其他未患病猪只,造成传染范围扩大。
2 发病机理
猪肺炎支原体通过口腔进入机体后,会附着在气管上皮细胞、纤毛上皮细胞、支气管及细支气管上,随后逐渐感染周边细胞,导致细胞病变或者死亡,纤毛变少、变短,严重影响纤毛正常摆动,空气中细微粉尘、肺泡分泌液及多种治病病毒细菌无法排出,进而发生继发性感染,常见的继发性感染有猪链球菌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等。随着病情恶化,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大量附着在肺泡、气管及腔体四周,侵占气管黏膜固有层,气管与支气管大量细胞聚集,支气管出现淋巴组织增生,造成肺泡间隙过厚且压迫支气管,呼吸时气体交换量降低,呼吸频率递增。若无继发性感染,该病可在3 月左右自愈,但治愈后仍有明显肺泡萎缩现象;若有其他继发性疾病会出现肺部与胸膜的其他病变情况[1]。
3 免疫措施
猪气喘病预防最科学有效的方法是免疫接种,常见的猪气喘病疫苗分为灭活疫苗与弱毒疫苗两种,两种疫苗都可以直接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操作难度不大。猪气喘病的首次免疫通常在仔猪7 日龄时进行,若采用弱毒疫苗免疫接种,只需进行一次免疫,但弱毒疫苗具有一定的返祖潜在威胁,仔猪抵抗力弱可能会引起仔猪患病。也可以在首免时采用灭活疫苗进行注射,保证仔猪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然后在仔猪21 日龄时进行二次免疫接种,在采用弱毒疫苗时,确保免疫效果的同时降低风险。为了保证养殖过程中仔猪健康状态与存活率,大部分养殖场采用两次接种的方式降低养殖风险。
需要注意,母猪接受过免疫接种或自然感染痊愈后会产生抗体,仔猪从母猪处获得的母源抗体虽然具有一定抵抗力,但稳定性不足,免疫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仔猪在接受免疫接种后的一周内不能对其使用抗生素,避免影响疫苗效果与仔猪健康[2]。
4 防治方案
随着畜牧业的高速发展,规模化养殖场已成为生猪养殖的主流,由于养殖规模大,传染速度快,致使隐形感染不易被发现,从而引起猪气喘病的快速传播。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患病后死亡率高,成年猪只患病后也会影响正常的生产饲养,因此,防治方案应以为预防为主。现阶段大部分养殖场不具备自繁自养的能力,需要采购仔猪,仔猪在运输过程中若照顾不当也容易引起患病。同时相关的人才供给不能满足养殖场所需,生产过程中仍有部分养殖人员是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户,也给生产埋下一定隐患。因此,在猪气喘病预防过程中应严格加强饲养管理并按免疫接种计划进行免疫。
4.1 预防措施
由于饲养场规模较比传统养殖规模要大很多,所以在猪只患病后极易引发混合感染,造成多种疾病大规模流行,增加治疗难度,因此,科学化饲养管理尤为重要。合理规划养殖场内养殖密度,避免养殖密度过大造成患病后疾病加速传播,也避免过于拥挤造成猪只发生殴斗、抢食等情况;定期对养殖舍、活动室、更衣室等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工作,减少猪只生长环境内病毒细菌等有害病原的滋生,避免影响猪只健康;保证猪只日粮配比合理,不仅可以提高猪只生长速度,还可以提高生猪的抵抗力,降低患病率;合理调控通风、光照、温湿度,减少因生长环境恶劣造成患病。
4.2 治疗方法
猪只在疑似气喘病患病后需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避免病情扩散,并且在隔离确诊后对养殖舍进行全方位清洁、消毒,定期观察未患病猪只。患病猪只在隔离后需第一时间进行确诊、治疗,因为患病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容易死亡,而成年猪只的影响较小,因此,治疗方案有所差异。保育猪患病后可以采用每100kg 饲料中加入50g 复方替米先锋搅拌均匀后,喂食给猪只,连续使用2 周后治愈。生产母猪患病后可以直接使用100μg 支原净搭配 250μg 阿莫西林,按照 0.2mg/kg 的母猪体重量注射。需要注意的是,种猪在配种前一周需要停药,避免影响精子活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