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么才能实现花鲢高产

2019-01-06肖建春肖健聪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17期
关键词:花白米糠发酵剂

肖建春 肖健聪

一、水库养殖花白鲢高产案例

今天六点过我就起来到水库边上,老板给我说的是今天是出鱼的第二天,早上来两个车装,下午还有两个车装 ,所以估计这次肯定是丰收了,到现场一看,花鲢规格都是三四五的,白鲢也主体在三斤以上。看到程老板站在水库边被蚊虫不断地叮咬,搞得很难受的样子,但脸上却露出了收获的喜悦。

今天全程装鱼我都在看,两位老板,两台车差不多大小,老板说,一台车能装七八千斤左右,其中一位老板装的是两格花鲢,三格白鲢,而另位老板是四格花鲢一格白鲢,所以基本是花鲢稍多一点。我目测来看,花鲢主体应在三四斤居多,两斤半以上的花白鲢数量较少,五斤以上的也不多。

当装完鱼后,我拿了尾白鲢来检测时,鱼的体长40cm,重量在1420g,肥满度在2.22。正常的花白鲢在有食物的情况下,肥满度在1.8就算正常。而这个鱼是关在关网里关了两三天,肠内早已没有食物,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达到2.22的肥满度,可想而知,这个鱼是长得非常好的。接下来,当我剪开内脏,可以看到肠间全是脂肪,说明鱼长势非常好。而且剪开肠道,里面一点食物都没有。当时我还说检查下花鲢,老板说,都长得好,都快九点了还没吃早饭,所以花鲢就没有检测,有点遗憾。

二、高产原因

程老板的花白鲢为何长的如此地好,究其原因有如下四点。

1.使用芽孢原粉和酵素

从湖面的水色来看,确实不

再把具体的用法和大家分享下,水库是河道型的,水面有600亩,算上平均2.5m的水深,按1500m3水体用药,一次用芽孢原粉3桶。用法是兑水直接泼。酵素是间隔一周到十天时间再用,一次也是用3桶,只是酵素浸泡了两小时。尽量选择晴天上午泼。有时天气不好,间隔的时间会稍长一点。以上就是这次去井研的这个600亩水库,了解到的使用鱼康芽孢原粉与酵素的效果。

2.苗种投放科学

好多人都缺乏一个科学的方法,大多数养殖户都是想当然的在投放。有的养殖时间长,积累了一定经验,那么投放会相对科学些,而一些刚入行的养殖户,有的投苗就一点章法都没有,有的听卖苗人的建议,有的听其他水库老板的建议。其最终结果是,每年都会遇到一些水库不是在养花白鲢成鱼,而是在为别人培育苗种,有的一年,两年,甚至三年都长不到上市规格,老板最终不得不低价销售。

我们常遇到一些养殖户,在投苗时理想化,假定生长速度与亩产量,忽视客观规律。在这种假定思维中,许多人犯的一个通病,就是投放量过大,总是片面的认为,尾数放的越多,那产量也就越高。那怎么投放,有没有科学的规律和依据可循呢?这里和大家分享三个知识点。

(1)产量决定放养数量。以水库亩产花白鲢是300kg为例,要求上市规格达到1.5kg,那300除以1.5,得出的花白鲢投放尾数就是200尾。这200尾,就是一年中从水库中起捕总的尾数。根据轮捕轮放的次数,决定每一批次放养的尾数。同时还要考虑成活率、起捕率等这些损耗,实际投入时,根据鱼种规格情况,在200尾/亩的基础进行数量的酌情增加,每年按这个数量进行苗种的投放。

(2)养殖周期决定放养规格。当花白鲢的每亩尾数确定后,在相同的投喂情况下,每条鱼的生长速度变化幅度是很小的。所以要在预先设定的养殖周期内,起捕成鱼,实现资金回笼,那就要相应地确定放养的鱼种规格,鱼种规格投放得越大,那养殖周期也就越短。但有一点是,苗种规格越大,那苗种的成本投入也越大,这之间有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的问题另行阐述,这里不作分析。所以,如果一座新进场的水库,如果要实现当年销售成鱼,那就要对过去留下的鱼种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如果没有规格鱼种,那最好就应立即补一批大规格的鱼种。

(3)水库条件决定花白鲢的投放比例。关于比例问题,这个主要由两个方面所决定,一是养殖的模式和投喂的模式,如果有发酵饲料(用发酵剂发酵的饼粕、糟渣等),那花鲢的比例可以加大,超过2成的通常比例,乃至达到9成都可以。如果条件受限,不能进行投喂,要实现花鲢的高比例,那总的亩产量就要做相应的降低处理。二是水库的地理条件影响了花白鲢的放养比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些水库出花鲢,而有些水库不出花鲢。这与水库的土壤及周边环境相关,还与水库的光照有联系。地势平坦,远离居民区的水库相对白鲢产量高,而处于居民集居区下游的水库,或是光照相对弱一点的水库,相对更出花鲢,所以投放的花鲢相对会更多。通常的水库花白鲢比例是2∶8,而像这样的水库就可以增加到3∶7,或是4∶6,或是在养殖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整。

总之,水库养殖花白鲢,有没有好的收成,从投苗那天就已经开始了,具体最终结果怎么样,同时还有其他影响因素,例如饵料培育等。

3.综合分析,缺啥补啥

花白鲢的鱼肉是蛋白质等组成的,它需要碳、氮、磷和微量元素等,按一定的比例合成转化,当缺了某一样元素,就会限制鱼的生长,造成产量不高。如果说得专业一点,那就是营养均衡水桶理论,说得简单点,就是缺什么补什么。只有当懂得了鱼饵料的问题,才能根据饵料的来源设计产量。

Safety management of Metro Station in hard rock area of Qingdao

那水体中会缺什么呢?营养物质中,容易缺乏的是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等,在允许投肥的地方,可以通过投肥的形式进行补充,再配合补菌进行调节。但现在许多地方禁止投肥,那这些缺乏的营养元素从哪里来,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转换,那就是养殖人不得不考虑的地方。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去预设产量,那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基础。

其实养殖水体中营养元素来源很广泛,就以氮为例,大气降水过程中,会从大气中淋溶一部分氮,地表径流会从岩石中溶解一部分氮,通过微生物作用,可以将单质的氮转化成生物可以利用的化合态的氮;也可以通过微生物如鱼康酵素的作用,促进沉积物中氮的释放。像一些自然水域,每每雨水过后,花白鲢的长势增加,就来源于外来营养物质汇入的结果。

正是由于一些藻类和微生物有特殊的酶系统,可以进行固氮作用,为在环保要求下提高花白鲢产量,打开了一扇窗户。 不仅能输送丰富的有机态氮,还能为花白鲢提供饵料基础。通过使用活藻素补藻,酵素分解,通常情况下,水体中的藻类与微生物的固氮速率为15mg/m2·天。那具体到换算成鱼的产量是多少呢?大约能提供一亩60kg的花白鲢产量。

除去藻类与微生物的固氮作用带来的产量,其他通过藻类的光合作用,经过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质的分解利用,通过一级一级的食物链,最终转变成的鱼产量,要占到花白鲢产量的一半以上。这是进行花白鲢增产中的重头戏。

先从食物链的最底层微生物和藻类说起。许多微生物本身也就是蛋白源,如酵母菌、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本身就是一种蛋白质很高的营养源,具有繁殖快,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可以作为一些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的食物;而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把水体中的碳、氮、磷等营养元素,合成自身物质,为水环境中的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鱼类提供饵料,而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不仅把藻类和细菌作为营养物质,一些杂食性的种类,还把水体中的有机腐屑作为饵料。再通过轮虫到枝角类,再到桡足类,这样一级一级的食物链转化,最终为养殖的终极目标花白鲢提供形式多样的饵料,以上就是决定花白鲢产量的初级生产力。

我们所期望的花白鲢的产量,尤其是花鲢,就好比最终加工成的产品,而养殖的水域就好比是工厂,而藻类、芽孢原粉、酵素、氮、磷、钾、碳、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就是加成产品的原料,产量越大,那对原料的需求就越多。不仅如此,还要尽量按一定的比例进行供给,这就是我常说的缺什么补什么。只有当水体中有足够的食物来源,也就为产量提供了保证。

4.投喂发酵饲料

如果水体中,自然条件汇入的营养物质不足,那要获得花鲢的高产,就需要人为的投入营养物质。综合多年的生产实践与经验总结,就是投喂粮食加工后留下的下脚料,如各种饼粕类、麦麸、洗米糠等,但由于鱼是变温动物,肠道中的纤维分解酶量很少,再加上肠道大多只有体长的3倍,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时间短,利用率不及畜禽高,所以需要提前发酵。

把投喂的饲料进行发酵,有许多好处,首先是便于营养的吸收,把在肠道里才有的微生物对食的作用,提前到鱼体外进行预处理,其次还有脱毒、保鲜,软化饲料、诱食、增加适口性、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最后还能增加有益菌,抑制有害菌,增加鱼体的免疫力。

发酵就是将各种农作物下脚料,如棉籽壳、花生壳、秸杆、牧草,以及潲水、畜禽粪便,还有粮食类如谷粉、麦麸、玉米粉、麸皮、米糠,各类饼粕如油枯、豆渣等等。水产上用得比较多的原料就是麦麸、米皮糠、油枯,麸皮等,油枯各地叫法不一,有的叫菜粕,像花生粕、棉粕、芝麻粕都可以,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以地衣芽孢杆菌、米根霉、黑曲霉、乳酸片球菌、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淀粉酶为主,常用的如成都鱼康的发酵剂,既能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还能大副提高饲料在动物肠道中的消化吸收率,以此增加养殖效益。

鱼康发酵剂中的各种酶类,尤其是纤维素酶,可以将原料中的粗纤维进行酶解。其他的酶类,把鱼类不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转化易于吸收的营养物质,即能量饲料;还能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把有机态氮、无机态氮,转化成高蛋白的菌体蛋白质,即蛋白饲料;发酵中不仅能产生大量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增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还能产生多种鱼体必须的维生素,如B簇维生素、维生素D和E等,使得饲料的营养含量成倍提高,还有利于平衡鱼体的营养,促进有益微生物在鱼体内的多样性与稳定性,减少有害菌的定植与繁殖,增强鱼的抗疾病能力。

经过鱼康发酵剂处理后,饲料呈现出酸香气,各种不便于吸收的干物质,变成了松散软粘状,适口性极好,在状态与气味的诱惑下,鱼的吃食量大增,能加快花鲢、白鲢的生长。

饲料发酵虽然简单,但简单的事情标准化,标准和事情科学化,才能让发酵出来的饲料质量更好。通过实践操作,我归纳了三个要点,供大家在操作过程中去借鉴。

(1)发酵剂预混 通常按发酵物料的不同,所添加的发酵剂的量略有变化,精饲料发酵剂添加最少,而蛋白饲料添加量适中,粗饲料含纤维多一些添加量会稍多些,像麦麸、米糠加菜粕类,添加量在0.1%左右。因为发酵剂量少,所以需要预混,可用比较细的米糠,按发酵剂与米糠一比五的比例, 或是更高的比例进行预混,预混好了再添加到物料中。

(2)物料准备 在选择发酵料时,遵循一个原则,多种原料混合发酵优于单一原料发酵,以玉米、小麦粉等淀粉类含量越高,发酵越快。所以总是把麦麸、米糠等添加量稍多,通常添加至50%-60%,而菜粕、棉粕、芝麻粕类添加在40%-50%。如遇到一些较稀的物料,如餐饮店的潲水,豆类加工厂的各类糟粕,要么用桶盛装发酵,搅拌好发酵剂后,让水浸过物料,然后密封发酵,室温在20-40℃,发酵到不大量冒泡,闻气味有酸甜的醇香,就完成了发酵,这就是最简易的发酵。要么添加一定量的麦麸、米糠、菜粕进行堆料发酵。物料堆放厚度,视温度而定,一般在20-50cm之间,室温低堆稍厚一点,室温高,像现在堆20-30cm厚就可以了。待堆内温度上升到40-45℃时,则覆盖上薄膜发酵。经过24-48小时的发酵,物料散发出酸甜醇香味,即完成发酵。

(3)技术要点 说是技术要点,其实关键点就是物料的湿度,通常要求物料的含水率在60%-70%,但不同的物料吸水率不一样,所以这个度对于发酵经验丰富的人来说,只要用手一捏就知道,但对于初次发酵的人来说,仅凭称量水的重量就很难做到最佳的效果。这里我把判断的经验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手抓一把物料握紧,指缝有水渗出但不下滴,松开落地散开,就是最佳的含水率。如有水滴出,则过湿,则还要添加干料;如果握紧没有水渗出,则水分不足,还需添加水。在添加水的过程中,先添加到50%时,就应少量添加。

总结,发酵时注意环境场地及设备器具消毒处理,避免杂菌感染,尽量减少人为打开观察,已经霉变的原料不能用作发酵的物料,如果发酵后的物料,有霉变的部分也不能用于投喂。

猜你喜欢

花白米糠发酵剂
不同地区米糠粕营养价值的研究
饲料暴涨!今后养鱼如何赚钱?花白鲢成为渔民们心中的“白月光”
高效、绿色、环保发酵剂——酵素菌速腐剂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食品级米糠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基于OpenCV的沥青混合料花白料识别现场试验研究
功能性乳酸菌发酵剂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花白
阿根廷科学家对其本土发酵剂在传统干腌香肠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嗜酸乳杆菌NX2-6冻干发酵剂的研究